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給孩子學習壓力,不如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要求孩子拿高分,不如要求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很多家長過於關注孩子的考試分數、學習成績,卻不知道如何來有效的幫助到孩子,一味的注重孩子的分數反而會讓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

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差,並不是學不好,而是不知道如何來高效率的學習。試問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寫作業拖拖拉拉,又怎麼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呢?所以,在平時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只有抓住了習慣才能夠解決孩子的成績問題。

今天也整理出一份老教師對於各位家長的建議,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一定要注重學習成績,請先看看以下這些習慣:

1.培養孩子專心的習慣

專心致志是學生必須養成的最基礎的學習習慣。

壯壯就是一個不太專心的孩子,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本來是快則半小時、慢則一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能寫3、4個小時,而且總是寫幾分鐘就喜歡起來東走西走,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又去找點吃的,每小時至少五六次以上。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怎麼辦?

這孩子寫作業,已經長期養成不能專心的習慣,要他寫作業時不起來走動不做別的事實在不容易。

壯壯爸是這麼做的:

首先,與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寫作業時,每小時能減到3次之內的離座次數,就可以允許看電視,否則就禁止看動畫片(因為動畫片對他非常有吸引力,是每天的必修項目。)結果第一星期有3天達到標準,三星期以後可以完全做到。

其次,等壯壯能完全做到每個小時離座不超過3次的標準時,再把標準依次提高到2次、1次。

就這樣,在訓練了2、3個月以後,壯壯終於能夠專心寫作業,成績也有了提升。

2.定時學習的習慣

家長和孩子商定好每天的學習時間,比如放學回家休息15分鐘後開始寫作業。這樣孩子到了該學習的時候馬上學習,不能有推脫的理由,能幫孩子養成定時學習的習慣。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3.課前預習的習慣

很多家長和孩子會忽視對新課程的預習。剛開學,孩子每天幾乎都會學習新的內容,如果不做好預習,很容易在老師講課時一無所知,一臉懵,影響新知識的接收。

應該讓孩子在每天做完作業後預留出時間預習新內容,在預習時不只熟悉了新知識,還要圈點出有疑問的地方,這樣才能在聽課時有目的性,帶著問題聽課,提高聽講效果。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4.課後複習的習慣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根據遺忘曲線,學習新知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

孩子一定要對近一兩天內學過的課程進行及時複習。

有些孩子做作業磨蹭,也是因為沒有複習,經常會邊寫作業邊翻看書中內容,處於被動狀態。如果在做作業前先複習,則可以在做作業做到心中有數,既鞏固了學習的內容,又可以提高寫作業的速度,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5.認真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只會的“天窗”。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6.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講邊積極思考。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7.改錯題的習慣

看孩子寫作業,經常有一個感覺是,同一個錯誤他能犯兩遍甚至多遍。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原因在於孩子沒有對之前的錯題進行仔細修改和總結。改錯題,能起到補足知識薄弱點的作用,越錯越少,孩子成績自然也就提高了。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8.經常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孩子值得堅持一生的習慣。家長們不要只把閱讀看成是提升語文成績的途徑,閱讀,更重要的作用在於拓寬孩子視野,啟迪人生智慧。

除了學校規定的必讀書目,家長更應該讓孩子自主選擇喜歡的書,讓孩子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更容易養成閱讀的習慣。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9.規範書寫的習慣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整潔的字跡看上去賞心悅目,不僅給人留下好印象,還會在答題時讓老師輕鬆看清答題要點,不會遺漏答案;而字跡潦草會讓卷面看上去很雜亂,給人一種不認真的感覺。

如果孩子還沒有形成規範的書寫,家長可以從坐姿、握筆姿勢、運筆等幾個方面去糾正孩子。書寫需要打基礎,想讓孩子以後寫得一手好字,必須從現在抓起。

老教師苦口婆心:先抓習慣再抓成績,孩子要養成的9個習慣!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家長和孩子要根據實際情況,找到適合孩子的辦法,從現在開始做起,每天進步一點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