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開發商資金壓力大 風電“路條”遇冷

當前整個風電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階段,風電“路條”卻突然遇冷,鮮有人問津。


開發商資金壓力大 風電“路條”遇冷

“路條”通常是指當地政府部門同意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的函,是項目前期開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證照。“路條”生意一直很景氣,但今年下半年,風電“路條”生意突然遇冷。

2019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完善風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政策規定自2021年1月1日開始,新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全面實現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

而對於2021年1月1日之前核準的項目,要想拿到國家補貼,也規定了嚴格時間。如2018年底之前核準的風電項目,須在2020年底前完成併網;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底前核準的風電項目,須2021年底前完成併網。否則,國家不再補貼。

5月24日的風電平價上網的時間表一出,為了最後的補貼,風電迎來了搶裝潮。

搶裝造成了整個風電產業鏈,各製造環節供需都很吃緊。絕大多數一二線整機制造商無空閒產能,並對已籤低價合同進行梳理。軸承、塔筒、葉片、鑄件等零部件企業也排產較滿、供不應求。

供應鏈的吃緊導致風機的供不應求,這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

而想要拿到補貼,2018年之前核準的風電“路條”必須要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併網,2019年核准的風電“路條”必須要在2021年底之前完成併網。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沒開工的“路條”已經超過了55GW,而吃緊的供應鏈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大的容量的同時開工。

這種狀況不僅讓已拿到“路條”的開發商壓力倍增,也讓後進的開發商看不到按期併網的希望,從而導致了目前的風電“路條”遇冷狀況。

除了時間緊張外,當前風機的高價也讓尚未拿到“路條”的開發商望而卻步。為了獲得高補貼,風電迎來了搶裝潮。在政策和市場雙重刺激下,低迷已久的風機價格一路上漲,如今甚至高達4500元/千瓦,風機價格直接重回了2010年。

此外,投資回報率都是按照拿到補貼後來測算的,然而補貼是拖欠的。

已發展至萬億規模的新能源產業,補貼拖欠的缺口巨大,據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測算,截止到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拖欠已經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這還不算2019年以後的新增補貼。

儘管風電發展規模長期按照國家政策、規劃進行,不像光伏那樣高速超規劃發展,在補貼拖欠的現狀下,現金流變得十分緊張,導致光伏開發商不得不靠甩賣電站資產求生。

但補貼拖欠是一個長期過程,對風電場的投資收益也影響巨大。擁有風電場存量的開發商日子過的尚可,如果現金流太緊張,大不了可以出售電站。

而對於初投企業來說,在補貼長期拖欠的現狀下,很難做出投資決策,也就不會購買“路條”,這也是風電“路條”遇冷的一個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