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一吃飽就反酸 灼心 堤防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01.經常反酸,小心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為什麼進食後會出現反酸呢?

一吃飽就反酸 灼心 堤防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上來的這些個“貨”裡含有酸性強烈的消化液(如胃酸、胃蛋白酶、還有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等)會對食道和咽喉造成“灼傷”。

部分朋友還會有灼心感,胸腔裡好像有團火在燒,這是因為當胃液流過食道時,人體會感覺到胸骨背後有灼燒感,通俗地講就是“灼心”。

偶爾的反酸是生理現象,大多與進食不當有關,但如果經常性反酸、燒心,那麼可要當心了,這很有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在作怪。

胃食管反流病,顧名思義,是一種胃酸反流至食管、損傷食管粘膜並引起臨床症狀的疾病。

02.為什麼會招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如果把胃比作城堡,那麼食管就是向城堡運輸食物的唯一通道。在胃與食管之間,有一扇“城門”叫賁門,守衛賁門的還有食管下括約肌,它們共同維持著這條通道上的秩序。當食物到達時,它們會驗明正身,迎接來賓;而當城堡中的食物或胃酸想要溜出去時,它們會堅決阻止:這兒是單行道,出口在另一邊呢。

但是,有些人天生賁門敏感脆弱,一受刺激,就容易出現城門失守的狀況;有些人隨著年齡增加,城門出現鬆動;還有些人由於飲食不當導致胃酸增多,一次次地攻擊“城門”,結果導致門被撞開了一條縫……於是,胃酸夾帶著食物乘機逆流而上,在食管和咽喉處搞破壞,導致食管炎、咽喉炎,甚至造成食管潰瘍,形成胃食管反流症。

03.別掉進反酸誤區

一吃飽就反酸 灼心 堤防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看到這裡,大家也不要過度緊張,並非所有的反酸都是疾病信號。

生活中,出現反酸的人不在少數,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以下關於胃食管反流的說法,都是錯的......

誤解一:反流是因為胃酸太多了

其實大多數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胃酸量是正常的,之所以反酸是因為胃酸的位置不對——不好好呆在胃裡,而反流入食管了。

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在治療反流病時要用中和胃酸的藥?這是因為目前還沒有效果明確的直接去除病因的藥。比如有一部分反流病是由於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引起的,但卻沒有恢復括約肌功能的特效藥,因此需要從中和胃酸入手,減少胃酸反流入食管的量。

誤解二:反流最多也就是消化系統的病,沒什麼大不了的

胃食管反流和其他疾病也密切相關,比如哮喘。研究表明,嚴重的反流病會加劇哮喘,而哮喘反過來也會加重反流病。

另外,反流病的後果不僅是反酸這麼簡單,它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臨床後果。比如,嚴重的反流病會發展成糜爛性食管炎、食管狹窄甚至食管癌。

誤解三:酸性食物會加重反酸

既然反酸,那應該是酸性食物吃多了?其實不然...

一些酸性食物比如橙汁確實會加重反酸、燒心,但這並不是由於橙汁是“酸的”,很多非酸性食物也會加重反流病的臨床症狀。

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不同,會加重你反酸症狀的食物可能對其他人並沒有什麼影響。因此,建議反流病患者可以記錄自己的飲食,避免會加重自己症狀的食物。

如何有效緩解反流症狀

一吃飽就反酸 灼心 堤防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大多數人在就醫治療後,反酸、燒心的症狀有所緩解,但胃食管反流病屬於慢性複發性疾病,目前國內外尚無任何一種方法可以達到完全治癒該病(使其不再復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調整,達到預防和保健的養胃之道。

一吃飽就反酸、灼心,小心惹上胃食管反流病!

(1)飲食要有規律,少食多餐,儘量不要出現餓到胃痛的情況。

(2)少吃影響食管下段括約肌收縮功能的食物,如脂肪、巧克力、咖啡、濃茶、菸酒等。

(3)胃酸過多可適當以麵條、饅頭為主食,多吃鹼性食品。這樣可以中和胃酸。

(4)睡前3小時少喝水,不再進食

(5)躺下後適當墊高上半身10釐米。這麼做可利用重力減輕胃內容物返流的壓力,有助於減輕夜間的反流症狀。

(6)平衡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和腹部脂肪。腹部脂肪堆積將會增加腹腔壓力,促進胃內容物反流。

(7)不穿腹部過緊、腰帶過緊的衣物,以免增加腹腔壓力。

(8)調節工作節奏,保證充足睡眠,以緩解工作壓力。放鬆精神,保持平和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