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产业集群,路在何方?

中国纱线网,天天有分享,欢迎收看《老王漫谈》。

产业集群,路在何方?

▲《老王漫谈》第88期

编者按:中国纱线网十几年以来面向中小企业广泛开展了技术咨询、诊断、培训 、撮合、展览、会议等全方位的服务,多次走进各大产业集群,与200多家企业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交流,对国内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现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下是老王以及我们的专家团队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供行业领导与同仁参考。

产业集群这个概念最早是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来的。产业集群的现象 ,在世界各地也普遍存在。但是似乎只有在中国,产业集群才会大量快速地形成集聚效应!

产业集群,路在何方?

尤其是在纺织领域,集群所带动的规模大约三分天下占其一。现在已经形成气候的几个纺纱产业集群,如沛县、郓城、高密、夏津、响水、太康、新野等都达到了在一个县域范围内200~300万纱锭的集聚规模。福建长乐仅在本地形成的产能超过了700万纱锭。而山东邹平集群更有像魏桥纺织这样的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超大规模的巨型企业。

这一独特现象与中国的体制与文化有极大的关系。精英企业家的内在作用固然是根本性的,但政府行为是其中极为重要的推手。90年代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兴办纺织产业,几乎达到一县一厂的程度,这是当前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础,之后各种政策鼓励、行政发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统计,全国与棉纺相关的产业集群达到27个,最为集中的地区是山东、江苏、河南。另外,福建、浙江、陕西、江西、湖北等省都有分布。

产业集群,路在何方?

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是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同一个地方以同一种方式生产同一种产品。当年曾经有经济学家调侃, 这种中国式的产业集群模式是王小二开店,是低水平简单模仿和重复。

但是,改革开放初期,在技术人才金融交通信用等各方面环境都比较恶劣的背景下,这种模式的兴起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1学习对象近在咫尺,复制成本低

2形成集聚以后,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以及物资配送、物流仓储各方面的服务成本都大幅降低。

3扎堆以后的抗干扰、抗风险能力增强。

可以这么说,当年的产业集群是在极其落后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生产力模式。

但是,今天的中国,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集群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危机已经出现,如果不能尽快转型和升级,未来的形势将会十分严峻!

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1生产规模太小。受到各种资源条件的约束,目前国内多数产业集群内,相当比例的纺纱企业规模在2万锭以下。即使在30年前这也是一个不经济的规模,何况现在要面对的是那些具有数百万纱锭规模的超大型企业。小企业在管理成本、 政策享受、资源利用各方面都处于不利地位,除非在品种与技术上有独到之处,否则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2企业管理粗放。由于当年进入的门槛很低,起点不高,加上人才缺乏,多数投资者对行业与形势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形势困难的时候举步维艰,形势稍稍有一点好转就小富即安,很少有像魏桥张士平、新华源陈宗立、福建金纶郑宝佑这样的企业家拥有的战略眼光和管理才能,大多数企业一直在低水平徘徊。目前为止,这些企业无论是在消耗水平、质量水平 、用工水平和生产效率、安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大量问题。

3创新能力极弱。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有生产单一品种的能力,没有研发和创新的条件。

4装备设施落后。购买二手设备是当年这些企业起家的主要方式,加上缺乏良好的维护和管理,经过多年的运转,大量的中小企业目前的设备状态是混乱而低下的。

5专业人才奇缺。由于规模太小, 盈利能力不强 ,生产环境不佳,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吸引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即使用高薪聘请,因为难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难以让人才长期稳定的留守。

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产业集群迫在眉睫的任务!

转型的方向也比较清晰,无非是这么几个方面,一是企业重组完成规模扩张;二是加大投入实现技术进步;三是引进人才提升管理水平;四是资源共享实现抱团发展。

产业集群,路在何方?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实现?

老王及其团队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政府引导与扶持。中国的产业集群大多数本身就是在政府引导下产生的。升级转型当然更需要政府作为重要推手。那种认为让企业完全自主发展 可以实现升级转型的想法,是不符合当前的国情的,只会造成更加粗放的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成功与否 ?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高速发展的真正奥秘在于以县域经济为单元开展地方之间的竞争,老王深以为然。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让政府来大包大揽重回计划经济的模式,而是需要政府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引进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以及围绕技术、管理 、创新 、营销 、人才等领域开展服务的第三方平台,对于产业集群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协会组织和平台的作用 ,提供培训、 咨询 、诊断 、人才、撮合 、采购、宣传、区域品牌建设等公共服务产品,是目前中小企业所急需的。

三广泛利用全社会资源。产业规模集聚的一个主要效应是,会吸引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资源流入。福建长乐产业集群的成功经验显示,大型纤维企业和纺机器材供应商对该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

产业集群,路在何方?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是政府与当地协会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产业集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探讨的话题。中国纱线网呼吁全行业高度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