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王薌齋和孫祿堂哪個更厲害?

塵封3721


歷來德藝雙馨的武術家都是懂得謙讓之人,遇知音則切磋促進,遇狂妄自大之人則敷衍不傷其面子!孫祿堂當年即如此!而王薌齋先生則是一較真之人,不講虛套,惟道是真,不論玄幻,以武證藝。破神話,扯牛皮,滅大師,門下弟子亦如是!孫是法傳正軌,拳道合一。王則勘破百家,大道至簡。二人均為武藝翹首,其拳學境界非常人可理解,且拳學至今,正脈已湮,中華武道,僅存皮毛,先賢真脈,幾人得承?真隱士默默傳承,大豪俠藏鋒守拙。輕浮者大言不慚,離道甚遠!詆譭者狂妄無知,甚囂塵上!若要非論高低,愚以為孫大道無形,無過不及。王無堅不摧,所向披靡!二人各有千秋,功在伯仲之間!!


滄海明月155880531


孫祿堂,名揚天下,事蹟頗多,多為肯定讚揚,確實是一代宗師,卓越超群!暫不多言。但是,王薌齋卻得罪了當時的大半個武林,口碑不好,確有其事,但不代表他錯或者功夫不好!網上對他的評價,也是貶褒不一。

作為大成拳弟子,我主要談一下我們大成派祖師爺,王薌齋!

王薌齋自幼體弱多病,是個藥罐子,家人把他送到同村郭雲深那裡練武。經過鍛鍊,王薌齋身體強壯不再生病,更是無形之中展現了自己的武學天賦。但,畢竟那時候傳統功夫還是鐵飯碗,非常保守。郭雲深雖門徒眾多,卻無一人得其精髓。

因為一場意外,郭雲深老年失子,正好王薌齋得其機緣。自此,郭雲深才開始傳其核心精髓,日夜傾心相傳。王薌齋也是不負師恩,16歲便已功成名就。所以說,得郭雲深真傳者,實際上,只有王薌齋一人而已。

出師後,王薌齋走遍大江南北,遍訪名師,無數次的實戰和學習探討,讓他功夫已臻大乘。除了江南第一妙手謝鐵夫以外,王薌齋一生,從無敗績。至於那場意外和這些經典戰績,容我以後慢慢道來。

回去後,王薌齋總結提煉昇華,摒除門戶之見和傳統保守,自立一派,稱為意拳。一經公佈,天下大亂。因為,很多門派的核心東西和不傳之秘,被王薌齋輕易地告知大眾,如清茶淡飯一般隨意。這就導致了很多門派的敵視仇視,將之視為眼中釘,但也沒辦法,畢竟王薌齋功夫太過厲害,所以只能背地毀謗詆譭,所以口碑不好。

王薌齋的功夫,世所罕見,連當時的大軍閥袁世凱都要花重金請他。他率性耿直,心胸坦蕩,從不玩虛假包裝,隨口就說實話,但也因為太隨意,有些人並不相信,只知道他的功夫確實貨真價實。

因為意拳包含了南拳北腿很多門派的看家功夫,直擊核心要害,再加上王薌齋本身的集大成者功夫,朋友便賜名大成拳,王薌齋笑而默認。

王薌齋訓練出來的徒弟,個個功夫了得,尤其是王選傑。這些徒弟也是實戰無數,用功夫和拳頭繼續發揚大成拳,逸事頗多,容後再談。

談已至此,功過自在人心。他們都是一代宗師,俠之大者,是老前輩,是我們中華武術界的驕傲和傳奇。你可以虛心學習,精心研究,也可以一笑而過,但作為後人,我們沒有資格去評判他們的是非!

願中國功夫後繼有人,繼續發揚光大!少些江湖騙士和文化流氓,冥頑不化自欺欺人,只能貽笑大方,遺臭萬年!



萬法自然


各門各派往往自贊毀他,看當時武林界和社會各界對二人的評價更接近事實。

形意門最重輩分規矩,王薌齋自稱郭雲深弟子,形意門沒一個承認他,如果是真的,不可能整個形意門都欺師滅祖亂輩分不認他。郭雲深1898年寫了本《解說形意拳經》,傳給了孫祿堂,如果王是關門弟子衣缽傳人,為什麼不給王?

孫祿堂的師承非常清晰,12歲跟李奎元學形意拳,15歲開始跟師祖郭雲深身邊深造,一跟8年。18歲認識劉曉蘭宋世榮等,20歲從白西園處得形意拳譜,同年認識車毅齋,21歲再應邀去宋世榮處參學。22歲從程廷華學八卦拳,至24歲貫通形意八卦。25歲開始雲遊,遍訪武林高手,無敗績。54歲認識郝為真,當時孫祿堂早已名滿天下,形意八卦功夫早入化境,郝在京生病承孫照顧,主動提出教孫太極拳,孫正式拜郝為師學習,成就了孫祿堂融匯貫通內家三拳的緣分。孫祿堂得到了當時形意八卦太極各派眾多前輩悉心指點,機緣殊勝自無話說,也側面證明他人品功夫得到前輩認可。至於戰績,當時武林中人共推他是天下第一手,是有據可查的。

反觀王薌齋,師承就不很清楚了,按他傳上稱生於1885年,郭雲深死於1900年,人稱他跟郭雲深學了8年,那王7歲就得跟郭學。7歲骨頭還沒長好,整天站三體式,不知道會怎麼樣。至於戰績,戰勝尚雲祥雲雲,早被證明是後人胡說八道。所謂弟子趙道新戰勝孫祿堂“師兄”,更被趙親自闢謠是胡說八道。

王薌齋先生跟孫祿堂前輩,都是民國開宗立派的宗師,最好不要比較。真要比,兩人在民國時期武林中人口碑,影響力,武林地位都不在一個層面上。兩人功夫雖然現在已不能親見,但都有著作傳世,其功夫體系,見識高下,有心者可以找來仔細看看,自有判斷。


須彌山上觀滄海


八十年代,滄縣武協副主席肖王璽說過一件事。說當年杭州擂佟忠義的弟子馮恩和與另一選手進行短兵決賽(劈劍)。馮一個低掃,對方一跳跌倒。馮反手一劍劈在對打了肩上。這時,任總裁判長的佟忠義喊道:‘馮恩和犯規。’因此馮得了個第二名。馮當時對佟說,這不是你教的嗎?因當時規則不能打倒。回上海後的第二天早上,佟教徒弟們練功,一個一個和徒弟們摔跤,摔一個倒一個。當摔到馮恩和時,馮不倒了,佟累的滿頭大汗馮也不倒。這時在場的王祥齋說了一聲,恩和,別管怎說,三個響頭給人家盍地上了。馮聽了馬上倒下,起來後給佟盍了三個頭,揚長而去。從此師徒再也沒見過面。


用戶97805056698


對於兩位宗師的故事很多,當時條件的限制,沒有照片視頻,文字方面的也很少;據說兩位也有切磋,搭手就分開了,輸贏在兩位心中。

所謂“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王薌齋是習練形意拳的,他的師父是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雲深,名師通常都會出高徒。傳說中王薌齋按照師父的要求站十年樁、抖十年大杆子,結果他只堅持了九年,以至於在晚年常常嘆息:如果當時再堅持一年,可能功夫會更上一層樓,達到更高境界。

王孫兩位的交手切磋應該是王薌齋“出山”後遍訪天下武林高手切磋交流時期的事,高手之間的切磋交流是點到為止的,個人認為憑王薌齋近十年的渾厚樁功整力和近十年抖杆子的彈抖之力,孫應該是輸給了王的——太極在清朝時進入皇宮、爾後流入民間的“府內太極”基本上是養身健體的大架,用於技擊搏鬥的小架並沒有真正的傳承下來,包括孫也未必得到真傳……;往後的事就更不用說了,王薌齋遍訪天下武林高手切磋交流,吸取形意、太極等等各大門派之精華,集道、醫、武之大成,開山立派,創立意拳,後經武林同仁贈名“大成拳“”,是中國近代傳統武術中唯一稱得上“一代宗師”的拳學理論與實戰技擊大家。可以想象在當時要創立一個門派和新的拳種,在武林中單憑理論是說服不了大家的,“打”才是唯一最有說服力的。所以,王薌齋應該比孫祿堂更能打。


大成皇恢弘


究竟誰的功夫高已不重要了,做古之人了,最重要的是誰將真東西傳了下來,發揚光大,放在今天受益最多。我想還是王薌齋先生貢獻最大了,對傳武有了解的都應該知道站樁功,不但能增加功力養生健身也非常有好處的,常年堅持人會變樣的。在實戰方面姚中勳,王選傑,姚誠光等非常有名的。


手機用戶16721327296


閒的很,王薌齋能和孫祿堂比?可笑!以現在人的眼光去看過去人的武學?洗洗睡吧!以你的本事,不說看不見二人的本事,看見了你也是外行看熱鬧!過去人的武學咱現在人沒資格評論,就如同螞蟻討論老虎和獅子誰能打贏對方一樣,現在哪有傳武練的好之人。


俠客行4368


冒昧的問一下:王老先生教澤井健一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當時中國處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當時,是不是葉問“我要打十個”的時候啊!

不好意思,我的歷史沒學好!


杏林帥哥


關公和秦瓊誰厲害。


用戶7468953761713


孫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