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作者/光辉

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这是对读书的好处最精简、最凝练的概括,人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取知识充实自己。

当与别人交谈之时,能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

当公众发言时,能够金句频频,引人入胜;

当写作时,能够妙笔生花,一气呵成。

……

这都是阅读带给我们最切身、最受用的体会。也是每个人都希望通过阅读获得的改变。

然而,当很多人捧起一卷书,要么一直停留在第一页,要么就是认认真真读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犹如八戒吃人参果,完全没有享受到其味之美。其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001 一本书一支笔

阅读不能仅仅是手捧着书或者将书放置于书桌这么简单,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有一支笔相伴。我们需要做到,有书的地方就有笔,因为高效阅读是需要记录和书写的。朱熹在《训学斋规》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到,就是手到。一次高效的阅读,让全身参与进来。

有些人读完一本书之后,书还是干干净净的,跟刚买回来的一样,甚至是以崭新如初为豪,以布满写写画画为耻。

阅读时,随身携带一支笔有以下两个好处:

1. 文章中比较有深意、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句子可以立即勾画下来,过后可以清楚地单独拎出来再次思考。

2. 遇到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有共鸣的时候,可以随时在段落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我们经常在影视或者图片上看到毛主席阅读时的状态,总是一边阅读一边在书上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对书中的一些概念会记录下自己的注解,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会记录下自己看法。这就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先把书读厚。后面我们会说把书读薄。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002 阅读要有功利心

《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的作者在书中说:“真正有效率的阅读,还是要有点儿功利心的。”书中把它叫做功利性阅读,阅读的功利心可以解释前面说的为什么有的人读完一本书之后什么都没记住。这类人其实是用了功利性阅读的对立概念——欣赏性阅读。

欣赏性阅读可以理解为看爆米花电影,看完之后一笑而过,最后留下的仅仅是“我看过这本书”,至于看到了什么,却说不出来。因为缺乏功利心,只把阅读当成了娱乐消遣,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记笔记,没有思考,只是图个热闹。

功利性阅读要求我们在阅读之前先想清楚为什么阅读?这本书好在哪里?它可以解决我的哪些问题?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也要敢于问为什么。很显然,功利性阅读是要我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随时记录,结合自身状况多思考,深入研究。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003 靠近作者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功利性阅读要求我们带着问题阅读,原因就是问题可以让我们跟书本靠得更近,让作者离我们更近。

因为,当我们真的将书中传递的内容和价值观当做是和大师的交谈,我们才会去思考,在脑袋里面才会有思想的来回碰撞与推陈出新。只有思考过的东西才会记得更深,这样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

大学时期,有一位同学在读《蒋介石传》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说这本书的作者有问题,他的写法对蒋介石是带有偏见的,当时我想,如果要是作者就在跟前,估计会辩论一番。且不说这位同学的观点正确与否,但是至少他在阅读的时候是在思考的,这样,书里面的内容就记得很好,很多的例子也在往后的聊天中经常听他说到。

最近,在读《格局》的时候,读到某一些章节,我就会合上书,好好地思考一番,因为发现书里面有些内容写得就是自己,作者怎么把这个问题剖析得这么好,阅读时候,就想象作者就跟我对面而坐聊天,聊到的就是我身上存在的问题。

阅读时候,给自己一个场景,离作者更近一些,这样给我们的思考就多一些,阅读的效率就高一些。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004 一本书至少读两遍

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特别是经典。而一般的书,我们也应该至少读上两遍。第一遍虽说带着目的在阅读,但是难免有遗漏,有些需要深思的地方没有足够深入。这时就需要再读第二遍,带着问题重新回顾一遍内容,把之前记录过的段落,有笔记的地方再翻出来看看。

第一遍阅读时一定有某一个点让自己感慨万千,或者顿时一震,对于这样的一些点就需要再次重温一下,加强思考的深度。

有人会觉得,这样阅读起来就慢了。然而,我们要知道,阅读并不在数量,而重在质量。一个月匆忙读了10本书,到最后记得的不过两三本。而如果一个月用了高效的阅读方法只读了两本书,但是都吸收得非常好,这就高下立判了。

其实,好书不止要读两遍,需要反反复复地读,因为,每一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掌握这5种高效阅读方式,助你提升10倍效率

005 把书变成自己的知识库

阅读完一本书,如果什么都没记住,书里面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点变成自己的,那就白读了,白白浪费大把的时间。

如何把一本书变成自己的?

1. 整理自己做的笔记,合上书,回顾书中的大致内容,可以用思维导图画出来。

2. 能将书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听。功力深一点的,通过你的简短复述,让朋友也去阅读这本书。

3. 找到书中的金句,并且将它背下来,这个好处多多。交流的时候,这就是引经据典的来源了。

4. 写书评。一本书阅读完之后,能够加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本书加以评价,发表自己的一家之见,这才是将书读到家了。

能够做到把书变成自己的,基本上就是华罗庚说的把书读薄了。

就像有些老师一样,上课从来不带教案,每一节课仍然很有逻辑地讲下来。期末复习的时候,老师甚至可以从第一章归纳到最后一章,而且包含每一个章节的每一个知识点,并且常考的知识点也能整理得很清楚。一个大脑和一支粉笔就是你的一个学期。

结语

时代的发展在加速,导致阅读变得越来越激进,激进往往会牺牲阅读的效率,最后花了大把时间却没有收获到多少,这对如今注重时间价值的理念来讲是不值当的。

养成高效的阅读习惯是每位读者都应该学会的技能,阅读有效率,阅读本身才更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