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本文授權轉載自:思思父母學堂(ID:SisiLilie),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生活中,有些父母會人為故意的給孩子製造挫折,認為未來的人生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最好從小就練就高挫折商。

家長的這個初衷是好的,只是需要補充一些心理學的知識,瞭解挫折商到底是由什麼構成的。

挫折商是沿襲自智商和情商的概念,只是目前只有智商是可以使用心理學量表進行鑑定的,比如有的人智商是100,那麼這個人的智商在大眾人群中是中等水平,130是天才等等。

但是挫折商目前是沒有被學術界認可的量表的,不是說沒有量表,而是尚沒有太權威太全面的量表。

說到這裡,其實是想提醒我們的父母們,請不要輕易地判斷自己的孩子挫折商,給出一個“我這個孩子就是抗挫折能力差”的評價,因為心理學上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已經告訴了我們,我們如何評價定義自己的孩子,孩子就會很大程度去迎合這個評價,向著這個評價去發展自己。

雖然沒有太權威的挫折商量表,但是也有比較著名的,比如保羅 斯托茨設計的量表,斯托茨的研究認為,

挫折商有四個因素:控制、歸因、延伸和耐力。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第一個因素:控制

控制的含義:你在多大程度上覺得你能控制局勢,也就是控制感。

一個人控制感越強,挫折商越高,控制感越低,挫折商越低。

聯繫到育兒生活中,該如何理解上面這句話呢?

試想一個總是經歷失敗的孩子,他的控制感是更高還是更低呢?

【孩子:我想要這樣玩

媽媽:不行?

孩子趁著媽媽不注意又去玩

媽媽發現了,給予了警告

孩子不氣餒,又趁著媽媽不注意去玩

媽媽發現了,給予了懲罰,或者是打了孩子,或者是剝奪了孩子心愛的東西,或者是限制了孩子以後的活動自由…..

從此之後孩子再也不敢了。

於是孩子獲得了這樣的認知:媽媽是絕對的掌控者,她不認同的事情,我是反抗不了的,我的生活其實是由媽媽掌控。】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在我們的育兒生活中,還有什麼破壞孩子控制感的事情呢?

【孩子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由父母掌控;

孩子大小便,要定時定點,由父母訓練掌控;

孩子回到家是先寫作業還是先預習功課,由父母掌控;

孩子玩汽車,是推著玩還是砸著玩,由父母指正安排;

孩子是和小夥伴跑來跑去的玩,還是安靜的坐著玩,由父母指正安排;

孩子吃飽了,但是不能浪費糧食,必須全部吃光;

孩子不喜歡上舞蹈課鋼琴課,但是父母說必須堅持,就必須堅持。】

以上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這背後涉及一個很重要的改變原有方式的思路:

【“我不想孩子這樣,但是我能不能允許他這樣”

“我想讓他那樣,我能不能忍住不說,由他去”】

有些朋友會和我反饋說,她知道自己不該管,可是忍不住。

這又涉及一個更深層的原因了:因為我們自己對外界沒有掌控感,所以這個挫敗感會讓我們從掌控孩子身上去找平,其實,最根本的,就是由我們自己的安全感不足引起的,這是需要進行自我心靈成長的部分。

小時候越是掌控感差的孩子,長大之後越是控制慾強,只是這個控制慾更多的趨向於弱勢群體,比如自己的配偶和孩子,比如牙刷頭是朝上放還是朝下放,比如會要求孩子吃飯的時候必須坐在飯桌前,否則沒有飯吃,比如會要求孩子回到家必須先寫作業才能如何如何,比如會要求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必須馬上整理整齊…….

總之就是這類人對自己,和對孩子,對家人的彈性空間非常小,會給全家人制定非常多的家規,而且看到不如自己意的地方,心裡會百抓撓心的感覺,必須去弄好,這個事兒才算過去。

小時候越是掌控感高的孩子,長大之後包容性越是強,越是能專心於追求自己的理想,成就自我,正所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這裡還涉及一個概念,包容性,不等於忍耐性。

包容,是指的一個孩子說你是壞蛋,你開懷一笑。

忍耐,是指的一個孩子說你壞蛋,你表面一笑,實則內心不爽。

包容,來自於自己小時候被包容過。

忍耐,來自於自己小時候無力反抗。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第二個因素:歸因

當挫折發生時,我們要分析原因。

高挫折商的人,會進行內歸因,也就是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分析自己哪裡做的不足,並且相信自己一定改善局面。

低挫折商的人,會把原因都歸於外界他人。

這個因素如果不細緻解釋,有些父母會錯誤的運用到育兒生活中。比如分析自己哪裡不足這句話,那麼父母就會當孩子失敗時,去問孩子你哪裡錯了。

孩子失敗了,自己就已經有很強烈的挫敗感了,父母還馬上讓孩子去內歸因,可想而知孩子聽了這句話是怎麼想的,孩子會認為父母在指責自己,會覺得自己本來就很難過了,父母還這麼不理解我。

所以在這裡更好的方式是,先處理孩子的挫敗情緒,和孩子共情,先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理解自己的,挫敗感沒什麼了不起的。

之後,與孩子一起思考如何把這個事情重新來做,之後,孩子在重新做的過程中,就會領悟出自己原來哪裡沒有做好,而且孩子也領悟到了事情怎麼說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去做,只要去做了,就會做成功。

同時,這裡又涉及一個點,就是父母不要很強硬的非讓孩子當下檢討或者道歉,因為孩子自尊心都很強,嘴上不認,不代表行動上不做,先從行動做起,稍後再進行語言分析會更好。

而且這裡父母也最好把自己擺在同樣不知所措的位置上,而不是我比你懂,我指導你,最好是”隊友“的感覺。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第三個因素:延伸

延伸指的是你是否會自動將一個挫折的挫敗感延伸到其他方面。

比如有些孩子忘記了帶書包,父母會說你就是腦子不好使,你還能記住些什麼。

這就是將一個小事情,延伸到其他方面。

孩子專注度不是很高,父母就焦慮

孩子不善言辭,父母就焦慮

我常對這類父母說,孩子如果樣樣都好,確實很好,可是孩子有所長,有所短,同樣也很好,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低挫折商的人,會高延伸,他們遇到一個挫折,就很容易有天塌下來的感覺,從而覺得一切都糟透了。

比如有個朋友,因為就職的公司即將倒閉,他就覺得一切都糟透了,和朋友聊天也煩,和家人相聚也煩,總之就是一切都不好了。

這類人也很容易因為一個挫折,而否定了自己的一切。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第四個因素:耐力

耐力:富有智慧的忍耐,是建立在洞察力、希望和樂觀主義之上的。

而這涉及一個人的人格,更成熟的心理水平。

比如這是由你做出全面分析和判斷之後,選擇讓自己忍耐,而不是盲目的壓抑,前者是帶有目的性的,是以獲得某個自己想要的成果而去進行的。

這個太深,我不細說,只拿出 樂觀主義 這個,聯繫育兒生活分析一下吧。

怎麼樣培養一個樂觀的孩子呢?

當然必不可少的是父母自己得是樂觀的人,另外就是孩子經常遭遇自己的意志被壓制,那麼他的理念就會是,我最好少有個人意志,否則會很快遇到壓制,壓制的感覺太糟糕了,我最好不要讓自己經歷這種感覺,我也不用去努力抗爭,抗爭也是沒用的。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相反呢?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意志可以得到實現,自己只要去抗爭就能實現,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改變,這便是截然不同的信念了。

最後,再多說2點:

【1、 孩子18歲才成年,任何一個技能的獲得,都需要長年的練習,所以不要因為孩子暫時沒有如你預期的高挫折商而悲觀,給孩子慢慢長大的時間。

2 、生命自帶的挫折已經很多了,比如我們努力做個好媽媽,但是仍然做不到的部分,還有學校裡的社交、學業上的挫折也會不斷的產生,那麼家裡,就請多一些溫暖和包容,讓孩子可以回到家裡充充電,從而更有力量去面對外界的黑暗和壓力。】

家,應該是避風遮雨休憩的港灣,而不該是另一個殘酷的原始森林。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做會兒懶人、任性一會兒,從而喘口氣的空間,而家,就是那個空間。

不要讓孩子把家當成了需要嚴謹的地方,想喘口氣做自己,需要出家門。

也不要讓我們的老公,成為回家感覺壓抑,不如外面放鬆,所以不願意回家的渣男。

深度解讀抗挫折能力的構成與培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教育孩子,您真的做對了嗎?

教子無憂隆重推出《家庭教育指標安全測評》,全面分析您孩子的教育狀況,協助瞭解孩子成長的現有狀態與節奏,發現家庭教育存在的隱患與弊端,幫助家長更全面通透的瞭解孩子,為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加油助力。

我們的專家會為您做一對一專業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