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孩子阅读量大对学习成绩有什么帮助?

九斗学生心理


从这个问题的提出来看,题主还是以成绩为导向,看重成绩大于阅读本身。阅读对孩子的好处其实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在其他方面也有其益处。


但是阅读量大跟阅读是否有质量就是两码事了。


很多小朋友虽然阅读量大,但大都是妈妈们从书店买来的儿童畅销书,有营养的东西太少,而且缺乏知识体系,所以不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太大帮助,也起不到开拓思维的作用。还有的家长给孩子看的大都是故事书、漫画书之类的,没有益智或者发挥想象力的效果。


真正有效的阅读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我记得之前看到过一个新闻,三年级小学生明明(化名)看课外书,迷上了昆虫,家里人非常支持他,帮他一起饲养小昆虫,看动物书籍等等。这个小孩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通过书籍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这很有能就是他今后一生的主线。这么小的年纪就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无疑是走在了同龄小朋友甚至比他更大的人前面。另外,不管他之后是不是从事这个行业,他研究昆虫也会对他之后的生物化学成绩有所影响。甚至他勤动手与细心观察的素质还能对他其他门学科也产生益处。这才是有效的阅读。


家长要有辩证的对待儿童书籍,不要盲目选择市场畅销书。如果家长自己不知道如何挑选,可以参考老师的意见,或者是多上网搜寻相关的介绍。现在网上有很多大V都会分享孩子读书的相关注意事项。家长自己要学会多学习,学习怎么样教育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而不是愚昧的认为阅读无用。


决胜网


有,有,有。给出了重要回答以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本身。首先,说到成绩,我们都自然而然就和无边无尽的题海,枯燥无味的教科书联系在了一起,但事实上,如果我们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用一个已经受过教育并对当下的教育环境有着理性的认识的思路来看:成绩由考试组成,考题来自课本,课本的内容……当然是很大的阅读量中的一小部分。当然,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的知识是经过筛选后的所谓‘知识要点’,泛泛的阅读肯定不能切中要害,但其实教课书的选编者也是靠自己的阅读量积累来的选择的权力,如果我们永远不给孩子用自己的阅读量去覆盖教科书为他规划的阅读量的机会,而永远用他还小,他应该根据前人的经验,来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重要的知识点,那么,他获得的永远小于学校、教科书能给他的。

举两个例子,在高中时期,班上有一个男生,从小就跟父母去全国各地旅行,酷爱各种地理、历史知识,看了很多课外书,地理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某个知识点,居然会半开玩笑的说,xx,是这样吗?另外一个女生,平时她的综合成绩也就中等偏上吧,从来没考过年级前十,这个人性格也有些孤僻,就爱看课外书,什么都看,高考的时候,那年的文综题出的刁钻古怪,很多‘重点’学生都栽在文综上了,这个女生考了文综第一。再说点看似离题的话,我们都知道应试教育和我们对孩子所寄予的希望有时候难以平衡。但阅读,作为一种了解世界、了解生活的方式,它为孩子提供的帮助,绝对是超越成绩本身的,想想一个人的一生,也许有20年是为了成绩?那么剩下的40、60……更多年呢?为了那些日子,鼓励孩子多阅读,多思考,多了解这个世界,也是应该的吧。


三联中读


无可厚非,孩子阅读量大对成绩是有帮助的!虽然我现在已经是一位孩子的妈妈了,但是我读书时代的经历还是可以例证这个问题的。

我记得当年读初一的时候我的成绩一般,初一下学期跟班上一个平时学习较好的同学玩的好,她特别喜欢去书店,喜欢看书。一开始我觉得看书好像有点装一样,后来看她看的起劲也就看了她推荐的几本书,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每天都迷倒在书里。那会特别流行琼瑶啊,席娟,还有一些灌篮高手等之类的书。很多家长与老师都觉得是闲书。不让看,每次我们都是偷偷的看。

结果,初二的下学期有一次学校搞作业竞赛,我竟然获得了一等奖,那次给了我莫大的信心,然后对其他的学科也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后来初三成绩突飞猛进,进入了班级前五。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不管怎么说,多读书一定比少读书要好。书中有许多可以开发大脑的知识,也有许多可以丰富情感的知识。所以,孩子大量阅读一定是有好处的!不要只看表面的成绩,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是有帮助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见谅!


大家好,我是妮儿妈咪。育儿之路你我相伴,不离不弃,我们一起交流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妮儿妈咪育儿


首先肯定的是,孩子阅读量大对成绩有帮助,但能保证孩子考试考多少分,不知道。

圈圈中学的时候,有一个男同学,个子小小的,每天捧着一本大部头的书,《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书,还是杂七杂八的流行书,吃饭在看走路在看,镜片都已经厚到令人发指了···遗憾的是,每次考试,也考不了多少分,成绩单并不好看,但十多年过去了,再有他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小有知名的作家了,至少给小前半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阅读,就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对当下的成绩有用与否,父母都应该帮孩子培养爱阅读的习惯,就是帮孩子找到了一位终身的老师!

因为作为父母,或者老师,你能教给孩子的知识,始终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社会的变化,孩子需要解答的问题越来越多,需要的人生指导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会阅读,或者没有阅读习惯,当他困惑迷茫的时候,谁能来帮他?没有人那么恰好的就能帮他解答他所遇到的问题,那么孩子只能带着困惑前行,没有经验积累之前,可能还会走很多弯路!

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阅读的习惯,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小时候阅读的书籍就能帮他慢慢建立起他的思想体系,长大了,遇到任何不解的问题,都会到书里寻找答案,那么孩子的人生将会顺畅很多,孩子也会进步很快。因为所有成功人士,无一例外都是爱阅读的人!


甜甜圈伐木累


有用!孩子阅读量大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帮助!

我举个例子吧,以今年秋天步入牛津大学的学霸张哲为例。


今年8月17日,浙江金华的17岁男孩张哲以全球统考5门课全A*的成绩收到了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同时,他也收到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国王学院、华威大学和香港大学的offer,实现了大学申请录取的“大满贯”


去年12月8日,张哲只身前往牛津参加面试。按规定,考生要参加三轮面试:第一志愿学院两轮、第二志愿学院一轮,学院可根据需要加试。每轮面试由两名教授主试,时间半小时。


张哲回忆道:“教授会当场给你出一些略高于你目前水平的数学题,要求你当场解题并讲清解题思路。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教授会带着你学。牛津大学有一种世界少有的教学方式,就是教授一对三地给本科生上课,我感觉面试就是呈现了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检测学生的水平,是否有能力跟上教授授课的节奏,另一方面让教授了解学生,决定是否愿意当学生的导师。”


扎实的数学基础让张哲顺利地完成了解题任务,而清晰的逻辑思维、顺畅的沟通理解以及流利的英文表达,让他与牛津的教授们相谈甚欢,获得了面试官的一致青睐。


张爸张妈都为儿子能够顺利通过面试感到高兴,也为儿子出色的英文交流能力感到自豪。不过你或许想不到,小时候的张哲是典型的理科男,数学成绩特别优秀,语文、英语并不突出。


注意注意!开始画重点啦!


回顾儿子的英语学习经历,张爸颇有感慨:

“儿子在小学时,英语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贵在初中后每天坚持模仿、诵读、复述、表演......三年下来,儿子的英语能力大幅提高,无论是在语音面貌、口语交际还是在阅读写作方面,都取得了超乎我们想象的进步。


令人惊喜的是,长期的大量阅读,让张哲的收获远不止于此,他的英语成绩作为“附属品”一路水涨船高。初三时,他做英语高考试卷,能够得130多分的高分!高二第一学期,雅思便考取了8分!


超出同龄人许多的英语能力,让张哲有了更多时间来钻研其他学科;基于阅读英文故事的经历和爱好,他开始广泛而深入地研读英文原版专著。张哲说,自己确定数学为专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读了十几本关于数学的英文著作,从中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奇妙联系;而大量阅读英文专著的经历,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他的英文能力和认知水平。


阅读深度与英语能力的彼此反哺、相辅相成,让张哲的学习和成长始终处在良性的循环中,为他铺就了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基石。


正如剑桥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国华教授所言:课外阅读对学生发展尤为重要,课外阅读量越大,学生的知识面就会越广,能力就会越强,成绩也会更好,而我国目前教育的一大问题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偏小,这也是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时间上来讲,似乎增加了一些负担,但这是语言教育正确的路子,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比天天让学生做题要好百倍。


希望回答能有所帮助。

典范英语,不仅是一套陪孩子成长、学习的好读物,也为您推送最新的教育理念。欢迎关注公众号“典范英语”,为孩子打开正确习得英语的大门。


典范英语


我们鼓励孩子阅读,有时也鼓励孩子大量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的多了,明白的事理就多了,了解的世界也更广了。读书可以使人更成熟,可以使人更丰满,可以使人思想更具独立思想。

读书的方式对于读者来说分了很多类,读书的效果也因此千差万别。我把读书分为略读,泛读,精读,批判式精读,对于好书有帮助的书要做到反复读,融入全部情感去阅读。

今天我来讲讲关于孩子的阅读问题,就先不讲自己的阅读体验。孩子小的时候,例如幼儿园。这时的阅读可能更多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他这时还不懂的书里面所讲的道理,即使是大人有意识的编撰很有意义的事,对于孩子来说,他可能只有暂时的兴趣。阅读对于这时的孩子可能更多的是对书的兴趣培养。书中所含意义,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逐步积累才能对孩子产生影响。

进入小学后,会读书的孩子,语文成绩自然好了,到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的效果。我的孩子上小学时,我给他买了很多她喜欢的书,她也乐于去读。但孩子毕竟很多时候是冲着书里面的故事情节去的。至于书中的文字,对于学习,生活的影响。这还要看看什么书,怎么看。我孩子的老师一直要求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做摘抄,摘抄美文美句。我也经常问她什么才是美文美句,哪些章节句子才是作者感觉有意义,想重点说给读者的。我觉得很好,孩子小学阶段的读书基本都能坚持。孩子对读书也有自己的看法。就是在我的影响下,孩子故事书读的不是很多。

现在孩子上初中了,两年后就要面临中考,现在的阅读题是占比很大的很重要的部分。我孩子经过几次的考试,语文成绩里面基础题基本没有问题,就是阅读部分可能有问题,经常对我说阅读题她不会做,或者说做不好,很多的题她不能写出满意的答案。孩子现在很好学,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阅读。初中的孩子已经能有很多的思想了,她能用自己的情感感受周边的事情,并能慢慢表达和倾诉。

我跟孩子一起阅读她们的课文,习题。给她讲解一些阅读方法。比如,如何把自己置身为作者,如果这本书是你写,你会用怎样的文字?你会用怎样的思想表达方式?你想诉求什么样的情感。孩子不能深深地看透作者写作的本意,有很多时候对于作者文字,句子的使用技巧,使用意义也需要我来详细讲。我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你给她讲的多,她不一定能消化吸收,但是只要坚持,时间久了,她就能潜移默化的理解读书的方法,读书的意义了。

读书与人的年龄,阅历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书的内容诉求是不一样的。书本对于她的影响和意义也是不一样的。爱读书是好事,但要学会会读书,读有意义的书,读出书中的意义,批判性的读出作者的写作对于自身生活的实际意义。

读懂了书,就会把书变成人生有意义的生活工具。它将很自然的影响到你的各个方面,是你的人生更具思想高度。自然,它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也是自然显现的。这点,毋庸置疑。


GQ学习法


如果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只是为了提升学习成绩,那初衷就已经偏颇,孩子也不可能享受阅读,只会把阅读作为提升成绩的工作,甚至会有负担。

小丽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小学习主动性非常好,在所有人眼里,这孩子都非常好学,酷爱阅读,学习成绩也很好。只有小丽明白,她阅读只是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阅读只是为了写作文的时候有优美的词句,有更多的题材可用。只有对学习有帮助的书她才看,其他的都不看。不过这种阅读方式倒是对她提升学习成绩颇有帮助!

等到长大后,离开学校进入职场,阅读就不能起到很好的运用了。小丽总是找各种理由不愿意阅读。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小丽并不爱阅读,阅读只是她提升成绩的工具!而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拓展孩子视野;

2、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孩子专注的能力;

4、修身养性。


安居蓉城


首先,可以非常明确的说,阅读量大,多阅读对成绩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不能争一朝一夕之功,不以一次两次成绩为为评判标准。孩子阅读量大,首当其冲是提高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当别的小朋友还无法完整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可能你家娃就可以冒出成串的词语成语了;其次是提高了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现在不是有句时髦的话么,说历经几次高考改革,现在是“得语文者得天下”,啥意思?就是说其他各科题目的理解都要以阅读理解作为基础,题目理解错误,自然不能得高分,而长期积累的阅读量,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分析能力。最后,阅读量大,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有利于他三观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父母一方面要在孩子小的时候进行“陪读”,也就是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建立良好阅读习惯;另一方面,父母要在孩子有自主阅读能力的时候,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就是说,不能孩子看书你看电视,玩手机,最好的环境是大家各自学习,阅读。同时,父母也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有意识有规划地为孩子选择阅读书目,做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等都有涉猎。


涓涓普法


我认可这样的理念:读书不是功利地希望孩子上学成绩好,而是希望他可以做个内心丰盈的人。

但不可否认,有好的读书习惯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

虎子哥哥今年幼升小,在参加朝外裸考中,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最终的录取助力不小,整理了要求与实际的对比,供各位参考。

看了这个对比你就会发现,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多么重要。而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当然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行为中养成的。

孩子多大就可以给他讲故事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要是去问“度娘”,能搜出一堆理论知识。但是如果让我来回答的话,我可能会说:“什么时候都可以!”

答案听起来太随意哈?但我回答时确实走心了哦。来,让我详细说说——

咱们先来讲,宝宝是怎么获得营养,如何吃饭的。

小家伙儿还在你肚子里时,你就开始通过脐带向他传输营养了;宝宝出生后,你就开始用母乳或奶粉喂养他;等他6、7个月大时,你会逐渐给他添加辅食;等他一岁多了,开始喂他一些更全面的餐食。这是个很自然的过程,对吗?

那说到讲故事,过程是类似的。

各位妈妈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在给宝宝讲故事了(竖起大拇指),你们还记得吗?

宝宝还在肚子里时,你时不时会一边抚摸肚皮,一边跟他诉说着你看到的趣事、新发现,要么就是摸着肚皮上的凸起,让他老实点,再踢妈妈就打PP啦;

宝宝出生后,哄睡时你会抱着他轻声细语地哼唱歌谣,背个唐诗,来段三字经;

等他6、7个月时,这个小小的婴孩只要听到你的声音,听到你情节欢快、语气轻松地说着什么,他就会露出甜美的笑容;

等他一岁多,简单的亲子阅读对你们来说不再是难事……

所以说,讲故事说白了就是一种交流!其实与进食一样,也是非常自然的过程。

台湾亲子达人汪培珽曾在《用故事喂大孩子》一书中提倡,要像喂牛奶一样,每天喂故事给孩子。当然了,如果你家宝宝2、3岁了,还没怎么开始讲故事,也不用着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你说嘞?

孩子不爱听故事怎么办?

好多妈妈都觉得这个问题最扎心——重金买回家的绘本,孩子根本不爱看。努力练了半天之后讲给他听,小不点儿却根本坐不住。不是说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吗?为啥偏偏眼前的这个小家伙就不能老实地坐着听故事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要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家庭情况不一,听故事时的反应也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也许不会有一种万能的方法,能让所有孩子一接触就入迷。下面,我就用实例来讲几个被很多亲子阅读达人推荐过、我自己使用过、对宝宝的兴趣引导非常有效的方法。

One:讲故事要放得开,豁得出去

静若脱兔、动若泼猴、鸡鸭狗叫、上蹿下跳。我们要把阅读和有趣挂钩,让孩子从小就觉得阅读和绘本是有趣的。

比如《鸭子骑车记》这本书中出现了奶牛、绵羊、狗、猫、马、母鸡、山羊、猪、老鼠,以及鸭子十种动物!我们把每个动物的腔调、表情、动作都演出来,小朋友们一般都会捧腹大笑。

Two:请宝宝一起动起来!做他们最擅长的——模仿!

如果说我们模仿绘本中的主人公的一颦一笑,有点老黄瓜刷绿漆滴赶脚,那请孩子们动起来吧!做他们最擅长的——模仿!模仿绘本主人公的表情、动作,他的一切!

来看我家兄妹俩模仿《大卫上学去》一书中的各种场景:

我憋不住啦~~~

Three:重复,喜欢的就一直读呗

有些家长有误区、有强迫症,盲目追求绘本数量,一个系列的书恨不得都给孩子讲完,或者把自认为特别好的给孩子讲,或者把大名鼎鼎书单上的书给孩子讲,但这种强塞的填鸭式讲故事,忽略了孩子个体差异对书本的接受程度,会破坏孩子对书籍最原始的兴趣。这样逼上几次,妈妈急毛,孩子跳脚,还能和平的讲故事才怪!

我家刚满三岁的楚妹,比她哥在对于某本书的执着度上就高出很多,一本书会连着要求我讲十几遍,最开始我也是不适应,企图引导她看其它书,但她执着地引导着我一遍又一遍的讲,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大吃一惊!

《大卫不可以》这本书已经给她讲了不下五十遍,说实话,我有点厌烦了。

有一次再讲的时候,她盯着大卫光屁股跑在大街上那页,说:“妈妈,这一页跟《大卫,圣诞节到了》那本书里的一样!”

我一惊,连忙去找另一本书,翻开一看,果然!场景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夏天,一个是冬天。作者大卫一定也很欢喜,他埋下的线索被一个2岁多的小娃娃发现了!

从那以后,我乖乖地甘心当她的“导盲犬”(她不认识字,我帮她导盲),正是因为她不认识字,所以关注度会延展到成人很容易忽略的图画的表现上!

每次她从绘本中发现新的细节,我都由衷地开心!

所以,与其盲目追求读书数量,不如提高读书质量,培养读书兴趣。

比如《我的连衣裙》《小白鱼过生日》《乔尼的愿望》《一寸虫》《月亮的味道》《逃家小兔》《和我一起玩》《大卫不可以》这些书都是楚妹读过至少50遍的。

讲故事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嗯,讲故事、听故事都是快乐的事,所以要说“注意事项”就显得太生硬了,不过确实有些事还是想提醒大家的。

关于点读,说说它的利和弊

这里的点读,可不是点读笔的点读,而是一种阅读方法,逐行逐字地用手指头指着汉字读绘本的一种方法。怎么说呢,这种方法有利有弊。妈妈们可以视孩子的情况自由选择。

虎子喜欢点读,从小喜欢认字大过喜欢看图,识字量的积累更是几百、几千地猛增;但我一直很担心这样是否限制了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更好地发展。

而楚楚在1岁多时,更喜欢看绘本中的各种小虫、小花等细节,并对我的点读没什么反应,索性我换了种方式,每拿到一本书,都会从封面、扉页开始就细细观察,她带着我遨游在图画的海洋,颜色、形状、表情、动作,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直到近期,哥哥总是嘲笑她不认识字,她自己大概也想脱离我的陪读,想自己畅快地看书,便总是求我,妈妈,你给我指一指这些字念什么。水到渠成的感觉,太棒了!

故事选材,选一些积极的、肯定的,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

之前我对故事选材也是不懂的,直到有一阵子,俩娃经常说“我讨厌妈妈”,吓我一跳,反思着自己没毛病啊,忽然想起,最近给他们讲过一本书,名字正是《我讨厌妈妈》。

那之后,我挑书时会避开这些起名就已经输掉的绘本,比如《我的妈妈真麻烦》《我最讨厌你》《我讨厌书》,为什么?你懂的,想想都觉着可怕!

积极的绘本就像积极的人生态度,凡事从正面引导,描绘事物的美好,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和我一起玩》。中性的描述型的标题也是可以尝试的,这类绘本很多,比如《妈妈发火了》《月亮的味道》《好饿的小蛇》《点点点》。

俩娃年龄差得挺多,性别又不一样,怎么同时给他们讲故事?

诶,关于这个问题么,我确实有些发言权。(自信脸)

但其实,并没什么完美解决方案啊!(捂脸哭ing)

男孩和女孩的阅读偏好本就不同,3岁年龄差更是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给老大讲故事这件事本身,的确就是能给二宝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对让妹妹入门还是非常有帮助滴!用给大家描述几个真实场景吧——

虎子4岁+楚楚1岁:那个时候,我主要就是给哥哥讲故事,妹妹躺在一边当旁听生,时不时地逗逗她,跟她对个眼神对个话,她就已经咿咿呀呀很happy了。

虎子5岁+楚楚2岁:这一阶段,两个娃很少共读故事,大的还不算大,小的还很小,尴尬得很。妹妹对故事的需求量渐渐上来,哥哥又逐渐开始独立阅读,所以三分之二的时间我会陪妹妹,三分之一陪哥哥;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是老天再多给我2小时讲故事就太好了!

虎子6岁+楚楚3岁:虎子大了,妹妹也懂事了,俩娃平时的互动交流也多起来,终于我最期待的情景发生了!两个娃在看同一本书!哥哥讲文字,妹妹解释图画,俩人配合相当默契!

不过,这一阶段哥哥的阅读兴趣更多是科普类和名著类,妹妹则仍在绘本海洋遨游,所以,绝大部分仍是俩娃分开阅读的,比如哥哥去上英语课,我带妹妹钻进绘本馆,拼命读上十来本。(瞧,妹妹突发奇想,摆了个书的阶梯,孩子慢慢爬吧)

绘本好贵!你家娃看过的绘本都是买来的吗?

哎呀,终于等到了这个问题,让我有了炫富的机会……吼吼吼~

开玩笑啦,不过这确是一个好问题!我想说,绘本这东西,一定要看纸质版,正版!电子版伤眼且没感觉,影印版更是如嚼蜡。巴特!正版绘本,即便是赶上当当打折,一本书也起码要合到一二十块一本,贵的很!

怎么办呢?还能不能愉快的畅游书海啦?!办法当然有——租借+网购结合!

妈妈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家周围各种免费的付费的绘本馆和图书馆。

一线城市会有很多付年费的绘本馆,比如墨盒子、蒲蒲兰、字里行间,都是现场看不花钱,办了会员就可以借书走的;各大书店会有儿童专区,只是没有舒舒服服坐的位置,书还是管够的;另外,大家也别忽略各市级、县级、区级图书馆,只是童书一般只可以现场看,不能外借。

其实,这里大家常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孩子还小,不认字,去图书馆没用。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带孩子去图书馆,也许不纯粹是为了看书,而是让孩子对这个环境熟悉,激发孩子对图书和对图书馆的兴趣、热爱、好奇,这样在长大后可以激发内趋性,使孩子对阅读更适应。

二三四线城市,也许绘本馆少一些,可以留意所在城市的图书馆,这几年各城市大力建设文化体系,很多城市都购进大量绘本,供市民借阅。

借来的书适合书海战术,对于孩子非常感兴趣,或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自己和孩子非常喜欢的作者、译者、系列、出版社时,就可以买一些回家拥有它了!毕竟借阅都有数量限制,而且终归要还,不爽嘛!

绘本馆搬回家,有一面书墙,是我的梦想!

茫茫书海中,应该怎么选到好绘本?

嗯,网上会盛传各种书单,不过说实话,我不怎么看平台发布的榜单,因为很多榜单中掺杂着商业因素,也没有太多孩子看完什么反应的真实描述。

那今天给大家讲讲我选绘本的图谱式方法。

图谱式方法说白了就是顺藤摸瓜!先是海量阅读,发现一本孩子喜欢的好绘本后,接着去找他的作者、绘者、译者、出版社、系列下的其他绘本;同理发现一本不好的绘本,也会记下他的名字,以便拉黑,再不上当。屡试不爽!

比如我们无意中看到《小白鱼过生日》这本书,楚楚非常喜欢,我就去搜作者G.V.西纳顿的其他书来看(比如《小白鱼》系列、《不管怎样都爱你》系列、《乔尼的愿望》),果然都非常不错!由此结缘西纳顿,成为一名死忠粉!

(我在记己的公众号“多多阿姨讲故事”里有详细的分享,当时写得好辛苦,让我在这打个“广告”吧,“【强烈推荐】楚妹男神-西纳顿的6部作品集”那篇就是)

再比如对李欧·李奥尼大师的崇拜是从《田鼠阿佛》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

这种按图索骥的方法也借鉴了Google的PageRank算法的一些理念,感兴趣的妈妈可以自行了解下,在此不赘述。

此外,全球著名的绘本奖有很多,最出名的要数这三个:美国凯迪克奖(Randolph Caldecott Medal)、国际安徒生文学大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英国凯特格林威奖(The CILIP Kate Greenaway Medal),大家也可以从这些绘本开始看起。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趣、有知识、有见识……和他一起读绘本吧,这绝对是最好的选择。

绘本能给孩子带来文学、哲学、科学、艺术等全方位的滋养。

绘本能协助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我给虎子楚楚买了几百本绘本,每一本都和他们一起读过,有的绘本我们一起笑到崩溃,有的绘本我们看得抱头痛哭……是绘本,丰富了我们生活的滋味。

以上内容来自育学园向育儿达人钱多多的约稿。

妈妈:

钱多多,八零后,忙碌的职场妈妈,每天过着早九晚八(也可能更没点儿)的日子。家中有让人羡慕的一儿一女,闲暇时光里最喜欢做的就是给孩子们讲故事。

宝宝:

哥哥虎子,6岁

妹妹楚楚,3岁


崔玉涛育学园


阅读量大与成绩的提高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本原因在于:阅读,是非功利性的,而成绩往往带着功利性色彩。

首先,许多家长与孩子的语文老师交流时,强调最多的是自己家里有多少藏书,孩子在家是多么喜欢看书,然而孩子的语文成绩总是不见有显著提高。这样的腔调颇有责怪之意,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家长,听到这样的话,会做何感想?我不知道这样的家长是天真还是有点无知,如果只是片面追求大阅读量孩子的语文成绩便如股票“牛市”一般疯涨,谁还会像个二百五一样无动于衷?谁不会拼了命地买书,逼孩子像喝鸡汤一样的把浩如烟海的书卷,不吃不喝阅个遍?所以,光追求阅读的量却无阅读的质,就算读到吐血也不见得对学习成绩提高有多大的帮助。在应试环境下,孩子读的看的与考试考的未必在同一个频道上,如何能期待只是多看便轻轻松松成为语文的学霸?曾经不是有大学的中文教授做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却不及格的报道么?这是否可以作为阅读量大未必对成绩有帮助的明证?

其次,身为家长老师应该摆正心态,在阅读和成绩之间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相信大家都熟悉三国明主劝吕蒙学习时,如是说:“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们不妨套用一下,让孩子阅读,如能做到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为何定要强求孩子考试成绩也得相应提高呢?家长老师逼着孩子埋首书堆中做一条“书虫”,只是为了在考试中胜出,应该是很可笑的吧。偶尔有些学生在传授学霸的经验时,历数从小到大爸爸妈妈买了多少钱书,自己则是一本不落地看过,言外之意是自己的大阅读量带来了理想的成绩。愚以为,这样的经验不可盲目轻信照搬照抄,一个孩子所谓的经验,未必就具有普遍适用性。相反,把阅读看成是充实心灵提升人生境界的必经之路倒是具有普遍性。多少智者对读书阅读的重要性都做了十分精辟的诠释,我看没有一个人是把阅读与成绩捆绑在一起的。

神灯一盏夜不黑认为:阅读,绝对是抛弃功利性的。强行将阅读量的多寡与成绩的高低扯在一处,是浮躁的表现。阅读,是宁静淡泊以致远。成绩,使人心浮气躁多抑郁。愿我们不以急功近利的心去让孩子阅读,那种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孩子去追逐令人羡慕的成绩的做法,是在一棵树上吊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