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無奈與妥協

萬曆年間的國本之爭是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的大事件,於萬曆十四年拉開序幕,到萬曆二十九年落下帷幕,歷時十五年,最終以萬曆的陰謀失敗、皇長子朱常洛被冊立為太子而告終。

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無奈與妥協

一開始,萬曆確實是想立皇三子為太子的,因為皇三子的生母鄭貴妃是他最寵愛的妃子,而皇長子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只是一名卑微的宮女,是他一時興起,寵幸了王氏,才生下的朱常洛,對王氏母子並無感情可言。

但是這注定得不到朝廷一干大臣的支持擁護,因為明代儲君制度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在皇后沒有子嗣也就是沒有嫡子的情況下,就必須按長幼順序將皇長子立為太子,因此,無數大臣上書請求冊立皇長子為太子,但萬曆統統置之不理,一直拖而不決,足足拖了有十五年。

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無奈與妥協

而萬曆之所以要拖十五年之久,他也有他自己的小算盤,主要原因就是在等兩件事情的發生。

首先是在等皇后。在皇后無子嗣的情況下,唯一能名正言順冊立皇三子的情況就是鄭貴妃當皇后,而鄭貴妃要當皇后的話,就必須得等到現任皇后自然死亡,那他就可以冊封鄭貴妃為皇后,皇三子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嫡子。可惜,皇后身體非常硬朗,一直活到了萬曆四十八年,僅僅比萬曆早死了幾個月,因此,他這個方法就行不通了。

其次是在等大臣。萬曆在鄭貴妃當皇后無望的情況之下,只能寄希望於大臣的支持和擁護,但是,朝中大臣們都堅持“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制,萬曆皇帝軟硬兼施都不管用,不怕丟官、不怕掉腦袋,就是堅持要立皇長子。

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無奈與妥協

皇后等不死、大臣等不來,再加上李太后的干預,萬曆在拖了整整十五年國本之爭當中,最終只得妥協,於萬曆二十九年正式冊封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立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轟轟烈烈的國本之爭才落下帷幕。

其實,從國本之爭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明代,至高無上的皇帝也不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他還是受到了很多的掣肘,這也是一種皇權被削弱的現象。

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無奈與妥協

事實上,在權力上,皇帝(皇權)和大臣(閣權)一直都是處在對立面上的,閣權大了,皇權必定被削弱,反之,皇權大了,閣權也就被削弱了,這在明朝中後期表現的尤為突出。

從嘉靖中後期開始,閣權普遍得到強化,相應地,皇權就被弱化了,這時候,皇帝就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只要是認為皇帝做的不對,大臣們什麼都可以管。逢年過節,想把排場搞大一點,大臣會勸諫皇帝要勤儉節約,後宮中稍微寵愛某個妃子多一點,大臣們會勸諫皇帝要雨露均霑,有點個人愛好(比如嘉靖沉湎修道),還要小心被大臣(比如海瑞)罵的狗血淋頭......每天都要面對這麼一大幫什麼都要管、都要操心的大臣,想想都頭疼。

國本之爭:萬曆皇帝的無奈與妥協

但你還不能把這幫大臣怎麼樣,小心惹急了大臣們來個集體罷工,到時候一個爛攤子扔給你怎麼收拾?明代的官員們骨頭還是很有骨氣的,稍不如意動不動就來個上書請辭。

萬曆皇帝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局面,因此,拖了十五年都等不到大臣的支持,反而愈演愈烈,再這樣下去,只怕自己都要引火燒身了。

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大臣們可以撂挑子不幹,回家種地或者當地主都行,但是作為皇帝,他不得不幹,這也正是萬曆皇帝的無奈之處,因此,他最終只得妥協和讓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