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對名人“名詩”《自由》的討論

吉狄馬加的《自由》詩被人命名為“名詩”。如果說因為作者是名人官員,寫的詩就叫“名詩”,我無語;如果說這首《自由》的文本水平和價值是“名詩”,我不認同。

吉狄馬加《自由》

我曾問過真正的智者

什麼是自由?

智者的回答總是來自典籍

我以為那就是自由的全部

*

有一天在那拉提草原

傍晚時分

我看見一匹馬

悠閒地走著,沒有目的

一個喝醉了酒的

哈薩克騎手

在馬背上酣睡

*

是的,智者解釋的是自由的含義

但誰能告訴我,在那拉提草原

這匹馬和它的騎手

誰更自由呢?

從網上搜索到有三人評論過這首《自由》。評論的關鍵語如下:

李壯點評(李壯是中國作協創聯部號稱“青年評論家”):“自由”不可言說,卻帶有某種超越性的力量;它無法說出“自由”,因為它本身即是“自由”。把這種“本身即是”記錄下來,是詩歌的奧義所在。

(這人評論在玩弄語言遊戲。他最終說:“自由”不可言說。“自由”是可以言說的,只是定義不止一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把“自由”列入顯著位置,而“青年評論家”李壯卻說“自由”不可言說。請問,國家能把“不可言說”的東西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嗎?實際上,吉狄馬加的《自由》詩中,對“自由”已經通過“一匹馬”和“騎手”的比喻言說了。------鄭)

何南點評(何南是李少君請的評論家):真正的自由在心裡,與限制孿生。在那拉提草原,騎手與駿馬合二為一,二者都是自由的;一旦離開了對方,自由便會化作一陣風飄走。

(“自由”與“限制”孿生,此說沒錯。但吉狄馬加這首《自由》詩中虛擬的“一匹馬”和“騎手”並不構成“自由”與“限制”關係。“馬”離開“騎手”,還會繼續“沒有目的”地走下去;酣睡的騎手離開馬,也會繼續酣睡下去。自由怎麼會化作一陣風飄走呢?---鄭)

樹才點評(樹才是老詩人,吉狄馬加的老朋友。:誰能告訴? 誰也不能。但同時,誰都隱約有所領悟: 自由不是答案,而是詢問。

(吉狄馬加的《自由》詩是一首虛無詩,樹才這點評也是虛無點評。你看,樹才說“自由不是答案,而是詢問”。這太玄乎了。----鄭)

這三人的評論,都有自言自語之嫌,如其說是在評論《自由》詩,不如說是在各抒見己地闡述“自由”的定義,未能從本質上講出這首“名詩”到底“名”在哪裡。其實不怪評論者,因為吉狄馬加這首《自由》本身沒有寫出“自由”的本質。詩中的比喻,騎手與駿馬是虛擬的,騎手與駿馬所代表的自由是虛無的自由。詩後的詢問“誰更自由呢?”也不是詩的語言,而像“搶答題”,或者無解的“腦筋急轉彎”。

我認為,寫一首“自由”詩,無非這樣幾種表達:對“自由”內涵的詩意描繪;激發人們為爭取自由而鬥爭;校正世俗對“自由”的偏見。作為從事意識形態出身的高官吉狄馬加,創作《自由》詩更應該精準地從政治、哲學、道德方面作為切入點,不應蔑視和否定“典籍”對自由的釋義,而標新立異地誤入“絕對自由”的虛無之門。據我的讀後感,吉狄馬加這首《自由》詩,什麼都不是,作品展示給人們的是草原上“悠閒地走著,沒有目的”一匹馬的“自由”,和“一個喝醉了酒的/ 哈薩克騎手/ 在馬背上酣睡”的無厘頭的“自由”畫面-----現實中不存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不提倡的所謂“自由”。

也許有人說,作者吉狄馬加並沒有認可“馬”和“騎手”的行為是理想王國的自由,是人類追求的最高自由。不,我認為作者吉狄馬加在詩中很明確地認可了他所虛擬的“馬”和“騎手”是超脫“典籍”釋義中的“自由”,即吉狄馬加版本的“自由”。我的依據是,作者在詩的最後一句是這樣問的:“這匹馬和它的騎手 / 誰更自由呢?”。“誰更自由?”之意是,二者都自由,才能比較誰更自由。作者如果這樣問:“這匹馬和它的騎手自由嗎?”這就表明作者不認可這匹馬和它的騎手是代表自由的。

我們現在來談談吉狄馬加筆下的“這匹馬和它的騎手”是不是代表真正的自由?

“有一天在那拉提草原

傍晚時分

我看見一匹馬

悠閒地走著,沒有目的”

這當然是擬人法,不是寫馬,而是寫人。大家知道,馬的行走和奔馳,都是受騎手的指揮。當一匹馬在廣闊的草原失去騎手的指揮,“沒有目的”地走著,表面看很自由了,似乎這就是“自由”的最好解釋。其實錯了。要知道,任何自由都是有目的的,世上不會有“沒有目的”的自由。我們說的“言論不自由”,目的是想得到言論自由;我們說的“出版不自由”,是想獲得出版自由。怎能說沒有目的呢?爭取自由是有目的的,就是讓人生享受更多的幸福。就這匹馬而言,不受騎手製約,自由是自由了,但永遠“沒有目的”走下去,最後是無家可歸,成為一匹野馬。請問,這樣的自由能帶來什麼?我們的社會也一樣,如果取消一切制約,不要法律,不要道德,不要公共秩序,十字路囗不受紅綠燈限制,在動車上想抽菸就抽,人人隨心所欲,確實很“自由”了,這就是常說的無政府主義。請問,無政府主義的自由要付出的代價將是什麼?作為文學作品的詩歌,尤其名家寫的詩歌,應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詩中的比喻,在草原上沒有騎手、沒有目的行走的馬,我認為,不應是詩歌宣傳的“自由”。

吉狄馬加在詩中描繪的“自由”是令人向住,但這是“絕對自由”論,現實中不允許,也不存在的“自由”。

學者對“自由”的解釋有兩百多種。儘管眾說紛紜,但一定要分清“相對自由”和“絕對自由”的基本概念是:

個人的行為(實踐)的自由是相對的,應該是在不侵犯他人合法的權益的前提下,能夠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意願行事,發表自己的言論。

 個人精神和思想的自由是絕對的,你怎麼想都行。但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轉化為行動時,是要受到限制的。在當今社會,就是要合法,合乎道德規範。

再看吉狄馬加筆下的那------

“一個喝醉了酒的

哈薩克騎手

在馬背上酣睡”

這叫自由嗎?用這比喻崇尚的自由,恰當嗎?

樹才點讚的理由是:就是為了讓“自由”活潑潑地顯身!自由,惟有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此我,此悟,才是真實的,才是可領會的。自由不在別處,就在生命每時每刻的迷醉之時。草原,馬,騎手,因了酒,醉在一起,共享自由。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樹才的核心結論是說,“生命迷醉之時才是自由”。似乎在說獲得自由的方法。如果此說是“自由”定義的正解,是吉狄馬加《自由》詩的主旋律,那就更糟糕了。

什麼時候是生命迷醉之時,比如酒醉,比如吸食毒品,人的正常理智會失去,人的言行會穿越紅塵,從表面意義講,的確超脫了世俗,抵達了自由王國。但是,此時獲得的自由具有實際意義嗎?吉狄馬加詩中那個醉酒在馬背上酣睡的騎手,所獲得的自由他能享受嗎?當然,“醉迷而酣睡的騎手”只是一個比喻,此比喻的意思應該是指“超脫紅塵”。按此解讀,吉狄馬加這首《自由》詩給讀者展示的“自由”,以及去追求自由的方法,是無法接受的。

自由不是虛無的,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過程;它不是書面上一個詞,而是考量人類生活幸與不幸,衡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制度優劣的重要標尺之一。但是,人類爭取自由解放,說到底是要發展社會生產力。要通過奮鬥獲得,絕不是通過“迷醉”獲得。

不必把“自由”寫得神乎其神。自由,與政治、哲學、道德諸多社會因素有因果關係。把“自由”放到一個孤島上進行孤立的解釋,得出一些虛無的喻示,成為文字遊戲,失去了詩歌意義。

不管對“自由”有多少不同的理解,有一條是永恆的:這世界,即使實現了大同,國家、政黨、政治都消失了,物資生活極大豐富了,仍然沒有絕對的自由,仍然沒有吉狄馬加筆下“一匹馬沒有目的行走”的自由,更沒有醉漢般的“迷醉”式自由!因為,那壓根不叫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