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巢湖事:大锅灶

近几年开始流行农家乐,人们开始热衷于体验农村生活。天然的生活环境、自然的一切让繁忙的都市人充满了惬意、回归了本真。农家乐方式很多,有垂钓、采摘、捕捞、大锅饭、民宿等等。其中大锅饭让很多人情有独钟,大锅饭离不开大锅灶,大锅灶炒菜、煮饭既好玩又好吃。


巢湖事:大锅灶



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大锅灶,灶膛里烧柴和或者草,上面是大铁锅。民以食为天,农村人对大锅灶还是重视的,所以有“先支锅,后造窝”之说。早期的大锅灶是由土坯垒起来的,灶膛下面留个坑,让烧完的草木灰漏下来,还能通风透气;最上面用青砖砌锅台面子,一般是一大一小两口大锅,两个锅膛用土坯隔开来,不串火;两口锅之间安放两个生铁做的“焐锅”,平时装满水,和两个锅膛里火都能接触到,只要任何一个锅膛烧火它都会热,热水可以洗碗,也可以洗脸、洗脚,节能环保。锅膛上是烟囱柜子,直通到屋顶或者墙壁边上,把烟排出屋外;烟囱柜子上要用石灰粉白,巧手的匠人会在上用墨汁面画个篆体的“福”字,两边写上“清洁卫生,水星高照”。


巢湖事:大锅灶



大锅灶边一般要砌个草塘,平时储存点柴草,在农村也是多功能的。首先,草塘经常是猫、狗的窝,特别是冬天,里面暖和;其次,如果山芋数量不多冬天也可以储藏在这里,山芋不容易被冻坏;另外,草塘里可以冬天焐麦芽、春天焐稻种,催芽。

新支好一个大锅灶,肯定是要吃“涨锅饭”的。“涨锅饭”取意把锅涨圆、涨满,以后有饭吃。这餐饭既招待支锅的匠人,也会邀亲朋好友来热闹一下。随着新建筑材料出现,大锅灶用砖砌,台面贴上白瓷砖;燃料越来越丰富,“焐锅”也取消了,这样大锅灶也显得干净、小巧了。


巢湖事:大锅灶



在重视传统、重视一日三餐的农村,人们除了平时把锅灶清理的干干净净,每年腊月二十三还要“送灶”。“送灶”就是让辛苦了一年的灶王君去玉皇大帝那里开会、汇报一年的工作,也享受一下天堂生活。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当天晚上要早早的吃晚饭,把锅刷干净,焚香、放鞭炮恭送灶王爷上天的。

现在很多小孩、大人都喜欢烧大锅灶,可以体验烧火的乐趣。其实,烧大锅灶的苦和乐不是烧一两次能够体验的。


巢湖事:大锅灶



烧大锅灶有很多苦。在燃料缺乏时代,一般大锅灶只能烧稻草,稻草火不旺,不耐烧,要不停的添草;烧稻草残留的灰还多,要不停的拨火,把残灰拨到灶膛下面去;烧稻草不能离开,如果草湿了还要用扇子扇(有条件的用风箱),甚至用口吹,一不小心猛然窜出的火就把额头头发燎的焦糊。长期放稻草的草塘里会藏吃稻草上瘪谷子的老鼠,还生土鳖,猫、狗身上的跳蚤也会残留,特别脏。夏天如果坐在锅灶下烧一餐饭会汗流浃背,满头满脸的灰,孩子们是不喜欢的。

烧大锅灶也很有趣。锅膛里火红的火总是蓬蓬勃勃的,好像这里的火连一切烦恼的东西都可以烧毁;燃烧的乐趣还在于火产生神奇的能量,把饭煮熟了,把菜烧烂了;大锅灶膛的火里还能烧喷香的山芋,烧脆焦的花生,外糊内软、香甜可口的烧山芋比烤炉的山芋多了草木的香气和等待的情趣。


巢湖事:大锅灶



大锅灶还可以煨出风味独特的小罐子汤!农家把一些不太好烧的肥肉、猪皮、骨头或者猪肚子等下水洗干净切成大块放入瓦罐,少数高手会用一个破旧的布鞋底子把瓦罐包住,慢慢的把瓦罐放入灶膛内边上,不要直接用火烧,只要能沾点火的温度或者有点余火能接触到瓦罐就行了。经过中午、晚上两餐饭烧好以后,再小心地用布包着把瓦罐捧出来,瓦罐的周围肯定全是草木灰,里面的油都浸到瓦罐外面来了。这时轻轻地揭去罐盖子,一股醇厚的肉类的清香立即随着翻滚的汤漂满整个屋子,晶莹的油珠子在浑而不浊的汤里浮动。一不小心,吹起的草木灰落一片到汤面上,是不用舀去的,只需趁热放点盐,撒一把葱花,肉是入口即化,肥而不腻,汤是绵长的鲜香!


巢湖事:大锅灶



烧大锅灶要有耐心。煮饭需一鼓作气,迅速把锅烧开,蒸汽烧上来,把米煮透,待米汤干了,立即转小火慢慢添草,这样烧出的饭米透、锅巴脆。如果火太弱,会煮夹生饭,再想煮透就难了;火一直太大会把饭烧糊,“走烟”的饭是不能吃的。熬汤先是大火,煮开后用文火慢炖。炒菜则要根据掌勺的大厨要求,爆炒需大火,煮鱼、烧荤菜又不能一味大火,两个菜之间要停火刷锅。烧大锅灶不能配合好大厨,不关注要烧的材料,就坐在底下闷头烧大锅灶是不合格的。


巢湖事:大锅灶



烧大锅灶还蕴藏着许多哲理。就说大锅灶膛里烧山芋吧,有句歇后语叫“锅洞烧山芋——拣熟的掏”,生动的说出了锅膛烧山芋的乐趣,一锅膛山芋,不可能一起熟,想吃当然要先找软的、熟的了。这也是我们做人、做事时值得思考的。

小时候穿布鞋,下雨淋湿了,急着要穿会拿到大锅灶膛里烘。老人会说:“锅洞里烘鞋,有的去无的来。”的确,欲速则不达。开始还放在外面烘,后来想快点,就往里面放,结果总是把鞋面子烤糊了,一不小心还会把整只鞋烧着了。


巢湖事:大锅灶



连续长时间烧大锅灶会非常无聊,或者天气热的时候,总想塞几把柴草在锅膛里就出去透透气。这时大人总是教训说:“火心要空,人心要实。”也就是说,烧大锅灶一次塞太多的柴草只是浪费,根本不起作用,必须要火头舔锅底,科学的说是外焰温度最高;做人却要实心实意,不可弄虚作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厨房越来越小、越来越干净,厨具、灶具越来越先进、越细致,烧饭也趋于单纯、智能,做饭时却感觉少了烧大锅灶的天然和纷繁。大锅灶源于生计,兴于农耕,会毁于环保吗?其实大锅灶凝结的是中国人的智慧,大锅灶烧的何尝不是古老的文化与习俗呢?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