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愛與不愛只取決於是否接受某種被改變

關津跟白珪走在一起,已一年有餘,從一開始的幸福漫天,到後來的矛盾不斷,再到半年前的徹底土崩瓦解,關津一直在反思,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段感情走不下去,是自身付出的不夠?還是命裡那所謂的有緣無分?終於,在他遇到含英後,他找到了答案。

含英是一個素雅安靜的女子,她連逛街的習慣都沒有,每天外出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她也是不帶任何提前綢繆的,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青春本就是最好的裝扮,哪還用得著那些多餘費事的使心修飾?舒適,隨性,就是最好,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眼裡,更也不需要像一般動物那樣,整天只琢磨著用怎樣的方式去吸引,取悅於異性。”跟含英在一起,關津可以從從容容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會擔心什麼,也不會怕自己有哪裡做得不夠完美,含英亦如是,他們倆很多時候很長時間互相沒有講一句話,但彼此卻從沒感覺有任何一點尷尬,內心反而能從對方的眼神裡,甚至是一種看不見的相照不宣又心心相映的氛圍裡生出一種莫名的至足,自然的放鬆,輕盈的寧和感。

關津平時就喜歡看書,偶爾去有山有水的地方散散步,以前跟白珪一起時,他看書的時間會經常莫然地被佔用,因為白珪經常要他陪她看網劇,以及一些無聊的綜藝。一開始幾次,關津是極其反感的,但在白珪長時間軟磨硬泡之後,他又不得不屈服,妥協,漸漸的,他也變得喜歡追劇,追綜藝了,至於以前買的那些書,他再也沒空翻了,其上早已堆起了一層厚厚的灰塵。而關津之前獨自一人時偶爾出去遊山玩水的那些習慣,也在無形中被白珪悄然改變,白珪對山水沒有任何興趣,倒是對一些被炒作起來的旅遊景點,以及諸多喧囂,刺激,繁鬧之地很上癮。在白珪的薰染之下,關津也開始覺得,山水也許真的沒什麼好逛的,完全及不上那些富麗堂皇,名氣大噪的場地給人帶來的受享強烈。

朋友們聚會時,白珪在飯桌上經常跟她的閨蜜們炫道:“調教男朋友我比你們在行,不信你們看,我們家關津,以前不抽菸,不喝酒,我便常常對他說,不抽菸,不喝酒無法社交,他一開始厭煩,後來還是聽進去了,現在,這兩樣他都耍得爐火純青,我就覺得很有男人味兒。以前他不愛打扮自己,連洗面奶都沒有,經過我一番教育後,他現在的護膚品都快跟我一樣多了。以前他不喜歡看八卦新聞,不喜歡時尚穿著,我就說這樣會跟社會脫節的,會被忽略和冷落的,於是現在他也開始關注這些了......”

關津變了,他也相信自己變了,只是這種改變有些讓他不安實,一群人狂歡時,他臉上雖然也會笑,但總覺得內心空洞洞的,有點虛。正是白珪對自己的這些改變讓自己覺得有違本心,無法貼近自己最初的真性,關津忍得了一時,又怎能忍住一世?好幾次因為拒絕跟上白珪喜歡炫耀,愛慕虛榮的步伐,當即他就被白珪不可理喻地指桑罵槐,冷嘲熱諷了好一陣子。到有一次自己常看的一本書被白珪無故在其上亂寫亂批了後,他終於說出了埋藏在心中已久的話:“我變了,我變得越來越不像我自己了,雖然我善交際了,認識的人多了,朋友圈也廣了,但我卻我離我內心的自己越來越遠,對未來,我越來越恐懼,越來越渺茫。每一個明天,我彷彿都能提前預測到其一定會在一個愁容慘淡,暗無天日的氛圍裡度過。在一個找不到自己的世界裡,即使靠逆心,忍耐,堅持,能創造出某種令人嚮往的地位和財富,但那對我來說,全都如煙花泡影,沒有任何價值可言,——那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活法。”

遇到含英,關津心裡一開始也沒有底,會以為“天下的烏鴉一般黑”,殊不知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就徹底推翻了自己以前這個悲觀之念。含英也改變了他,只是含英對他的這種改變讓他更認清了自己,走近了自己,還原了自己內心最初那個真正的自己。跟白珪一起時,他是逆著自己;他自己一個人時,他是自主順從著自己;跟含英在一起,他則是在從心的基礎上一次又一次超越了自己,更新了自己,昇華了自己,他很享受這種改變,也在含英帶給自己的這種改變中將自己所熱愛的事做得越來越順,越來越好了。含英的讓他極敬愛之處,一言以蔽之,即是——含英在給到他一個能讓其率其性而活的大環境的同時順帶地也幫他完善了他自己,幫他深化了他自己。

一個月朗風和的晚上,關津跟含英背對著背坐在自家門口的一棵梧桐樹下,聊著天,他對她說:“如果沒有遇到你,我也是會做回我自己的,然而,時間上肯定會來得更晚一些,——如果早知道你在某個路口等著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不要命地加速飛奔過來擁抱你。人處天地間,遇到怎樣的好人都不稀罕,遇到一個我什麼都不說她自然就能懂我的人,——那才叫大幸;活在這世上,我看過很多很好看的景色,但總覺得那一切再美也不美不過我每天醒來所看到的你那張熟睡的臉;萬物復甦的季節,我說‘柳條發芽了’,你懂;炎炎夏日,我說‘荷花開了’,你知;那年初秋,我說‘葉黃了’,你看過去;今年冬天,我第一次說‘下雪了’,你就深會到了我的言外之意,——‘我超級喜歡你’......生命裡遇到一個如你這樣的知音知己,真的是我三生三世修來的福分。”她聽後,什麼也沒說,只任風輕輕淌過自己的臉,——風繞過來,翛然滑到他的耳邊,他感受到了她的回應——“我也是”。不在外表,不必刻意,真的心,久遠的情,從來都是如此。

愛與不愛只取決於是否接受某種被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