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三問2020消費金融:如何“破”“立”

“我太南(難)了!”消金“老兵”李翔(化名)略帶戲謔地道出了2019年身處這一行業面臨的“陣痛”。

與李翔深有同感的還有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他坦言,2019年經濟環境波動、行業外部監管政策發生鉅變,互聯網金融治理、打黑除惡、三方數據治理、金融亂象整治對持牌消費金融行業帶來巨大影響,行業小額現金分期業務客群資質裂變加速,經營管理難度不斷加大。

這是一個不破不立的時代。從2018年的“激進”到2019年的“穩健”,2020年的消費金融又會以怎樣的模樣與我們相見?

多位受訪者給出較為積極樂觀的答案。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稱,未來消費金融及其產業鏈將呈現強者愈強的局面,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站在更為宏觀的角度,中郵消費金融副總經理王曉敏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國家致力於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並提出要堅持穩字當頭。在此背景下,消費金融行業也需要堅持“穩健可持續發展”的主基調,一要做到合規經營,二要抓住金融科技帶來的行業機遇。

1 強監管下,咋應對?

“消費金融公司需要加強對第三方合作伙伴的資質審核,對其業務模式進行充分評估。同時,公司也需要修煉內功。”

2019年,消費金融行業急速進入“強監管”模式。到了這一年的年末,從嚴態勢也未改變,持牌消金公司的貸款產品年化利率要被戴上“緊箍圈”。

據媒體報道,興業消費金融與金美信消費金融公司均已按要求調整其貸款產品利率在24%以內,而招銀、馬上消費金融公司也已在內部做貸款產品調整。

“一點也不感到意外。”對於未來消金產品可能需要調整年化利率這件事情,李翔早有耳聞。不過,李翔稱,目前其尚未收到明確被要求調整年化利率的指令。

李翔坦言,倘若真的執行,對行業來說需要一段消化時間,因為這不僅涉及到消金公司的未來業務佈局,還會涉及到現有業務的調整,比如此前合作方的合作協議尚未到期等。

記者注意到,年化利率24%、36%是常被提及的兩條關於網貸利率的紅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那麼,約定的利息在年利率24%至36%之間,有效嗎?

對此,有律師解釋稱,這一區間是理論上的自然債務區,出借人提起訴訟請求支付該區域的利息的,法院不會支持,但如果借款人已償還該區域的利息,出借人提起訴訟要求返還的,法院同樣不會支持,只能維持現有的狀態。簡言之,就是不保護,不退還。

而對於實際年化利率如何計算,2019年10月出臺的《關於辦理非法放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有明確提及,“非法放貸”被界定為單次實際年利率超過36%。非法放貸行為人以介紹費、諮詢費、管理費、逾期利息、違約金等名義和以從本金中預先扣除等方式收取利息的,相關數額在計算實際年利率時均應計入。

李翔認為,年化利率下調是一個大趨勢,但一旦迅速調整至24%以內,不少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將會面臨非常困難的境地。僅從公司方需加大力度在年化利率24%客群上的獲客和營銷來看,這方面的運營成本和收入變化都會大幅影響公司的現有業績。

“這對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品鈦代理CEO董駿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專訪時則指出,消費金融行業並不像外界看起來那麼暴利。一方面,利息高的產品相對應的風險也高,所以對金融機構而言,其實也可能因風險的波動而沒有盈利。而且,願意接受高利息的客戶群體多頭借貸也會更嚴重,所以行業一旦發生波動,其多頭借貸的選擇性降低,風險也會急速上升。另一方面,對提供服務的機構而言,做高利息和低利息貸款的模式、所需能力不同,獲客渠道也不同,所以年化利率的調整會完全改變部分公司的生存環境。

面對嚴監管,各玩家該如何應對?

在蘇筱芮看來,面對2020年的強監管趨勢,消費金融公司需要加強對第三方合作伙伴的資質審核,對其業務模式進行充分評估。同時,公司也需要修煉內功,提升諸如獲客、風控、運營等層面的核心競爭力,加強合規意識培養,打造健康的業務模式。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未來該公司會積極按照監管要求規範經營,從三方面來應對可能“更難”的2020年:首先,業務策略上更加穩健,更加註重有質量的發展;其次,風控策略上更加審慎,更加重視資產全週期管理,增加貸前准入策略維度,完善貸後管理,在風險識別、風險監控方面部署更多的策略,資產催收方面更多使用法律措施;第三,合規性要求上更加嚴格,更加重視消費者權益保護,嚴格遵守營銷獲客、客戶信息保護、對客定價、資產催收等方面的監管要求。

2 場景風口,追不追?

“2019年,教育、醫美、租房等多個“風口場景”都出現風險性事件。

比如,在“韋博英語跑路”事件發生後,教育分期這個曾經業界眼中“優質場景”的消費金融業務一時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2019年10月初,有著21年曆史的培訓機構韋博英語突陷“跑路”風波,不少學員面臨“沒學上仍要背貸款”的尷尬境地,招聯消費金融、度小滿金融、京東數科、廣發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牽涉其中。

那麼,在未來,場景風口將如何演變,還能不能追?

對此,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談到,因為出現風險性事件就放棄某一領域的佈局不是一個積極的策略。“金融的本質就是控制風險,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通過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可實現資金閉環和創新合作的商業模式來避免來自B端風險的傳導”。

蘇筱芮也看中場景的重要性。她說,真實、優質的場景依舊是消費金融機構的立足之本。在蘇筱芮看來,2019年多個“風口場景”中出現風險事件,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部分消金機構迷信大型連鎖渠道,而忽視了合作過程中的持續性評估;其次,部分場景所涉行業的准入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

不過,蘇筱芮也談到,在這方面監管層已有所動作,例如教育部等加強教培機構的資質審核,六部委聯合整頓住房租賃市場等。“頂層設計的加強疊加消金機構風控意識水平的提升,我認為2020年的場景金融業務質量會迎來好轉”。

儘管2019年消費金融在“場景風口”上栽了一些跟頭,但是場景天然的風控能力依舊被業界所看好。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透露,“在用戶層面,2020年我們會主要集中在優存量和擴增量上制定策略,而在渠道層面依然還是以場景的平臺獲客為主。”

“用戶客群的定位很重要,而場景最大的作用就在於區別客群定位。”董駿強調,消費金融的後臺風控其實只是風控的一部分,甚至並不屬於高優先級的風控環節,最高優先級的風控環節是確定用戶客群,這決定了風控指標。而後期的大數據風控、貸後催收都是輔助性的工具。從客群定位的角度來說,場景客戶的客群定位絕對比無場景客戶的客群定位要高端。

董駿舉例稱,一用戶在百度上看到廣告就去借錢,另一用戶是在旅行平臺消費時看到三十天免息分期服務而選擇使用,這兩類客群的質量是完全不一樣的。

當然,除了“場景風口”的信徒,也有無場景現金貸類業務的擁護者。自從2017年底和2019年初一批不合規的“714高炮”現金貸平臺關門後,合規提供現金貸服務的機構其實活的還挺“滋潤”。

每每和李翔聊到“場景金融”,他都會不停搖頭,然後說,看來看去,還是現金貸這些無場景的業務“最好”——他說的“最好”就是“最賺錢”。

對於現金貸,董駿稱,“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考慮性價比的話,那麼現金貸業務在穩定的時候收益肯定是很高的,那大家都會傾向於去服務那些可以收取相對較高利息的無具體資金用途的客戶。”

但董駿並不認為現金貸(無場景業務)是一個好的獲客手段。“我們更加專注於有具體場景消費訴求的客戶,和那些從場景中轉化過來、有現金需求的消費客戶,這些客戶的定位比較好,適合我們的風險承受能力。”董駿說。

關於場景金融的發展方向,王曉敏提出了一個“穩”字。從長遠看,場景金融還是應該回歸到消費本源。合理的消費場景有利於助力風控管理,而符合客戶需求的購物場景不僅能帶給客戶便利和福利,更有助於提升客戶對企業的黏性。“在涉足具體場景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可行性分析,瞭解清楚市場的潛在風險,並以審慎經營、嚴控風險為原則,積極但穩健地進行不同場景領域的研究”。

合理的消費場景有利於助力風控管理,而符合客戶需求的購物場景不僅能帶給客戶便利和福利,更有助於提升客戶對企業的黏性。”

3 金融科技,怎麼玩?

“兩條賽道值得關注:一個是如何服務實體小微,更多非標實體機構的服務支持有待探索;另一個是跨境業務的探索。”

監管趨嚴,消費金融發展從草莽時代走向合規時代,其中金融科技的力量已越來越不容忽視。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將金融科技能力形容為消費金融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他提出,消費金融公司之間表面是資金資產的競爭,但在資產質量的優劣、資金成本的高低比拼背後,其實是企業核心能力的競爭,尤其是基於大數據基礎打造的金融科技能力。

“金融科技創新的核心,是賦能產品,使服務更高效、客戶體驗更優質、經營成本更低、風險控制更好。在合規時代的下半場,要結合好自身的資源和核心競爭力,並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才能走得更為長遠。”該負責人稱。

在蘇筱芮看來,目前金融科技在個人金融領域的應用相對已經成熟。

王曉敏更是將目前國內的個人金融市場形容成“一片紅海”,在紅海中再想做上千億的獨角獸難度越來越大。而B端才剛剛開始,這也是我們所要考慮的。

那麼,2020年金融科技之於消費金融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在蘇筱芮看來,還有兩條賽道值得關注:一個是如何服務實體小微,儘管已有頭部機構進行了相應探索,但多集中於數據可標準化處理的電商領域,更多非標實體機構的服務支持有待探索;另一個是跨境業務的探索,2019年我國在金融開放方面取得長足進展,牌照及相應管理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因此相應的科技服務也需要跟上步伐,及時為跨境業務進行賦能。

王曉敏補充稱,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應用正在顛覆金融行業價值鏈。目前較為成熟的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解決了消費金融領域存在於貸前、貸中和貸後流程中的不少痛點問題。但隨著國內金融行業監管收緊,消費金融領域持續的規範與洗牌,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對於客戶需求和風險點的識別要更加精準。在這其中,王曉敏看到了“智能風控”這個關鍵的發展機會。

對於智能風控,王曉敏分析到,數據與標準產品是第一步,如何將數據與金融服務場景深度結合才是關鍵。除了強調貸前風險控制,如身份認證、授信、反欺詐和信用評級等,貸中和貸後環節風控也十分關鍵,單一環節的風控將難以適應市場需要,基於“數據+模型+平臺”的全信貸週期的智能風控將成為未來發展方向。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負責人以其自身業務為樣本談到,經過5年的科技能力建設,海爾消費金融已實現科技驅動場景模式迭代和用戶體驗迭代。據其介紹,公司團隊在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及可視化建模等方面的技術已經在研究應用中,目前已初步建立起營銷、運營、反欺詐、授信、資金、催收、服務“七大”智能科技平臺。

事實上,在金融科技的賽場上,沒有一家消金公司甘落人後。在這樣的背景下,又給專注於技術的金融科技公司留下了多少的成長空間呢?

董駿依舊很看好金融科技公司的發展前景。他認為,從產能上來說,對於像品鈦這樣的純科技公司,能夠服務的體量是很多個消費金融公司的放款需求。所以從邊際效應上來說,雖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開始加碼科技,但是純科技公司會做得更好。

董駿進一步指出,“會有小部分的持牌消金公司因為本身技術能力強、擁有放貸資質,所以完全不需要依賴於其他的科技金融公司。但與此同時,在科技能力方面相對差一點的持牌消金公司仍需要科技金融公司的服務。而且,基於中國如此大的市場,即使這兩類公司共存也不會產生惡性競爭,這個趨勢會長期存在。”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