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朱棣登基後,為何抓捕天下的尼姑?

秉燭讀春秋


明朝皇帝朱元璋從最底層成為開國之君,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殺了很多目無法紀的驕兵悍將,並把其子嗣分派各地封王以鎮守邊疆。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為了不出現藩王之亂選擇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在去世之前就曾看出燕王朱棣有暗中培養自己勢力的舉動,以燕王已病讓朱允炆防備自己的叔叔朱棣。當然朱允炆登基之後也是發現了藩王的威脅,由於自己太過稚嫩,根基未穩就急於削藩,致使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在朱棣登上皇位之後,朱允炆不知所終,有傳聞朱允炆扮作僧人以圖復辟。朱棣於是乎就派人暗訪各大寺廟,甚至於讓鄭和出海尋找。可是朱棣在查找朱允炆的行蹤之時,又讓人抓捕了大量尼姑,這是為何?

朱棣之所以下令抓捕尼姑跟一個女子有關,跟朱允炆並沒有關係,並不是認為朱允炆混進尼姑之內。

當年朱棣靖難成功後,朱棣決定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考慮到京城文武百官和軍隊的日常起居問題,隨即大量在北京修建宮殿,也就是後來的紫禁城。

北京要修建宮殿而南方修浚運河,開鑿會通河,如此這般聲勢浩大的工程,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勞動力肯定以民夫為主。其中有一個民夫在被徵用之後,家鄉正好又逢旱災致使顆粒無收,其女和女婿去官府討糧,不知為何其女婿被官府亂棍打死,民夫也在憂憤中離世,其夫人也因重病而死。

民夫之女,在一次為丈夫上墳時偶然間在山腳下的石頭縫隙之內看到了一本書典和一把寶劍,於是她便自號“佛母”,以白蓮教的名義發動起義,此女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賽兒,就是因為她讓朱棣不惜抓捕大量尼姑。

唐賽兒起義之初為了得到更多的人支持,而製造了很多輿論給自己造勢,對民眾宣稱自己可以剪紙為兵,預測未來,還通曉諸多法術。

所謂大災必有大亂,很多民眾在無糧食可食之下,一起與唐賽兒起義,她們卸石棚寨為起義地點,組建白蓮軍隊,起義開始就斬殺了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鳳。初戰的告捷,唐賽兒軍威大振,很快起義的烽火便燃遍了附近十幾個縣,益都、諸城、安丘等地也出現了十幾支義軍。

朱棣看到唐賽兒的起義軍已成為火候,有意安撫招降,誰知道唐賽兒竟然斬殺了朱棣所派的使臣,讓朱棣大怒,隨即又派安遠侯柳升和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去鎮壓。

由於柳升對唐賽兒這群烏合之眾輕視,結果讓唐賽兒打的節節敗退,幸好有東南沿海防備倭寇的都指揮率兵趕到,同他一同擊敗了白蓮軍。

唐賽兒在起義失敗之後,混入尼姑行列得以逃脫,朱棣下令抓捕尼姑也是為了找到唐賽兒,結果唐賽兒如同建文帝一樣,人間蒸發一般而音信全無。

此事在《明史》裡有記載,朱棣如此痛恨唐賽兒,也許跟自己發動靖難之役有關係,畢竟朱棣此舉有失公正,而唐賽兒以白蓮佛母而起義,顯然名義上對朱棣威脅巨大。

另外在找唐賽兒的同時也可以順便查找下建文帝的行蹤,可謂是一舉兩得,而歷史的結果卻告訴我們,唐賽兒和建文帝一樣,毫無音訊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豫北老崔


朱棣登基後,抓捕天下尼姑,只為尋找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能呼風喚雨的女人~她就是山東農民起義軍領袖唐賽兒。

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臺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嫁尼姑萬人。《明史》

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靖難之役”後,主要戰場在山東。朱棣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後,把帝國首都由南京遷到北京需要大量的人力支持,徵調民夫最多的省份也是山東。連年戰爭後,主要勞動力又被抽調,而至永樂年間,水災旱災頻仍,百姓沒有糧食吃,以樹皮、草根充飢。但苛捐雜稅依舊沒減,廣大人民的生活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唐賽兒本是良家婦女,在官府的盤剝和壓榨下,丈夫林三兒死於非命。唐賽兒由是走上了反明的道路,她借用“白蓮聖母”的名義組織百姓,並宣稱能帶領大家過上好生活。 唐賽兒富有膽略,容貌出眾,又熟悉魔術之類的江湖手段,迅速圈粉,並贏得了崇拜和擁戴。由於山東的形勢糜爛透頂,她造反後,一呼百應,朝廷的官員們屢屢受挫,連靖難功臣柳升也曾鎩羽而歸過。


這次起義只存在了二個多月,擊斃明朝兩員大將,取得了兩次較大的勝利,隨後被明王朝殘酷地鎮壓了下去。唐賽兒等骨幹在民眾的保護下安全轉移。朱棣為此為發了雷霆之怒,曾先後下旨:

“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姑,逮至京詰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

於是,前前後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押往京城審訊,但勞師動眾後並未發現唐賽兒,她的結局是不知所終。

另據野史記載:唐賽兒最後在大明瘋狂的搜捕下,終被生擒,遭受了慘無人道的拷打,受過騎木驢等酷刑,最後被凌遲處死。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棣逆襲成功後,在天下大肆抓尼姑,這跟他對一個省份的恨有關係,也和一個神奇的女人有關係。省份是山東,女人是唐賽兒!

朱棣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發動“靖難之役”,把侄子的江山據為己有,也成就了他永樂大帝的英名。不過在他爭奪天下的過程中,山東是一個讓他非常沮喪的省份。

山東是朱棣南下繞不過去的地方,進可長驅南下,退可據守自保,對於山東,朱棣是志在必得。可是天不遂人願,他在山東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他用火炮猛烈地攻打山東首府濟南,濟南城危在旦夕。

守城的是山東布政使鐵鉉,看到這種情況,這位猛人二話不過,直接讓手下掛出一塊牌匾,上面寫著“高皇帝神牌”幾個字,朱棣馬上懵圈,如果再繼續炮擊,那就是直接向自己老爹的牌位開火啊!沒辦法只能停下來,由此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結果鐵鉉找準機會果斷出擊,讓朱棣吃了個大敗仗!

後來朱棣成功的取得了天下,鐵鉉等人也被他毫不留情的處死,但他和山東的仇算是結下了,賦稅、徵丁等等事項上毫不留情,遇到出征需要錢糧,都從山東地面聚斂,哪怕是遇到災荒的年頭也不減免,有時更變本加厲!山東的百姓受了無妄之災,苦不堪言!


這時候,朱棣最恨的女人又出現了!

她叫唐賽兒,本來是個好人家的兒女,結果在朱棣的盤剝和壓榨下,丈夫林三兒死在了官府手中,唐賽兒一怒之下,開始用“白蓮聖母”的名義聚攏百姓,宣稱她能帶領大家實現安定富裕的生活。

估計唐賽兒肯定是容貌無雙,並且還會些魔術之類的江湖手段,很多人都狂熱地崇拜她。她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著信眾開啟了造反模式,一時間整個山東的形勢糜爛之極,朝廷的官員們望風披靡,甚至朱棣的大將、靖難的功臣柳升都大敗虧輸折戟沉沙!


不過唐賽兒最後還是失敗了,畢竟她在面對大明王朝全國之力時,還是太渺小了!失敗後的唐賽兒,據說趁亂逃跑了,然後化妝成尼姑,躲到了尼姑庵裡。朱棣窮追不捨,把天下的尼姑庵翻了個遍,最後也沒查到唐賽兒的下落!

當然,也有另外的說法,說是唐賽兒看著朱棣這麼大規模地抓尼姑,抓到之後還跟殘忍地虐待她們,白蓮聖母慈悲為懷不忍看著姐妹們因為自己而受苦,最後投案自首,結果被朝廷判了騎木驢的慘刑!

朱棣這是做的不地道!


李飛叨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因發動靖難之役篡奪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在位期間主持遷都北京,修建紫禁城,編制《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等一系列影響至今的重大舉措,被後世稱之為“永樂大帝”。

那麼朱棣在成功登上皇位後,為何要下令抓捕天下尼姑呢?

這主要是因為發生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山東唐賽兒起義,唐賽兒是山東濱州蒲臺縣人,自幼好佛誦經,18歲時嫁給鄉民林三為妻,婚後夫妻恩愛,感情和睦。

朱棣從北京發動靖難之役時,做為南下必經之路的山東成為主要戰場,當地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朱棣登上皇位後,將京師從南京遷往北京,不僅大修宮殿,疏浚運河,而且還開鑿會通河,實行南糧北調,以供養京師官員和軍隊。這一切都需要人力來完成,因此官府在各地大量徵調民夫,山東民眾再度首當其衝。唐賽兒的父親和丈夫都死於官府勒派的繁重勞役之中,盛年寡居的唐賽兒為此痛不欲生,萌生了對抗官府之心,想替丈夫和受苦的鄉親報仇雪恨。當時,濱州民間白蓮教盛行,飽受戰亂和盤剝之苦的農民群眾廣泛信奉白蓮教,從中尋找精神寄託和相互幫助,有一次,唐賽兒到墳地祭奠丈夫和父親,回村時在山腳下的一道石縫裡,意外發現了白蓮教的法術秘籍和一把寶劍。

唐賽兒夫死,賽兒祭墓,回經山麓,見石罅露石匣角,發之,得妖書、寶劍,遂通曉諸術。——《明史紀事本末·平山東盜》

回到家中,唐賽兒閉門苦修。數月之後,她以全新的面目示人,自稱“佛母”,“能預知前後成敗事,亦能剪紙為人馬相戰鬥”,秘密往來於益都、諸城、安州、莒州、即墨、壽光諸州縣,組織民眾對抗官府。永樂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唐賽兒組織五百餘人,選擇益都(今山東青州)境內,四面絕壁,易守難攻的卸石棚寨做為據點發動起義。朝廷委派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鳳率兵包圍卸石棚寨,唐賽兒趁高鳳立足未穩,夜間發動突襲,大敗官軍,指揮官高鳳死於亂軍之中。

初戰告捷,唐賽兒名聲大振,她以卸石棚寨為根據地,先後佔領了莒州、即墨等縣城,搗毀官衙,開倉濟貧,隊伍迅速發展至2萬多人,消息傳到京師,立即震驚朝野。為了穩定局勢,朝廷派莒州千戶孫恭前往招撫,唐賽兒怒斬招撫使臣及隨從,表示與明朝勢不兩立。朱棣聞奏龍顏大怒,委派提督總兵官、安遠侯柳升和都指揮使劉忠率五千精兵前往鎮壓。唐賽兒遣人以“寨中食盡,且無水”為由乞降,將官軍主力引至城東有水的地方駐守,集中全部兵力,趁夜向防禦薄弱的劉忠部營壘發起突襲,都指揮使劉忠奮戰而亡。天亮後,柳升發現中了調虎離山之計,立即分兵追剿,大敗起義軍,抓獲劉俊等賊黨百餘人,賊首唐賽兒卻不知所蹤。

唐賽兒起義歷時60多天,擊斃明朝兩員大將,取得兩次大捷。朱棣懷疑唐賽兒混在尼姑或道士之中,以躲避朝廷緝拿,曾先後下旨:“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姑,逮至京詰之”“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及道者,悉關京師。”先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京師詰問,但從中並未發現唐賽兒的蹤跡。關於唐賽兒的下落還有另外一種說法,說她被捕之後,行刑時刀刃不能刺入,於是被押入大牢,紮實的捆綁在木柱上,腳用鐵鐐鎖住。結果不知她用了什麼法術,竟然解開重重枷鎖,逃得無影無蹤。

既而捕得之,將伏法,怡然不懼。裸而縛之,臨刑刃不能入,不得已,復下獄。三木被體,鐵鈕系足,俄皆自解脫,竟遁去,不知所終。——《明史紀事本末·平山東盜》

唐賽兒起義反映出在永樂年間,雖然朱棣創造了足以光耀史冊的偉大功績,但民間百姓的生活卻因官府的橫徵暴斂而陷入難以為繼的境地,被迫走上反抗官府的道路。歷史上,秦朝因修建長城、阿房宮而失去民心,隋煬帝因開鑿大運河而痛失江山。在古代生產力極為落後的情況下,任何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都會使百姓的生活陷入窘境,形成官逼民反的態勢。慶幸的是,在朱棣死後,繼位的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宣宗朱瞻基極力推行休養生息的國策,使國力得到極大恢復,緩和了階級對立矛盾,創造了歷史上的又一個盛世,史稱:仁宣之治。


歷史茶坊


永樂18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朱棣突然下了一道聖旨,旨意是要抓捕天下的尼姑,全國上下的尼姑庵被鬧得不得安寧,尼姑們也人心惶惶,被嚇得不知所措。

朱棣為什麼要這麼大規模的抓捕尼姑呢?為了找一個女人,她叫:唐賽兒

據《明史》及清代有關野史雜鈔記載:唐賽兒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家鄉蒲臺聚集數千白蓮教徒,以紅白旗為號,揭竿而起,對抗朝廷。

《明史》也有簡單記載: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臺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家尼姑萬人。

唐賽兒傳教的時候自稱是“佛母”,所以朱棣遷怒於佛教,派了這麼多兵馬,在民間也沒擒到唐賽兒,指不定藏在哪座寺廟裡當了尼姑呢!本來就不喜歡佛教,這回更有藉口了,於是乎下詔全國,把廟裡的尼姑全部抓到京城來,看看到底有沒有唐賽兒。

全國搜捕了幾萬名的尼姑,進行審訊辨別身份,但事以願違,直到朱棣去世也沒有找到唐賽兒的蹤影,唐賽兒的下落成為一個謎。

為什麼朱棣會這麼大動作去找一個僅3個月就被鎮壓了的唐賽兒呢?

因為起義軍打著“白蓮教”的旗號,這些邪門歪道蠱惑民心的事情不能在民間流傳,那些被精神催眠的民眾最難對付,快速鎮壓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再者,起義軍隊伍發展得很快,並且在戰爭中多次大敗官軍,這讓朝廷十分惶恐。朱棣認為除掉這個邪教才能安撫民心。

歡迎補充交流,我是孫小慢,更期待你的關注


孫小慢


歷史一課,為您解答! 乍一看,皇帝朱棣和尼姑是扯不上什麼關係的。讓人不禁好奇,難道是朱棣的“桃色新聞”?其實不然,朱棣是為了找一個女人--唐賽兒!

先介紹下唐賽兒。

唐賽兒,她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她是明朝初年起兵反朝廷的著名白蓮教女首領,而且給了了明王朝沉重打擊,後被鎮壓,但唐賽兒不知所蹤。(朱棣就以為她逃跑出家了,所以抓尼姑)

起義很常見,但是女的領導起義就很少了!而且“反朝廷”,“沉重打擊”“女首領”,“最後還不知所蹤”,這幾個詞就註定了她的不平凡。

一介女流唐賽兒為什麼要起義

俗話說,狗急跳牆,兔子急了還咬人。唐賽兒起義其實都是被逼的。

唐賽兒是山東人,山東在靖難之役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是建文帝朱允炆和朱棣兩軍作戰的主要戰場,山東地區人民也遭受了沉重的災難,能活下來的都是命大的。

後來朱棣登基後,開始遷都北京,大修皇宮。這個時候大運河派上用場了,朱棣打算利用運河將富庶南方的資源運到北方,為建設新都做準備。就開始開鑿會通河,徵調民夫,根據就近原則,山東人民佔多數。

而這時的山東接連遭受水旱災害,並且原來還是作戰區,受到極大破壞,百姓的溫飽都成問題。政府卻“徭役不休,征斂不息”,山東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時,唐賽兒的公公被徵去服勞役。後來她和丈夫去官府要糧食時,丈夫被殺害。公公知道後悲憤而死,婆婆也病重去世。

家裡只剩下唐賽兒一人了,失去親人,無家可歸的她該何去何從?要是一般的女性或許會想不開去陰間找去世的家人。但是從小習武,並且武藝超群的唐賽兒沒有,她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起義!(這是不是和那時候的朱元璋有點像呢?)


不知所蹤的唐賽兒

一般起義的時候,都需要師出有名。比如:“大楚興,陳勝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等等!

當時唐賽兒那塊盛行白蓮教,所以她就利用白蓮教宣傳自己,“初,唐賽兒夫死,賽兒祭墓,回經山麓,見石罅露石匣角,發之,得妖書、寶劍,遂通曉諸術。劍亦神物,惟賽兒能用之。”(《明史紀事本末·第二十三卷》)

大致意思就是唐賽兒給丈夫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經過山麓,在石縫裡看到了一個匣子,裡面有妖書,寶劍,於是唐賽兒就通曉各種法術。寶劍是個神物,只有她能用。

在做好充足的輿論準備後,唐賽兒就發動不滿當時殘暴統治的群眾起義,並且自稱“佛母”,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唐賽兒開始和政府軍作戰時,因為政府軍的輕敵和自身的指揮得當,打了幾場勝仗,最後還是因為寡不敵眾被鎮壓下去,可是以唐賽兒為首的幾名起義領袖逃走了,怎麼也找不到。

朱棣一氣之下,殺了山東的一批官員,又“上以唐賽兒久不獲,慮削髮為尼或混處女道士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東境內尼及道姑,逮至京詰之”。(《明史紀事本末·第二十三卷》)

開始朱棣因為唐賽兒久久抓不到,以為她去做了尼姑或者道士藏起來了,就讓人去抓北京和山東的尼姑,女道士,可以說是地毯式搜索了,後來還沒有找到,就擴大了範圍,抓了好幾萬女道士,尼姑,最後還是沒有找到。

我的看法

唐賽兒的起義就像當年的朱元璋一樣,是被逼無奈的,誰不想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在當時長期的戰爭和自然災害的背景下,山東可以說是民不聊生了,然而統治者還不看實際情況,加大剝削,到了一定程度肯定會有人反,所以就出了個唐賽兒。

而唐賽兒確實不是一般人,從起義到失敗後的逃往,都有著非常縝密全面的部署,不然起義不會成功,她也不會順利逃走。而朱棣為了找到這個人也是費盡了周折,抓盡天下尼姑,只為找唐賽兒,這其實和唐賽兒起義前的輿論宣傳自己“佛母”稱號是分不開的。

從百姓的角度講,這是屬於官逼民反。而從統治者的角度講,這是為了政治建設,穩定秩序,鞏固統治,但是他忘了一句話:以民為本!


歷史一課


尼姑本是與世無爭的修行者,與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很少有交往。但是,明成祖朱棣卻下令搜捕全天下的尼姑,驗明正身,原因只為尋找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就是山東農民起義軍領袖唐賽兒。

明史記載:永樂十八年二月,山東蒲臺唐賽兒反,唐賽兒不獲,溟逮天下出嫁尼姑萬人。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山東是主要戰場。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大量徵調民夫,山東人民首當其衝。

永樂年間,山東又連續發生水旱災害。百姓吃樹皮、草根、苟延殘喘。但仍然苛捐雜稅猛於虎也。廣大人民的生活陷入絕境。

唐賽兒的父親被抓服勞役,她和丈夫林三到官府討要糧食,林三被官府殺害。他父親也被氣死,母親也病重身亡。

唐賽兒忍無可忍,以白蓮教名義率眾起義。

唐賽兒領導的這次農民起義,雖然只存在了60多天,就被明王朝殘酷鎮壓了。但主要起義領袖唐賽兒、賓鴻、董彥皋等都安全轉移。

這使朱棣皇帝非常震怒。殺了山東的很多官員。為了防止唐賽兒出家當尼姑,混入道姑行列。朱棣在一年內兩次下令:凡軍民婦女出家為尼姑和道姑者,全部押到北京訊問。

於是先後有一萬多名尼姑、道姑被逮往北京訊問,但是唐賽兒還是“不知所終”。

據說朱棣臨死前對兩個人沒找到一直耿耿於懷。這兩個人一個是建文帝,另一個就是唐賽兒。

野史記載,唐賽兒最終被生擒。蒙受了慘烈的拷打和反覆侮辱,最後被凌遲處死,三天後才斷氣。

現根據出土的文物表明,當時的野史雖然有些誇大,但部分細節,的確有可信之處。


楓葉永刀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朱棣大肆抓捕天下尼姑,據說是和要抓捕一個叫唐賽兒的女人有關。

據《明史》及清代相關的野史雜鈔記載:唐賽兒,於永樂十八年二月,在家鄉蒲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濱州,聚集數千名白蓮教徒,他們以紅白旗為號,揭竿而起,對抗朝廷。

農民起義它發生在山東境內,規模比較小,而且持續時間也不長,對於當時強大的明朝政權,其實沒有太大威脅,但卻引起了皇帝朱棣的震怒。

關於唐賽兒,是這樣的。

成祖靖難之後,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需要修建大量宮殿住所。當時朝廷還進行南糧北調,修浚運河,需要開鑿會通河。龐大的工程如此之多,就得抽調大量民夫。山東姑娘唐賽兒的父親,是被抽調的民夫之一。

永樂年間山東發生連續水旱災害,但當地官府依舊橫徵暴斂,老百姓飢肚少衣,只能吃樹皮嚼草根。

唐賽兒的父親被抓去服勞役後,唐賽兒和丈夫林三衝曾進官府討糧,結果她丈夫被官府打死,再後來,唐賽兒父親憂憤而死,其母也因病身亡。

唐賽兒在這種情況下決定揭竿起義。自稱在為丈夫上墳時,她從山腳下石頭中發現白蓮教的書典和寶劍,她便自號“佛母”,以“白蓮教”名義發動起義。

起義發生時,恰趕都城北遷的前夕,這就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形象工程了,朱棣作為皇帝,決不允許在特殊時刻出亂子。

起義軍隊壯大後,曾屢敗官軍,唐賽兒對於朝廷的招安不予理睬,這讓朝廷和朱棣感覺到顏面掃地。

因此注重顏面的朱棣,對唐賽兒分外仇視,下令對起義軍進行瘋狂鎮壓。

起義軍和強大的朝廷比起來,畢竟人數不多,因寡不敵眾,腹背受敵,起義軍只堅持了三個月以失敗告終,後來唐賽兒下落不明。

據說唐賽兒逃到了佛門,朱棣為了消除心中憤怒,防止起義軍死灰復燃,也為殺一儆百,他下令嚴查唐賽兒行蹤,為防止她逃到佛門作亂,朱棣命在全國搜捕,幾萬名的尼姑被審訊,以辨別身份。

但事以願違,唐賽兒自此沒有了下落,不見影蹤。


江水趣談


和尼姑有仇

肯定是哪個尼姑得罪了他,並且躲了起來,但是呢又不好公佈那個尼姑的身份,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直接抓捕天下的尼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