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關於春節的古詩詞有哪些?

視頻美圖


關於新年的古詩詞,流傳至今的大多是孤獨悲涼之作,或是旅途思鄉,或是感懷身世,詩意雖佳,但與過年的氣氛實在不太相符,所以過年期間六甲番人幾乎都會強迫自己不去想那些情緒低落的詩。

所幸還是有一些詩是歡樂祥和的,其中六甲番人就喜歡以下兩首:

一、宋代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很經典,過年時常為人們引用吟誦,“元日”就是農曆正月初一,也就是過年,宋代時現今很多傳統民俗都已出現,詩中提到的習俗與今日的燃放爆竹、飲酒、貼對聯、貼門神等都相關,其中的“屠蘇”指屠蘇酒,大年初一全家合飲,以求驅邪避瘟疫,桃符是桃木板寫神明的名字,後來演變成春聯。

這首詩並不難理解,寓意很是吉祥,過年正是辭舊迎新之際,爆竹的意象正是如此,而此時天氣並不一定暖和,但因為歡快,以及飲了酒,所以感覺迎面而來的已經是春風了,太陽出來了,更讓人感覺明亮而溫暖,這時正好換上寄託美好願望的桃符。

二、宋代葉顒《己酉新正》: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這首詩比較少有人知道,葉顒是南北宋之間的詩人,與李清照同時期,曾任宋高宗時期左丞相,這首詩創作於己酉年,當時詩人三十歲,正在福建仙遊老家過年。

“新正”就是新年正月,白居易也有詩提到“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頻。”葉顒這首詩也寫得好,風霜已盡,萬象更新,梅柳有新姿,松篁(竹)卻老態,此處寓意人間老少都怡然自得,因為高興,所以大家不知不覺就喝醉了酒。

這首詩格調高遠而祥和,或是因為寓意吉祥,心想事成,三年後葉顒就高中進士,從此仕途光明。

以上兩首讓人讀後欣喜的過年古詩,不知您是否喜歡,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六甲番人


謝邀。

關於新年的古詩有很多,耳熟能詳的莫過於王安石的巜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還有孟浩然的《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

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

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

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

文徵明《拜年》: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王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高適《除夜作》: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尚顏《除夜》:九冬三十夜,寒與暖分開。坐到四更後,身添一歲來。

陸游《除夜雪》: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還有很多,恕不枚舉,見諒。

除夕之日,舉國同慶,辭舊迎新,看春晚守歲,吃年夜飯,笑語盈盈,互道祝福,偶而一句"慶佳節喜氣滿堂,迎新春萬事如意"的經典春節詩句,那叫一個美,美美噠,滋暈了。

謝謝。











一身正氣99999


我印象最深的一首古詩是小時候背誦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我覺得這首詩不僅琅琅上口,還有很多的典故在裡面。比如過年的時候要放“爆竹”,在火藥大規模運用之前就是燒竹子聽噼裡啪啦的響聲,後來變成了鞭炮聲。比如當時人們過年要飲屠蘇酒,屠蘇酒就是用屠蘇草浸泡的酒,以驅邪避瘟疫,求得長壽,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喝的酒也越來越貴了。比如桃符,這是古代一種風俗,農曆正月初一時人們用桃木板寫上神荼、鬱壘兩位神靈的名字,懸掛在門旁,用來壓邪,現在門神還有秦叔寶與尉遲敬德,還出現了春聯。


紫曦堂


關於春節的古詩詞有很多,在這裡筆者甄選幾處,漫談下其中的別樣情懷。

春聯篇

蜀未歸宋前一年歲除日,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以其詞非工,自命筆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蜀檮杌》

每逢新年辭舊迎新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喜氣洋洋的貼起春聯迎祥納福,以盼望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但我國最初並無貼春聯的習俗,而早在秦漢之前,民間每逢過年大門兩側掛的則都是桃符,所謂桃符就是用桃木板分別寫上"神荼"、"鬱壘"二位驅鬼大神的名字,用以驅鬼鎮邪。

及至五代桃符上開始題些吉祥的字句,雖不工整,但已經出現對聯的雛形。宋乾德二年正月,新年前夕,後蜀君主孟昶命學士辛寅遜題桃符版於寢門,因其不工整,便自己動筆寫下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倆句,這就成了我國有文字記載最早的一幅春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白話就是新年享受著先代的遺澤,佳節預示著春意常在,寓意非常美好,開了對聯的先河,可惜的是這史上第一幅對聯卻並沒有護佑住後蜀的國運,保住孟昶的江山。

宋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在先後平定荊南、武平,兵鋒圍困南漢之際,命西川行營鳳州路都部署王全斌,率軍三萬攻打蜀國,十二月克興州,乘勝連拔二十餘寨,後與副將崔彥進分進合擊,大敗蜀軍精銳,攻克利州,乾德三年正月宋軍攻取劍門,殲蜀軍萬餘,師至魏城,孟昶見大勢已去,遣使奉表請降,後蜀滅亡。這幅春聯也成了後蜀的絕命預言,因為後蜀在正月被平定,隨後宋太祖命參知政事呂餘慶知府事,而長春乃趙匡胤誕聖節名,其符合如此,令時人稱奇,皆言蜀國降宋乃天命所歸。

說起來孟昶將蜀地治理的還是很不錯的,組織百姓發展農桑紡織事業,刻石經,興學校,在其統治期間,四川經濟文化得到發展,在五代十國處於領先地位。只是孟昶不通兵事,罷免了一些功臣宿將,卻選用了一批庸碌之輩,在大宋統一全國的步伐之下,一敗塗地,不得不投降。

據載孟昶投降北宋後,舉族被被押送到汴梁,成都有數萬老百姓為他送行,百姓慟哭,孟昶也掩面悲泣,老百姓沿江護送從成都送到鍵為縣(今樂山市),其場面感人。孟昶到達汴京後,宋太祖賜齎甚厚,被授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秦國公,可惜當年秋天就卒於汴梁,追封為楚王。

有傳聞言是宋太祖趙匡胤看上了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費氏,為了霸佔她,便將孟昶鳩殺。真相如何不可考,但趙匡胤確實納了花蕊夫人為妃子,所以傳聞還是有些可信度的。若是如此,這位春聯的首作者孟昶國破身死,妻子又被強佔,其命途悽慘不能不令後人唏噓。

元日篇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宋 ] 王安石

北宋中期,由於其國初制定的國策問題,冗官、冗兵、冗費問題嚴重,雖然商業空前繁榮,商稅已經成為大宋主要賦稅來源,最高時的一年國家稅收有錢一億六千多萬貫,可依舊不能抵耗三冗問題帶來的嚴重透支。到了宋神宗趙頊繼位時,愈發積弱的大宋朝廷到了不變革就將要衰亡的地步。

北宋熙寧元年四月,甫登皇位一年的趙頊召王安石進京,越次入對(通常皇帝接見大臣是有班次的,越次入對就是插隊立即面聖,這是非常尊崇的禮遇),君前奏對後,欲富國強兵的趙頊對王安石改革主張大為欣賞,次年春二月,趙頊就下詔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主持變法事宜。

於是從熙寧二年二月,短短一年內王安石就一連頒行均輸、青苗、農田水利等法,全國上下的變革如火如荼展開。對於這次變法王安石充滿信心,是年年末除夕夜時,王安石見家家忙著準備過春節,聯想到變法伊始的新氣象,有感創作了此七言絕句詩《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且不說該詩的文學造詣,藝術手法,單以政治眼光來看,不難看出王安石銳意革新之意。“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總是要換成了新的,這就好比此時的大宋王朝,舊的制度已經不適合眼下形式,“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只有新法才能刷新政治,富國強民。

只是王安石變法觸動最大還是士大夫階級的利益,就拿青苗法來說,官府拿儲糧貸給百姓,等來年豐收本息一併償還,利息很低,相當於現在的農業低息貸款,這政策很好有助於農民度過災年,可謂是官民兩便,只是它妨礙了民間大戶放高利貸的利益,而這些大戶多是朝廷高官之家,自然引起這些地主階級的不滿反彈。

熙寧三年二月,“兩朝顧命,定策元勳”的韓琦上疏皇帝,例數青苗法弊端,反對變法。韓琦這樣的國之重臣,他的話分量很重,舉朝反對變法者蜂擁而起,聲勢浩大,趙頊一時對青苗法的存廢躊躇不已。

王安石也很執拗,直接上疏稱病辭官,要麼變法,要麼辭官,逼迫皇帝做出選擇,最終宋神宗還是選擇支持變法,王安石又重回朝堂主持變法大局,同年十二月,王安石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成為大宋朝文官之首,執掌帝國中樞的宰相。

此時的王安石執掌帝國權柄,其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以大無畏精神繼續大力推進變法。只是隨著變法的日益推進,雖然朝廷國庫日漸寬裕,可朝中上下逐漸形成新舊黨之爭,為了爭權奪利,新黨內部也傾軋嚴重,加之宋神宗在位日久漸漸對王安石不再信重,內外攻擊沮害新法者層出不窮,熙寧七年四月,王安石首次罷相。雖然十個月後神宗又重新起復王安石,但朝中的勢力傾軋讓王安石疲憊不堪,最終還是在熙寧九年十月再次去職。

元豐八年三月,神宗駕崩,年僅九歲的宋哲宗趙煦即位,司馬光回朝主政,新法先後廢罷。悲憤難抑的王安石也於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滿懷遺憾的告別了人世,轟轟烈列的變法事業徹底失敗,王安石終究沒能把“新符”換掉“舊符”。

除夜篇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除夜》[ 宋 ] 文天祥

元至元十八年年末,時值除夕,被囚在大都(今北京)兵馬司土牢內的文天祥,聽著牢外新春的熱鬧的響動,一時感慨萬千。從祥興元年十二月(宋末帝趙昺年號,對應是蒙元至元十五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三年。故國已歿,陸秀夫揹著少帝跳海殉國,大宋重興已無可能,而自己的妻女也被充入元宮為奴,山河破碎國家淪喪,家人離散不能團聚,此等除夕的寂寞、悲愴能訴於何人知。

天地之間空曠寂落,歲月匆匆時間浩茫。人生最後的旅程歷經風雨,身處燕京飽嘗了冰雪寒霜。如今生命就這樣一年一年將要結束,我和我一生的經歷也會被遺忘。以後再也夢不到新年和家人同飲屠蘇酒,只能在漫漫長夜裡撥動燈火。

這首詩裡我們看不到豪言壯語,只有詩人希望與家人共聚一堂歡飲屠蘇酒的願望,雖然沒有了“天地有正氣”的豪邁,沒有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但丹心如鐵男兒的剎那柔情,卻更能讓我們心靈感受到的一種強烈震撼,體味到偉大的人性和錚錚男兒的不朽人格。

回顧文天祥一生,宋理宗寶祐四年舉進士第一的文天祥正式踏入官場,但因語諷權相賈似道,被罷官。宋恭帝德祐元年正月,元軍大舉進攻沿長江東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義軍入衛臨安。隨後被宋廷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營議和,卻被扣留。二月蒙元丞相伯顏攻克臨安,俘虜太后皇帝北返大都,途中文天祥逃脫,在福州與張世傑、陸秀夫、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聚兵抗元。但終因勢孤力單,祥興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後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甚至親自勸降,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最終在被關押三年後,於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向南跪拜後,從容就義。

文天祥只要投降元廷,不僅能得到高官厚位,還能家人團聚共享天倫,可是他卻無悔的選擇捨生取義,寧死不屈。正如毛澤東“以身殉志,不亦偉乎”的評價,這樣忠孝節義的人格才始終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偉大象徵,雖歷千萬年,亦是不朽。

除夜太原寒甚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除夜太原寒甚》[ 明] 于謙

自明宣德五年,宣宗皇帝越級提拔于謙為兵部右侍郎,並任於謙以兵部右侍郎銜巡撫河南、山西兩地。于謙到任後輕裝騎馬走遍豫晉兩省,遍問鄉間父老,考察當地施政革除弊政,為豫晉百姓交相稱讚。

正統初年,于謙巡視邊關太原鎮,治所在偏關,轄三關、十九口、三十九堡,即今山西北部和河北邊界之長城地帶。時值年末,隆冬臘月,邊關苦寒,于謙不畏艱苦考察軍務,除夕當天亦是公務繁忙,當晚守歲孤身一人身處官舍,雖然不能和遠方的家人團聚,但于謙依舊不改其樂觀精神,揮筆寫下五言絕句:“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該詩的語言淺顯近乎白話,卻寓意深刻,雖然眼前天寒地凍,但不必發愁,因為春風已經要來了。語氣平白輕鬆,卻讀之令人激越上進,這也揭示于謙滿懷信心敢和艱難困苦鬥爭的樂觀精神。也正是這種樂觀無畏的精神,才使得於謙以他滿腔的報國熱忱,敢於不辭勞苦的為國為民任事。

正統十四年,于謙被召為兵部左侍郎,時值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京營精銳盡喪,瓦剌大軍逼臨京師,大明王朝有亡國之虞。此危難之際,京師人心惶惶,朝中大臣多言南遷避禍,于謙力排眾議,決策堅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穩定朝綱。于謙整頓軍務,並親自督戰擊退瓦剌大軍,使大明形勢轉危為安,後又操練精兵,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迫使也先遣使議和,迎回了明英宗,時人稱其為“救時宰相”。

所以人生境遇無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凡遇到挫折陷入逆境,捶胸頓足,自怨自艾不足可取,反而應當果敢面對,樹立藐視和戰勝困難的信心,勇於克服,正如於公所言:“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勝利本就不遠。


雲談青史


我最喜歡的是一首與元宵節有關的

生查子·元夕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讀此詩,剛剛沉浸在“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濃情蜜意之中,詩人卻筆鋒一轉,將人拉入“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的相思斷腸之下。不禁想起柳三變的《雨霖鈴》:“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相愛的人,總是痴痴的相信天長地久,所謂的永遠也是極為簡單的事。月亮不知何時悄然趴在柳樹肩頭,一起見證了這對戀人的海誓山盟。

然而,一切不過是場迷人的美夢,只是這美夢醒的太快,讓人猝不及防。當初的甜蜜,此刻化作思思陣痛,如此這般滋味,想必許多人都曾嘗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往事歷歷在目,唯獨念念的她不在。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隻似曾相識的燕子呢?滿胸愁緒,無力紓解,日子也就過得悲傷難捱。

任君淚水浸溼春衫,縱也不見佳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也只能化作仰天一聲輕嘆: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期。


愛歷史的王先生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同張將薊門觀燈

(孟浩然)

異俗非鄉俗,

新年改故年。

薊門看火樹,

疑是燭龍燃。

甲午元旦(孔尚任)

蕭疏白髮不盈顛,

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幹消夜酒,

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

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

五更歡笑拜新年。


夢190234205


🌷🌷🌷新年到🌷🌷🌷




張燈結綵舞新歲,

爆竹聲聲悅人間。

煙花朵朵豔滿天,

閤家團圓相聚歡。

美味佳餚共用餐,

暖暖親情心溢滿。

除去舊日悲與煩,

新志更替又一年。

夢瑤原創*2019年1月27號夜隨筆

圖片來源於網絡,謝謝友友的鼓勵閱讀😊


夢落淺秋


陸游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唐伯虎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歲暮清閒無一事,竹量寺裡看梅花。



199403Z


七絕 詠春聯

桃符迎新亙古傳,

春聯辭舊越千年。

農工商士家家貼,

軒室門庭處處嫣。

墨玉鑲紅巧駢對,

丹楣系福樂雙全。

奪眸更有詩書絕,

疑是聖仙偷下凡。

注:聖仙,分別指書聖王羲之,詩仙李太白。


嘯軒居士602


記得王安石的一首元日詩挺有名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北宋,王安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