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51信用卡“驚魂”24小時


51信用卡“驚魂”24小時


來源:商業人物(ID:biz-leaders)


數輛警車包圍“51信用卡”杭州總部。“西湖特戰”制服分外顯眼。

10月21日,這家上市僅15個月的科技金融獨角獸捲入“風暴中心”。至當日下午1點50分,其已被暫停交易,股價跌幅34.32%,報收1.78港元/股。一天過後,51信用卡於港交所復牌,股價一度大漲近30%,截至今日收盤,報2.01港元,漲13.56%。

看上去,用戶和投資者們都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01

“定心丸”源自官方通報。10月22日早6點,51信用卡創始人兼CEO孫海濤在其個人微博表示,“這個風波是因為我們管理上不完善,尤其是對合作公司的培訓和監督不夠,導致在對借款人聯絡溝通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過激的行為,給個別借款人造成了傷害。”

此前21日晚間,杭州公安也對外披露,“經初步調查發現,‘51信用卡’委託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採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催收債務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

51信用卡“驚魂”24小時

微博截圖

這與其最核心的P2P業務似乎關礙不大,也並未提起所謂的“數據爬蟲”一事。在此前媒體描述中,“51信用卡”被查或主要牽涉兩點:暴力催收與數據爬蟲。關於後者,作為“導火索”的援引和佐證基本發端於一張傳播於網絡的圖片,彼時也成為各方猜測的焦點。

之後,“51信用卡”發佈公告時稱,集團所有的個人信息收集均有合法用戶授權,並不存在未經用戶授權非法盜取信息的情況。當然,錯不可溯及既往,儘管在違規收集用戶數據上,51信用卡亦有“前科”。

2019年7月,51信用卡旗下51人品貸,因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而被工信部點名批評。在其當時的用戶註冊和信息授權服務協議中,要求用戶提供本地通訊錄、QQ號、電商平臺收貨人地址、電話等個人隱私內容作為基礎認證信息,如用戶拒絕,將無法使用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不過此次,公司官方三令五申,在信息收集方面並無紕漏,會對相關不實傳言保留訴諸法律追責的權利。

要知道,2013年互聯網金融概念興起,網貸等平臺也都“養肥”了主打爬蟲技術的大數據公司。前者會向後者購買產品,用來進行風險評估。自2019年9月以來,靠買賣用戶數據為生的大數據風控公司深陷泥潭。

所謂網絡爬蟲,是指按照一定技術,自動抓取互聯網信息的程序。當觸及到未公開、未授權的個人敏感信息時,相關公司即涉嫌觸犯《網絡安全法》紅線。

魔蠍科技、新顏科技、公信寶運營公司杭州存信數據科技等先後被查。另有同盾科技、中國電信旗下翼支付、百融雲創等多家機構相關人士“協助調查”。白騎士、天機數據、聚信立等也紛紛暫停了爬蟲業務。

圍繞網貸平臺及P2P產品的監管風暴已有些時日,作為國內最大的在線信用卡管理平臺,51信用卡倒頗有些底氣。“底氣”源自“審慎”的策略與公司體量,但同時也埋下了如今的“催收”隱患。

02

51信用卡發佈的2019年中報顯示,註冊用戶數8340萬,累計管理信用卡數量達1.387億張,約佔全國信用卡總量的20%。其還在年報中稱,“我們在2019年上半年採取審慎增長的策略,實施更加嚴格及穩健的風控措施”。


不過,始於2012年的51信用卡早已不是一家簡單的信用卡管理公司。自2015年進入互聯網信貸市場,其撮合的貸款規模從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50億元,靠從中抽取的“中介服務費”,其營收也從8973萬元增至28.18億元。

2019年上半年,力求“穩健”的51信用卡試圖以降低信貸的筆均借款規模和期限來實現控制風險的目的。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51信用卡持卡人貸款筆均規模為1.08萬元,2018年同期為1.54萬元,筆均期限為10.8個月,2018年同期為14.5個月。

但公司的貸款撮合量並未減少,其針對信用卡持有人的貸款撮合量為120.9億元,針對非信用卡持有人的貸款撮合量為17.4億元,分別同比去年增長4.77%和20.3%。

51信用卡“驚魂”24小時

2019年中報截圖

在51信用卡上半年14億元收入中,信貸撮合及服務收入、介紹服務費此兩項與放貸相關聯業務收入佔比71.5%,前者由自營平臺收取,後者向第三方信貸平臺收取,屬於借用自身“流量優勢”給其他互聯網金融公司倒流賺取的“渠道費”。從數據上看,信貸撮合收入明顯減少,而介紹服務費增長迅猛。

目前,51信用卡的主要業務仍為信貸撮合業務,以51人品貸為平臺,為信用卡推介、貸款推介、信用卡代償、理財等收費業務引流並從中賺取服務費。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51人品借款人端待還資產餘額為107億元,對應投資人端待還餘額97億元,出借人數量為20.9萬人。

當借款人未按時或有未能還款的徵兆,即成就了“催收”生意。此前8月,“商業人物”發佈的《催收人的灰色營生》一文中稱,“催收乾的是‘收爛賬’的活兒,有的放款平臺首先會依靠自身的催收部門去討債,而那些逾期時間長、催收難度大的單子,就可能會甩給市場上的第三方催收公司。”

據當時受訪者介紹,“尤其2016年互聯網小貸、P2P、消費金融和現金貸等細分領域的爆發式增長,讓整個催收行業一度達到頂峰。”威脅、恐嚇也成了習以為常的技倆,在消費者投訴網站“21聚投訴”平臺上,涉及51信用卡暴力催收的內容也多達成百上千條。

但和其他自營催收公司不同的是,51信用卡的“外包”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引火燒身的風險。

03


就在51信用卡被查當天,國家多部門共同印發《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非法放貸的認定標準進行了明確界定。

最高法副院長姜偉表示,調研中發現,為獲取高額利息,非法放貸者往往會有組織地採用暴力、威脅等方式催收,形成非法放貸、討債團伙……因非法放貸而引發的各類刑事案件呈現高發態勢,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近兩年來,網貸行業整飭也日漸嚴厲。

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9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呈持續下行態勢,降至646家,相比8月底減少了9家。其中,江西、廣西等15個地區的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不足10家。

9月18日,天津公佈首批10家被取締的P2P機構名單;寧夏業已分兩次取締24家P2P平臺;10月16日,湖南取締轄內全部網貸機構P2P業務;10月18日,山東也發佈“網絡借貸行業風險提示函”,稱未來也將全部取締未通過驗收的P2P平臺……

遍地開花,四處暴雷早已常見。51信用卡“驚魂”24小時也算告一段落。

這是孫海濤的第三次創業,由最初依賴信用卡科技服務費轉型而做P2P業務,既成就了公司的快增長和高收益,也使得其面臨更大的監管風險。

當然,這是作為創業者的孫海濤自己的選擇與無法迴避的問題。其今日早間在微信朋友圈配發微博截圖稱,“謝謝關心的朋友,我踏踏實實去跑步。”

* 圖片購自視覺中國

嚴正聲明:“商業人物”所有原創文章,轉載均須獲得“商業人物”授權。一切形式的非法轉載,包括但不限於盜轉、未獲“商業人物”授權通過第三方轉載行為,均屬侵權行為,“商業人物”將公佈“黑名單”並追究法律責任。“商業人物”只願與尊重知識產權的機構進行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