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2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湖州知識產權助力“雙創”結碩果

2018-08-13 07:08 | 湖州日報

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德清縣的浙江鼎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臺臺高達40多米的智能臂式高空作業平臺正在取代吊籃、腳手架等傳統高空作業設備。“這些都是科技成果轉化結出的碩果。”企業負責人說,該公司與全球智能伸縮臂叉裝車領先企業Magni合作設立的鼎力歐洲研發中心已達全球領先技術水平,該作業平臺已獲上千萬元的意向性定單。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湖州知识产权助力“双创”结硕果

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和產業化,已成為“鼎力機械”等一大批企業的自覺行為。近年來,德清縣推行知識產權運營轉化“全鏈條”扶持,建立“專利獲取—中試孵化—生產基地”轉化鏈,推動知識產權與產業化項目的深度融合。目前,這一“德清模式”已在湖州積極推廣,去年累計實施發明專利產業化項目115項,涵蓋“4+3+N”產業領域,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08.77億元,稅收6.25億元,利潤8.2億元。

知識產權的運用和保護,是企業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更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基礎保障。自2013年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以來,湖州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工作突飛猛進。去年,全市專利授權量達到12025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190件,較2012年分別增長21.83%和332.81%,發明專利授權佔比從 5.13%上升到18.21%,結構明顯優化;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4.8件,持續排名全省第三。今年上半年,湖州發明專利申請量 6862件,增幅144.55%,增幅列全省第3位,完成年度目標的78%,發明專利授權量984件。

在探索知識產權創新舉措過程中,湖州堅持“四個探索”。除了積極推行專利技術成果轉化外,還不斷探索重大經濟科技項目知識產權評議新方法。據介紹,長興縣在全市首推重大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試點工作,將知識產權評議工作制度納入縣級科技計劃體系,並對包括南太湖精英計劃在內的眾多人才項目進行知識產權評議,提高項目實施質量,防範人才引進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知識產權評議工作流程作為可複製經驗在全省推廣。“通過專利權質押,我們順利貸到了2000萬元,這筆錢將全部用於新上馬的年產25萬噸高品質油氣長輸管線項目建設。”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卞忠景說。近年來,湖州積極探索專利金融深度融合,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在全省一直走在前列,通過專利權質押,包括太平微特、德馬物流、華特不鏽鋼、米皇鋁業等在內的一大批企業都順利實現融資。自開展專利權質押融資工作以來,全市獲得專利權質押融資企業388家,實現貸款460筆,融資總額23.78億,2016年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

湖州還積極探索專利導航試點新路子。去年,南潯區建立了省內首個電梯產業專利導航數據庫,收錄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億多條專利文獻並保持實時更新,目前南潯電梯專利申請量達到2000多件,該數據庫還為電梯企業創新研發提供量身定製的大數據服務。

(原標題《我市知識產權助力“雙創”結碩果 上半年發明專利申請增144.55%》,原作者史舒頻。編輯吳麗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