03.06 寶寶多大開始親子閱讀比較合適?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元寶爸爸聊育兒


閱讀越早開始越好,但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

可是前3個月寶寶視力發育還比較差,所以,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念一些兒歌、哼唱一些歌曲。

而且,對於新手爸媽來說,熟悉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已經很不容易了,因此不用勉強,最好遵從自己的身體、時間安排,視情況而定。

等大約半年過去,寶寶6個月左右,爸爸媽媽對照顧孩子比較熟悉了,再開始和寶寶開始親子閱讀,可能比較方便。

雖然6個月的孩子,看上去很小,但實際上,在孩子人生的頭幾個月和頭幾年裡,早期閱讀技能正在發展。

孩子未來的識字能力,也始於對書籍的熱愛和興趣。

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閱讀的目標,是讓孩子擁有愉快和積極的書籍體驗。這樣他就更願意繼續學習這些書籍。

介紹一下從出生開始與嬰兒分享書籍的五種方法:

一、像吃喝睡一樣,讓閱讀也成為寶寶生活的常規。

從寶寶最早的幾周開始,讓書籍成為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午休時間,就寢時間,用餐時間,洗澡時間以及外出坐車的時間,都是分享故事的絕佳機會。

將書籍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以建立起寶寶對書籍的熱愛,讓日常生活、閱讀、學習結合起來。

二、別把閱讀時間弄成”戰爭與和平”,看寶寶的狀態,幾分鐘一次就行。

分享書籍應該是有趣的,而不是強迫的過程。

主要看寶寶的狀態來決定要不要繼續。

年幼的小嬰兒可能只能專注一本書幾分鐘,而稍大一點兒的幼兒,可能會坐下來一次讀好幾本書。

寶寶可能想要翻書,用手拍拍打打,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撕、咬、啃……這並不是孩子不聽話,不愛書,相反,這是孩子喜歡書籍,想要操控書籍的表現。

鼓勵您的孩子以他覺得有趣的方式探索書籍。書,在這麼大的孩子眼裡,和玩具是一樣的。

三、 發揮創意並使用自己的話語

給幼小的寶寶讀書,不是閱讀文字,而是描述圖片。

越是適合幼小的寶寶閱讀的繪本,文字越少,或基本沒有。

爸爸媽媽可以指出你所看到的畫面,並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

在講述故事時,還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家裡的寵物、家庭發生的事情建立聯繫。

最好為每個角色配上不同的聲音來添加一些樂趣和戲劇性,就能更加積極地吸引寶寶的興趣了,而且,這樣一來,可能整個家都能感受到樂趣。

四、選擇一些“堅不可摧”材質的“寶寶書”

給寶寶選書,可以選一些厚厚的木板書、軟布書、圓角硬紙板書、塑料書之類的。這樣,寶寶可以安全地翻看、咬咬、啃啃和閱讀。

選擇像這樣的“堅不可摧”的書籍,意味著你不必隨時擔心:“不能撕”、“別咬壞了”、“別把紙吃了”……而不得不把書從孩子手裡趕緊拿走——這可能會讓寶寶在“看書”的時候不愉快,反而對書籍遊戲產生負面的印象。

讓寶寶自由地把書當“玩具”,以他現在知道的所有方式來探索書籍。

關於書的內容,幾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選擇簡單,有節奏的語言和明亮,高對比度圖畫的故事。

年齡較大的孩子,更喜歡有易於理解的故事情節的書籍,而且這些故事,最好是和寶寶的日常生活、情感有關的、熟悉的體驗。比如關於吃飯、睡覺、洗澡、上廁所、刷牙、穿衣、問好、交友、發脾氣、害羞、搶玩具等等。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生活經驗少,自己的生活區域也小,那繪本就是個很好的補充,能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

五、使用照片,自制書籍

除了買書,還可以使用寶寶和家庭成員的照片,製作屬於自己的自制書籍。

比如,寶寶如果不愛洗澡,爸爸媽媽就可以拍下寶寶洗澡的全過程,製作成一個關於寶寶洗澡的簡單的故事。

嬰兒和幼兒都喜歡聽關於他們生活的故事,喜歡看熟悉的面孔(比如爸爸媽媽的臉),看到這本自己當主角的《洗澡的故事》,寶寶也許會覺得,洗澡也沒那麼可怕了。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親子閱讀的關鍵不在於閱讀,而在於親子。

中國這個民族是一個農耕文明的民族。區別於世界上其他的海洋文明和遊牧文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一代代更多的會藉助書本的知識。而其他的兩個文明,他們更多的是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學習。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王陽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所以關鍵問題小明將從兩個方面分別闡述。

第一個方面親子關係背後的心理學。

第二個方面幼兒教育背後的心理學。

第一,現在我們的兒童教育,越來越強調母親的陪伴作用。

其中一個原因是西方教育理念依據精神分析流派的客體關係學說。認為孩子在三歲之前需要持續的母親給予孩子的全神貫注的精神投入。這種陪伴作用有助於孩子建立安全感。產生認同學習語言。這個陪伴作用主要有三個重要的心理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出生後一個月內的時間。需要母親成為24小時的陪伴者。模擬孩子在子宮期的24小時的生活環境。母親需要犧牲正常的白晝時間概念。通過一個月的陪伴,讓孩子逐漸適應人類的生活時間。母親在這個時期起到的作用相當於是一個模擬的子宮。第二個階段是持續六個月的餵奶時間。這個階段需要母親給予孩子更多的身體撫摸,給孩子充足的奶水餵養,儘可能多的與孩子在一起。儘量避免突然的離開孩子超過一天的時間。第三個階段就是三歲之前,孩子開始慢慢產生對一切的好奇心。需要母親持續的陪伴孩子認知這個世界。

另一個原因是現代社會生活越來越多的父母雙雙在外面工作。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這30年,產生了大量的留守兒童。許多孩子沒有更多的時間與母親在一起。因此產生了諸多的心理問題和社會問題。於是,教育專家們倡導親子閱讀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通過這種互動,來增強母親對陪伴孩子意識的覺悟。

第二,幼兒教育該如何做更好?

從幼兒教育的關鍵時期來看,胎教,出生後的幼教都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並不是簡單的學習小學的東西。

心理學研究發現。在胎兒時期孩子就基本的聽覺,他們會對母親的心跳聲音十分敏感。所以在胎教期可以更多的用母親的聲音與孩子對話,讓孩子熟悉這種聲音。也可以給孩子聽一些和緩的音樂,但是注意不要過度的刺激孩子的聽覺。

出生一個月的時間裡。最初孩子的大腦神經網絡是一個紛繁複雜的蜘蛛網。隨著用進廢退的基本原則,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受到刺激的神經網絡會被保留下來。而另外一些未被得到使用的神經網絡會慢慢的退化。因此這個時候強調要進行有效的幼兒教育,但是又不可對某方面的單一維度的教育和過度的刺激。這樣會帶來幼兒大腦神經網絡的僵化現象。在神經心理學裡面,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大腦形成的應對外界刺激的殭屍系統。

那麼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安排什麼樣的幼兒教育比較合適呢?那就是給予孩子最豐富的音樂類型。讓孩子能夠聽到更加美的聲音。並不一定非要是中國傳統的音樂或者是西方的嚴肅音樂,這個階段強調的是全。但是也不可過度的強烈聲音的刺激。

從視覺上講,去培育孩子的顏色也應該強調豐富的顏色。而不要給孩子一個單一的視覺刺激。嗅覺刺激也是如此。不可給孩子過度的比如酒精,菸草等味覺刺激。

從這個時期開始,孩子有非常強烈的探索世界的慾望。他們最初會把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塞進嘴裡用嘴來品嚐和知覺這個世界。到了一歲左右,孩子學會了一些語言。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基本的符號知識的互動。在三歲五歲。八歲。這些認知年齡的關鍵時期,父母都應該經常安排孩子進行符號知識學習的活動。但學習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簡單的背誦一些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為了讓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書本,並且回答孩子的問題。嘗試讓孩子從讀書中學會問問題,最終的目的是產生獨立的思考和獨立的認知能力。父母可以讓孩子閱讀一些科普讀物,嘗試讓孩子每讀一部分章節,就做一個小小的總結,用自己的語言來說出簡明扼要的123等。

隨著年齡越來越大。不僅是母親父親也要參與到孩子的親子閱讀中去。並且不僅是親子閱讀,還有閱讀之後有真實世界的對照。因此要嘗試帶孩子多去戶外,多去在自然世界中認知書本上看見過的東西。

因此,總結一點,親子閱讀的本質在於親子關係,親子教育的方向在於讓孩子知行合一。從符號世界到大自然世界,再從自然世界抽象到符號世界。最終為進入學校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一個優良的學習習慣,閱讀習慣,將讓孩子終生受益。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三體的秘密》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親子閱讀,最早可以從胎兒就開始。現在,我一歲零兩個月的女兒每天都會雙手拿著繪本,笑嘻嘻地遞給我,讓我讀給她聽,然後再滿足地跑開。孩子讀書,不一定是為了要學習某種知識,我更希望她能感受到讀書是件快樂的事情。現在看來,她已經做到了。

當我懷孕六個月時,我就開始堅持每天晚上一邊摸著肚裡的寶寶,一邊拿著故事書,給她講睡前故事,整個孕期,我已經給她讀了四本厚厚的書了。這應該就算是開始親子閱讀了吧。

女兒出生後,在月子裡就堅持給她看黑白卡,刺激視覺發育,直到後來慢慢過渡到彩色卡。每次,給她說圖片是什麼時,女兒就聽得特別專注,看得也特別專心。

女兒六個月時,開始給她提供觸摸書、洞洞書。都是硬紙板的,所以女兒很快就學會自己翻書了,書上的洞洞被她扣了個遍,各種觸感的皮毛也被她摸了又摸。

等她一歲時,我開始給她讀有大量圖片的繪本,其中《抱抱》她特別喜歡,讀完以後,我們每天都會擁抱好多次,每次都能看到她快樂的臉。還有《小熊寶寶》系列,也是她特別喜歡的。

女兒雖然大多數時候,能夠乖乖地和我一起讀書。但是兩歲前的孩子,正是她的口欲敏感期,所以,一不留神,她就會把書放進嘴裡,然後樂呵呵的看著你。沒關係,轉移她注意力,把書拿出來就好了。

堅持讓孩子多接觸書,早接觸書,那麼孩子就一定會愛上讀書的。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這個問題答案到哪兒都會是越早越好!

但我們家,蜜桃真正每天都讀書看書其實是從十個月開始的。十個月前都是隨我們各自的心情偶爾看,不成體系。

現在回頭看看,我也並不懊悔沒早早就給蜜桃整天讀書。

蜜桃出生的頭三四個月,我整天圍著她的奶+屎尿屁轉,三個月還得肺炎進了趟醫院,出院後心驚膽戰,就關注她有沒有再咳嗽,有沒有流鼻涕。四個月後整個人覺得帶娃越來越輕鬆,也正值春暖花開的季節,每天陪著蜜桃逛小區,逛公園,賞花,看草,聽風,等雲。在家陪著玩玩具,見證小肉球會坐,會爬,會站,會走。這段時間,讀書和玩玩具一樣,隨心情。直到,蜜桃十個月,她的生活作息越來越有規律,我開始獨自帶娃,真正擔起一個母親的角色,讀書開始成為我們每天的陪伴。


叨叨這麼多,其實我想說的是,什麼時候開始讀繪本其實是你和孩子共同決定的。結合越早越好的大原則,選擇你和孩子每天都過的很順,每天心情都很平和的時候開始準沒錯。因為親子閱讀本就是一件美好的事,是給你和孩子都會帶來愉悅體驗的事。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和壓力的時候開始,你才會愛上它。


瀟月156720054


親子閱讀什麼時候開始都好!

兒子今年12週歲了,每次看他享受閱讀的樣子,我都很開心和欣慰,我覺得我們從小開始的“親子閱讀”對於培養孩子閱讀興趣起了重要作用。

記得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娘倆躺在床上,我摟著他,輕輕撫摸著他,哄他睡覺,那時候我就會揹我小時候的兒歌給他聽,他用小手觸碰我的嘴唇回應我的關注,我就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快樂的母親。

兒子咿呀學語的階段,我購買“兒歌卡片”和嬰幼兒圖書,每天堅持念給兒子聽。有的時候,他自己玩累了,便爬著取來好幾張卡片,讓我讀給他,聽著聽著他也“啊~啊~”地學著亂說起來。

慢慢地,兒子養成睡前聽我讀故事的習慣,一聽我讀故事,孩子就安靜起來。有的時候,小傢伙的精神頭足,我讀著讀著,自己打起瞌睡,而他會手舞足蹈地、叫嚷著提示我“繼續給他讀下去”!

兒子並沒有因為聽故事而較早開口說話,比起小姑娘們老早就會叫人、背唐詩,我兒子好像“木訥”很,當時我自己還犯嘀咕,現在想起來,自己真是沉不住氣啊,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生長定律,等到兒子開口說起話來,天天話不斷,除了睡著了不會說,即使吃著喝著也不忘叨叨著。

後來我閱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書中尹建莉老師反覆論述“閱讀”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樣一來,我和兒子的親子閱讀一直堅持了好幾年,現在回想起我們共讀的美好時光,心中就充滿了感動和溫暖。

堅持閱讀的結果,兒子較早識字,二年級開始,他自己一個人就可以閱讀他喜歡的小說了。小學四五年級他自己就把金庸小說都看完,一直到現在,兒子閱讀都很專注與投入,閱讀也成了他最大的興趣所在。

回想親子共讀的經歷,想對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說,堅持親子共讀,我們不要功利性太強,不要帶著識字的目的去要求孩子些什麼,我們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享受親子一起的美妙時光,讓愛藉助於柔聲細語浸潤孩子的心靈。


雪花飄126860953


您好,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兒童閱讀推廣人、兒童閱讀興趣激發者。我為0—15歲的很多孩子指導過閱讀。

我想以我身邊兩個孩子的例子啟示您,閱讀開始得早和開始得晚的孩子,在後期的學業中將存在著多麼巨大的差別。

我之前接觸過一個特別可憐的女孩兒M,她的父母對她的教育很疏忽,在她6歲之前幾乎沒給她讀過書,上了一二年級,父母也沒有帶著孩子做過親子閱讀。因為這個孩子讀的書特別少,不僅精神很貧瘠,思想不如同齡孩子成熟,學習也是相當吃力。

因為讀得書少,M詞彙量很小,上二年級的時候還無法理解“陽光明媚”“五顏六色”這樣的詞的含義,很多同齡孩子能理解的詞語,這個孩子都無法理解,很多字也不認識,語文課本上句子讀得結結巴巴,沒有一句能通順地讀下來。這導致這個孩子學習相當困難,每一門課程都學得不理想,常常不及格,經常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在班級裡非常自卑、孤僻。

這就是閱讀量小、閱讀晚造成的嚴重後果。

孩子閱讀太少,理解能力就差,智力發展就會很遲緩,就不具備學習複雜知識的能力。在學校中,那些成績特別差的孩子往往都是閱讀量小的孩子。

而跟M同齡的另外一個孩子在學業上卻呈現出另一種狀況。為了保護孩子隱私,我暫且叫這個孩子K吧。

K的媽媽之前接觸過一些教育學書籍,所以在K出生前就開始規劃孩子的教育。K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做了胎教,她知道我研究了好幾年胎教,所以當時特意問過我應該怎麼做胎教。

我告訴了她我的觀點:胎兒五個月時,內耳就形成了,這時孩子已經具備聽力了,外界的聲音都可以感知到,這時就可以對孩子進行語言胎教了。所以要多向腹中的孩子傳遞優質信息,給胎兒閱讀一些優美的詩歌、講故事、讀書、唱歌、彈琴等。

在K媽媽孕期的後半程,我也一直在關注她的胎教,她主要做的就是閱讀胎教。

K出生後,K媽媽說想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去開發智力,我說我認為最好的胎教就是母親日常的言行舉止和對孩子智力的開發。

於是K媽媽開始親自對孩子做早教,K剛出生不久,她就開始給孩子做語言早教,每天給孩子朗讀優美的詩歌、講童話故事、讀色彩絢麗的繪本,每天都堅持這樣做,從不間斷。

K媽媽的早教成效是很明顯的,K比同齡的孩子說話都要早,而且在K不到兩歲時,語言表達就相當豐富生動了,能說非常完整的長句子,句子裡面還有形容詞,有時候還能蹦出幾個成語。

在K兩歲之前,主要以媽媽講,孩子看、聽為主。

K兩歲後,K媽媽為了教孩子認字,開始嘗試帶著孩子指讀,每天至少指讀一本繪本,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漸漸認識了一些字,到四歲的時候,就能獨立閱讀大部分繪本了。

K不到六歲時,就能獨立閱讀純文字的書籍了。

上小學後,k在學習上爆發出非常大的優勢,剛升一年級時,班裡的很多孩子拼音不認識、漢字不認識,甚至無法流利地閱讀簡短的詩歌和課文。而K那時已經在讀中外名著了。

K的閱讀量是同齡孩子的幾十倍,他腦海裡儲存的信息多,什麼都聽說過,什麼都瞭解一些,所以他學習起來遊刃有餘,學校裡的課程對他來說實在太簡單了,K在年級里名列前茅。

K上小學後,K媽媽的教育理念也非常好,就是帶著孩子大量閱讀,而不是讓孩子去刷題、做卷子。K到現在依然每天堅持讀書,閱讀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和樂趣。

像這樣堅持下去,K的學習之路會一直平坦順遂。

一個孩子後期的學習能力有多強,在於他的閱讀基數有多大。孩子讀的書越多,知識面越廣、越雜,學習各學科知識的能力就越強。

而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黃金時間就是0—3歲。因為過了3歲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物就變多了,再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難度就增大了。

在我做教育研究的這11年當中,我發現0—3歲培養孩子興趣確實是最省勁兒的,其次是3—6歲。一個孩子如果在8歲之前還沒有建立起對書的親近感,再想讓他喜歡讀書就很難了。

再看看各大新聞每年對高考狀元的調查和報道,大部分狀元都是很早就開始閱讀,而且閱讀量超乎常人。

所以,事實就很明顯了,親子閱讀越早越好,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開始,因為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後期的學習能力全部都依賴於他之前從閱讀中汲取的知識量。

我相信,每一個接觸過、養育過嬰兒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0—3歲是孩子學習任何事物最快的時段,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智力和各方面的潛能進行開發,效果是其他時間的n倍。

所以,記住這兩個數字:0—3歲!0—3歲!0—3歲!

0—3歲,只有一次,千萬不要錯過孩子智力發展最關鍵的3年!

我是豐非,我為0—3歲孩子提供早教指導,為0—15歲孩子推薦過3000多本書籍,為孩子們提供各學科的學習指導。育兒攻略、書籍推薦、名著導讀,請您持續關注!

豐非說


新生兒多大開始親子閱讀,當然是越早越好。我女兒是半歲開始親子閱讀的,在我女兒的身上我們確實感受到了親子閱讀帶來的好處。

早期的親子閱讀可以成為媽媽和寶寶溝通的方式。我們常說新生兒也需要交流,而閱讀就是一種特別好的交流方式,通過閱讀,可以指給寶寶看,來刺激寶寶的視力發育,也可以讀給寶寶,刺激寶寶的語言系統。

此外,親子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女兒從半歲開始親子閱讀今年她即將四歲,我們堅持每天晚上都要看書、講故事,這樣的習慣已經堅持了快三年半。

親子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早期的語言環境,促進孩子更早的說話。我們常說孩子學說話,只有聽得越多、儲備越多,創造了足夠的語言環境,孩子也會越早開口說話。我女兒九個月開始蹦詞,兩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說很好的短句子了,她比同齡人開口的早。

故事聽的多的孩子創造力也會更好。我女兒特別喜歡去編故事,生活裡發生的一切事情她都可以編進自己的故事,這證明她的觀察力很好,語言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都很好!

親子閱讀好處多多,媽媽們要怎樣開始親子閱讀呢?推薦幾本一歲前寶寶讀的書。

一歲前寶寶可以多去看一些色彩鮮豔、文字比較少的書,一方面可以刺激孩子的視力發育,另一方面,簡短、重疊的象聲詞容易讓寶寶記住。

比如繪本《抱抱》,講述了小猴子找媽媽的故事,但是全書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抱抱,從頭到尾每一頁都有,講的多了只要說抱抱,我女兒就會舉起手。



還有繪本《噗噗噗》,每一頁都是不同的象聲詞,比如噗、噗噗、噗噗噗。大人看著沒意思但是小朋友會特別喜歡。



等到孩子一歲的時候,會特別喜歡去摳洞洞。這個時候,可以給寶寶準備洞洞書,邊讀書邊玩從孩子生長髮育的角度出發會特別受孩子喜歡。



對於小寶寶來說,親子閱讀好處多多,媽媽可以從任何時候開始,沒有早晚,只要開始就好!


豌豆媽媽育兒




我兒子今年8歲,我的親子閱讀幾乎進行了6年,從一年級開始,隨著兒子認字越來越多,也就開始了自主閱讀,現在經常找本書跑來要求給我講故事,我自然欣然接受,這是我付出6年的回報呀。

開始閱讀的時候兒子大概五六個月吧,我記得第一套書是蒲蒲蘭的小熊寶寶系列,這套書文字很少,全靠媽媽聲情並茂地發揮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在這個過程中把書的畫面拿給孩子看著,媽媽把面部對著孩子,也就是你和孩子是面對面的坐著,這樣孩子能看到媽媽的表情和發音,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個好辦法,因為孩子學習語言都是從模仿開始的。

就這樣一發而不可收拾地讀了很多。小兔子湯姆系列,青蛙弗洛格系列,斯凱瑞系列,神奇校車系列,其實有時候也會累,也會煩,有本斯凱瑞的«忙忙碌碌鎮»,兒子幾乎讓我讀了半年,我都快讀吐了。當然這本書非常好,推薦哈,但是再好這樣讀也受不了呀。



親子閱讀的路需要耐心和堅持,兒子開始說話了,發音非常清晰,二歲四個月幼兒園的時候已經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各種需求,再接下來各種關聯詞,因為所以,不但而且等更是用得得心應手。這些都是堅持親子閱讀帶來的收穫呀。而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小朋友會更受歡迎,更自信不是嗎?

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採用指讀法是教孩子認字的好方法,用這種方法用手指著文字讀的方法,孩子不用刻意學習認字,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很多字,這種方法推薦給想堅持親子閱讀的媽媽們,加油哦!


蒲柳人家3


我家小萌寶現在22個月了,親子閱讀這件事我 是從萌寶出生就開始的。


什麼時候開始親子閱讀比較好呢?

看過許多教育專家的觀點,也看過很多育兒達人的分享,都是建議親子閱讀越早開始越好。

從我自身的親子閱讀經歷來說,和寶寶真正有互動的親子閱讀大概也是從他半歲開始的。

我一開始選擇的是撕不爛的布書,寶寶很喜歡自己拿著捏來捏去的,會發出嘶嘶的聲音。這時候的布書對寶寶來說一定還不是書,就是一種好玩的玩具。


後來我選擇了有趣的洞洞書猜猜看,還有霹靂拍啦系列的立體書,這類好玩又有趣的書讓寶寶產生了閱讀的興趣。

等到1歲以後,我準備的大多是符合他年齡的經典繪本。有《抱抱》、《我爸爸》、《我媽媽》、《晚安,月亮》、《好餓的毛毛蟲》等等。

親子閱讀是建立親密親子關係的橋樑,我想說一旦開始了親子閱讀,就完全停不下來的節奏,我和萌寶現在都很享受每天睡前親子閱讀的幸福時光。

我這兒沒有高深專業的育兒道理,只有最真實走心的育兒分享。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在育兒路上做更好的媽媽。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獨一無二的觀點,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小目標達人


您好。


我是學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的,以我的所學,和我自己的養育經驗來看,親子閱讀越早越好,甚至可以從出生一段時間就可以。


早期的親子閱讀,多是媽媽讀寶寶聽,可以很好地促進嬰兒聽覺腦的發育。除了跟嬰兒講話以外,媽媽的聲音嬰兒很熟悉(您做過胎教嗎?)也很喜歡聽,媽媽可以給寶寶讀兒歌、講故事。可能有人會覺得他有聽不懂,又不給回應,那樣是不是很傻呢?當然不是,我們給寶寶做親子閱讀,寶寶的大腦會有記憶。



比如,我當時在讀一本書,寶寶出生住院一週沒有讀,回到家裡就想把書讀完。所以寶寶不睡覺的時候,我就會趴在他的嬰兒床邊,念這本書,一來我自己讀這本書,二來寶寶也可以聽見我輕柔的聲音。 我記得當時我讀的是《夏洛的網》。三個月多的時候,當我讀到書中一句經常重複的“了不起”,寶寶就會笑。我發現了之後,故意試驗,有意把帶有這個句子的段落重複朗讀,真的是每次讀到這裡寶寶就會笑。


再大一點,等寶寶眼睛能看清楚一點,可以一起看拉拉布書。我講書,給他看,他有會想抓,那就放給他抓,抓不住掉在身上,我會說“小兔子趴在寶寶(叫孩子名)肚子上了”。做起來的時候,寶寶自己會拿著布書,翻來翻去,不管反正的,他翻到哪裡我講到哪裡。


後面再大一點,給他一本帶有很多圖片,厚厚的紙,圓角的,有點份量的,相當於寶寶百科了,有各種動物、植物、物件、人臉等,我家孩子非常喜歡。那本書基本是翻爛了,還很喜歡指著讓我說,考我呢,我說了,孩子就很開心地笑。這就是早期的親子閱讀中的互動了。


再大,就可以正式繪本閱讀了。講故事時,孩子喜歡一個故事反覆地讓講,很考驗媽媽的耐心,當然更需要媽媽的智慧,就是講故事可以各種方式的,每次根據孩子的反應情緒等做出相應的互動,對孩子來說,這是閱讀,更是遊戲,是和媽媽建立的好的關係的非常棒的方式。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