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化居民儲蓄為市場長期資金 機構們得有幾把刷子

(原標題:化居民儲蓄為市場長期資金 機構投資者得有幾把刷子)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銀行業保險業發展的“五年規劃”來了。近日,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保監會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實現金融結構更加優化,形成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保險機構體系,重點領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處置,銀行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等。

《意見》指出,要有效發揮理財、保險、信託等產品的直接融資功能,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各類健康和養老保險業務,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按照監管規劃,理財、保險、信託等產品未來要與資本市場有更緊密的對接,以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從“散戶”主導向機構投資者主導轉變。實際上,這一政策導向近年已在逐步實施,監管部門陸續出臺的一些新政都旨在促進直接融資體系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例如,資管新規嚴控期限錯配意在引導資管機構發行與中長期資產相匹配的資管產品,培育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理財子公司新規允許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市。

政策的謀劃逐漸顯效。去年以來,A股投資者結構也在持續優化,外資和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佔比持續上升,個人投資者的佔比逐漸下降。機構投資者比重的增加,也在悄然轉變A股的市場風格,推動核心資產價值重估,大市值股票受追捧。

當然,“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並非是鼓勵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重點是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讓居民儲蓄的入市資金從“散戶”自己下場博弈,變為交由專業機構投資者去打理。不過,這也對機構投資者的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理財子公司、保險公司、信託公司想要勝任,需要加快自身業務轉型和投研能力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