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褐河烏,中國河烏科鳥類你認識嗎?

褐河烏(學名:Cinclus pallasii):是雀形目河烏科的鳥類,全長約21cm。褐河烏雌鳥形態與雄鳥相似,成鳥通體呈咖啡褐色,背和尾上覆羽具棕紅色羽緣;翅和尾黑褐色,飛羽外翈具咖啡褐色狹緣;眼圈白色,常為眼周羽毛遮蓋而外觀不顯著;下體腹中央色較淺淡,尾下覆羽色較暗。幼鳥上體黑褐色,羽緣黑色形成鱗狀斑紋,具淺棕色近端斑。翅羽暗褐色,小覆羽具棕白色羽緣;內側飛羽和內側中、小覆羽均具棕白色羽端。頦、喉、頸側、胸、脅和尾下覆羽及覆腿羽均具鏽棕色羽端,腹具棕白色羽端。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具灰白色弧形斑。虹膜褐色;嘴、跗蹠和趾黑褐色。

褐河烏,中國河烏科鳥類你認識嗎?


褐河烏,中國河烏科鳥類你認識嗎?


中國分佈於天山西部、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以及臺灣等廣大地區,為常見的留鳥。

褐河烏為山區水域鳥類,終年棲息活動於河流中的大石上或河岸崖壁凸出部,從不到河流兩岸樹上停落。活動高度在海拔500-2500米或更高的山間河流。活動於山間河流兩岸的大石上或倒木上,從不遠離河流而飛往他處,也很少上河岸地上活動,遇驚及受到干擾時,亦只是沿河流水面而上、下飛,遇河流轉彎處亦不從空中取截徑飛行。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潛走。主要在水中取食,以水生昆蟲及其他水生小形無脊椎動物為食。一般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幼鳥離巢後的2周內,成“小家族”集群活動。在河中間大石或河邊大石上停落時,頭和尾常有上、下襬動動作。飛行迅速,一般沿河流水面直線飛行,從一個大石上飛往另一個大石上,飛一段就跳入水中尋食,不受驚擾時每次飛行距離較短,一般約30-50米就停落一次,如遇驚擾則順原活動方向或折轉向相反方向急速飛去,距離可達百米以外,當無什麼驚擾時就又跳入水中繼續尋食。在水中尋食,全年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包括石蛾科幼蟲、鱗翅目昆蟲、積翅目昆蟲、毛翅目昆蟲、(蟲甲)蟲、蟻、蜉蝣、小蝦、小魚、螺類,偶爾吃些植物葉子和禾本科植物種子。

褐河烏,中國河烏科鳥類你認識嗎?


褐河烏,中國河烏科鳥類你認識嗎?


繁殖期4-7月,4月中旬見有配對築巢者,巢築於河流兩岸石隙間、石壁凹處、樹根下或垂巖下邊。雌雄共同營巢,巢材取於營巢地河流兩岸。巢呈碗狀,外層由苔蘚、內層由乾草和檞樹葉編織而成,洞口開在壩前方,大小約5-6cm,深約13cm,進洞後是巢,巢外徑18cm×19cm、內徑13cm×14cm、巢深8cm;有卵4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