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場均19.9分,是哪位CBA首輪新秀?

在CBA能拿到場均19.9分,在國內球員當中已經能排進前五的行列,看看前面四位都是誰?王哲林、林書豪(姑且算國內球員)、易建聯、郭艾倫。

那麼是哪位新秀能夠場均得分達到19.9分呢?答案說出來可能有點傷人,這是所有2019屆首輪秀所有球員加起來的數據。


場均19.9分,是哪位CBA首輪新秀?


2019年CBA選秀,共有10名球員在首輪被選中,其中有7人登上CBA賽場,他們是王少傑(北控)、孫思堯(同曦)、袁堂文(四川)、林韋翰(青島)、吳永盛(上海)、湯傑(福建)、劉力鵬(新疆)。

正是這7人加起來的場均分數,達到了19.9分。分數不錯,只是分攤到每個人身上,才堪堪2.85分。

誠然,受到上場時間的限制,得分較少可以理解,但是我要說的是,新秀是一個球隊的未來,如果不讓他多上場鍛鍊,什麼時候能成長起來?

新秀在CBA的生存狀態

CBA2019 共選中16人,其中有9人得到出場機會。

在這就先要誇一誇馬布裡,北控摘下狀元王少傑,並沒有雪藏他。而是場場首發,給了他足夠的上場時間,十足的狀元待遇,王少傑場均23.9分鐘,得7.3分。

場均19.9分,是哪位CBA首輪新秀?


這個數據在國內球員中算是中規中矩,正常表現,可以說,已經基本成為一個合格的角色球員,假以時日,未必不會有上佳表現,畢竟,這才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年頭。

其他球員可就沒這麼好的待遇了,剩餘的球員沒有一個上場時間超過20分鐘,青島的林韋翰場均上場16分鐘,但是他已經29歲,選秀之前已經在臺灣聯賽征戰多年,來到CBA球隊那是即戰力。

二輪秀裡,只有兩個人得到球隊重視,一個是天津隊的何思雨,場均能上場12.3分鐘,得到3.6分;另一個,還是馬布裡的弟子,孟博龍,場均12.5分鐘,得到5.5分。

新秀剛剛進入CBA,可能還不能適應CBA的比賽,球隊也出於戰績考量,限制新秀的上場時間,或者乾脆就別上場。

但是偌大聯賽,為什麼連這區區16個新人多一點機會都不給呢?

CBA球隊有自己的選材途徑

在CBA沒有開始選秀之前,各隊補充新鮮血液大多都是出自青訓隊伍,而這其中,青訓做的最早也最好的,無疑就是CBA常年霸主廣東宏遠隊,其青訓隊伍訓練出來的人才,諸如

杜鋒、王仕鵬、朱芳雨、易建聯等等,後來都成為國手,足見廣東青訓的成效。


場均19.9分,是哪位CBA首輪新秀?


隨著CBA的發展,各個球隊逐漸重視青訓,而各地體育局又逐步放權,因此現在的情形就是,哪個俱樂部青訓抓的好,哪個俱樂部的成績就好。

也正是因為如此,又反方向促成了這樣一個局面:越是成績好的球隊,越是吸引有天賦的苗子青睞。

因此,像廣東隊這樣的球隊,因為青訓抓的早,有先發優勢,願意到他們的青訓隊伍打球的人就越多,這就造成他們的後備力量十分雄厚,因為他的小球員已經是最頂尖的那一波,為什麼還要在選秀大會上去選那些CUBA或者其他俱樂部推薦的球員呢?

1.CUBA大學聯賽出身的球員,在以往很難在CBA聯賽立足,原因很簡單,這些球員並不是從小就接受系統訓練,而是到了高中時期加強訓練,之後保送大學的。

因此這一類球員的基本功都不夠紮實,並且大學球員大多都不會堅定籃球這條路,他們只是拿籃球當作自己進入重點大學的敲門磚,這也導致他們無論是基本功,身體素質還是訓練強度都和CBA的球員有一定差距。

場均19.9分,是哪位CBA首輪新秀?


2.選秀球員中,還有一部分是各個球隊推薦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出自各自的青訓隊伍。有點腦子的就明白這部分人不過是湊數的,有好球員為什麼不自己留著,反而拿出來送上選秀大會,然後再讓別人選走?

也就是說,選秀球員除了個別的確實優秀,或者球隊實在缺人,才有機會上場表現,其中大多數都不會得到球隊重用,因為真正可以打CBA的球員早就划進了這個圈子,圈外的偶有能跳進來的,說他們是滄海遺珠也不為過。

不過姚明這幾年大刀闊斧的改革,不斷完善青訓體系,就是要改善這種局面。如果能像NBA那樣,球隊不負責青訓,而是全部從高校來選,才是對球員負責的做法,因為很多球員從小就開始專業訓練,但是文化水平堪憂。繼續延續俱樂部青訓機制,對於很多專業從事籃球事業的孩子來說,真的是沒有回頭路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