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在多年前,我曾結交過一個性格極其爽朗、辦事麻利的女性朋友,又是因為同在一家公司共事,私交甚好。

有一天下班我到她家蹭飯,吃過東西聊起天。那也是我第一次聽她談起她的抑鬱症。

印象中最深刻的,也是讓當時的我不太能理解的,是她對自己的評價,或者說是一種自我攻擊、自我厭惡。

她說:我父親從沒認可過我,我什麼都不行,什麼也做不好,我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廢物。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這樣一連串「自我攻擊」的話,在當時的我聽來竟像是一種“炫耀”?

為什麼會給我這種感覺呢?

在同齡人的圈子中,她是比較出類拔萃的優秀女孩了,工作能力強,性格灑脫自信,又很仗義,人緣自然是好到爆。她生病時會有很多朋友登門看望;她需要幫助時,不用張口,就會有一堆朋友伸手援助。

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人,確會脫出這樣一連串「自我攻擊」的話。

這就是「抑鬱症」帶來的副作用,全然是超脫於現實情況的自我否定和攻擊。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你是否也會把自己和其他你認為完美的人拿來比較?

當犯了一個錯誤,就會將全部罪責歸咎於自己,認為其他人會做得更好。

抑鬱症的部分成因來源於過多的「自我批評」,而抑鬱後,更加典型的思維模式也是「自我攻擊」。

這種自我攻擊是完全超越現實情況的,處於抑鬱期的人一般很難發覺。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列表來進行自我判斷。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你的腦海中是否經常會環繞著這些負面聲音?

  • 我做的事情都必須要做完美。

  • 如果這件事我沒做好,我就是個失敗者。

  • 任何事我都解決不了。

  • 做失敗的事情很可怕。

  • 我一無是處,不招人喜歡,失敗的……

  • 只有我能夠做事“面面俱到”我才能接受我自己。

  • 都是我的錯。

  • 沒人能像我一樣把事情搞砸。

  • 我要不停地對自己作評價,才能避免自己懶惰。

如果以上的這些想法任何一個讓你看起來有些熟悉,你便是在做著用「自我批評」打擊自己的那個敵人。

就像前文提到的女孩,她也會因為自己優秀的工作表現而自信滿滿,但同時又會消極矛盾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這怎麼可能是現實情況呢?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克服「自我批評」,你不必成為自己的敵人



抑鬱和焦慮往往是來源於自我批評的聲音,在你還未開始便擊敗你,奪走你的榮譽感,並使你害怕嘗試任何事情,與害怕隨之而來的便是厭惡和遺憾。

可能有20個步驟來克服你的自我批評,但讓我們從這四個開始。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克服「自我批評」的四個步驟

1. 對你的錯誤做一個現實的評估。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

不要在你的錯誤中反覆的過度思考,要列出你做錯了什麼,你想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味地深陷在錯誤中。

比如:抱怨你的老闆把工作給了其他人。原因是自己沒有按時完成工作。希望努力改正以後被公平的對待。

2. 檢查你的反思是否具有生產力。

當我們對錯誤反思過度的時候,便會更加關注在負面的想法上。

比如“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犯了這麼愚蠢的錯誤”或者“那些人都是解僱我的混蛋”。

過度的關注負面想法,更別說能夠正常享受生活。

從錯誤中學習才是關鍵,能夠解放自己的問題是:「這種反思會影響今天生產性的行動嗎?」如果答案是“是”,那麼這種反思就是在浪費時間。

把它(過度反思)放在一邊,列出一些你可以計劃的有效的行動,比如做一個待辦事項清單。

3. 做一個可以改善你的未來表現的計劃

或許你犯了一些非常愚蠢的錯誤,但是為什麼要糾纏在錯誤裡呢?

這時候不如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做一個改善的計劃。例如,制定一個目標計劃,以便能夠在未來改進你的錯誤:「不要抱怨,不要逃避,按時完成工作,不要和老闆爭吵。」

每每向前推進一個小計劃,在未來自己就會變得更加不一樣。

4. 用自我糾正取代自我批評

「自我批評」包含了所有那些對你無意義、又喪氣滿滿的標籤:我搞砸了、我是失敗者、我什麼都做不了。自我批評另你陷入困境。

「自我糾正」是一種引導你前進的行動計劃,比如:如果你打網球,你的教練告訴你,你的姿勢不對,不要坐下來批評自己,而是試著擺正確的姿勢,糾正自己。

一旦你將自我批評轉化為自我糾正,你就有了一個行動計劃。你便可以放手計劃未來,並享受當下。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接受你自己。

「我知道自己並不完美,就像我認識的每一個人一樣,但是我可以接受。我可以接受我的錯誤; 我可以接受我的挫敗感; 我可以接受,我還有未完成的工作要做。我有目標。我接受。」

從自我批評中解放出來,可以讓你擺脫憂鬱和焦慮的束縛,將自己從自己的負擔中解放出來。

接受你自己,你不必成為你自己的敵人。



“來自全世界的喜歡,也抵不過我對自己的厭惡”

圖:網絡

資料來源:Robert L.Leah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