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明朝時期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事是事實還是謊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中“天子守國門”實際上是背後的原因的。眾所周知,朱元璋時期,明朝的首都在南京,而不是在北京。為什麼朱棣會把首都從南京遷往北京呢?並不是單單為了“天子守國門”。

朱棣是燕王,他是靠著“靖難”之名,打下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建文帝雖然削藩做得很過分,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十惡不赦,惡貫滿盈的皇帝。他是正兒八經繼承皇位,具有極大的合法性,因而很多大臣都是真心擁戴建文帝的。所以朱棣打下南京以後,誅殺了很多建文帝的大臣。

明朝時期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事是事實還是謊言?

至於說朱棣為何要遷都北京?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朱棣再南京殺人過多,而北京是朱棣的大本營;另一方面則是出於軍事上考慮的。不過總體而言,當時的群臣對於朱棣遷都北京實際上是有意見的。因為南京作為首都已經很多年,都城建造非常完善,遷都北京勞民傷財。朱棣將近二十年的準備之後,終於在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北京。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朱棣遷都北京之後發生了嚴重的火災,這場火災燒燬了新建成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宮殿。這是朱棣遷都後第一個春天發生的,以當時人們的觀念,這是非常不利的徵兆,可想而知在當時必定造成極大的恐慌。

明朝時期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事是事實還是謊言?

朱棣也是非常恐懼,他害怕自己遷都惹怒了上天。這個時候朱棣只好下詔讓群臣直言,檢討朝廷的過失。結果讓朱棣意想不到的是許多大臣反對遷都北京,甚至有些人主張把首都遷回南京。這些官員的理由基本如下:(1)耗費過大;(2)賦稅沉重;(3)買辦之苦。

當時的首都南京原本就是明朝的經濟中心,南方几個經濟發達的省份如浙江、南直隸、湖廣、安徽、福建等,供應朝廷的消費,而北方的山西、陝西、北直隸、山東等,供給北方的軍鎮。一旦遷都北京,南京仍然作為陪都,需要更多的供給才能滿足京師的宮廷需求,而且還需要大運河完成。這樣整個大明的負擔就大大加重了,因而許多官員反對遷都北京。

不過朱棣是一個強勢的皇帝,即使這些官員不滿,朱棣也無動於衷。現在的“天子守國門”在那個時候百官的心中,不過是勞民傷財的舉措而已。

明朝時期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事是事實還是謊言?

很多人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作為明朝的偉大之處。實際上明朝真正的偉大應該在以下幾個地方:

第一,明朝得國正。什麼意思呢?中國歷史上真正白手起家建立統一王朝的有兩個人,一個人是劉邦,他建立了漢朝。劉邦原本不過是個漢朝低層公務員,靠著自己一生的努力最終統一了天下。特別是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非常的具有帝王氣象。漢朝在歷史上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說了。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可以說讓現在的人感慨萬千。

朱元璋建立明朝實際上比劉邦建立漢朝更偉大。因為宋朝被元朝消滅以後,漢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朱元璋建立明朝真正做到了再造神州。因為宋朝一直就是割據政權,影響的範圍非常有限。身邊總是有各種政權崛起,比如遼國、金國、西夏、蒙古。倘若元朝持續的時間久一點,真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畢竟劉邦的敵人是隻是秦朝以及國內的勢力。朱元璋的道路更加艱難,成就也更大,在開國君主的統治時期就實現了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壓制。

明朝時期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事是事實還是謊言?

第二,明朝制度的創建。朱元璋這個人雖然手段比較殘忍,但是不得不佩服他。大明王朝的制度便是他一手建立起來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為明朝的特殊之處在於中原王朝已經滅亡幾十年了,很多制度的傳承以及中斷了。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能夠自己建立明朝的制度是非常了不起的。清朝入關以後,很多制度都說完全繼承明朝的。

另外一點,大明朝的制度設計初衷有些非常好的東西。比如官員數量小。大明朝當時全國官吏也就8000多人,老百姓的負擔並不重。只可惜後來統治者沒有保持好。

明朝時期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事是事實還是謊言?

第三,文官政府。很多說東林黨人誤國,但是文人政府的確是大勢所趨。這應該是超出朱元璋的意料之外的。明朝朱棣以後,文官集團就越來越重要。明朝的官員和清朝的官員是有些本質的差別的。明朝很多時候大臣都能夠有效的限制皇權,這也是為什麼明朝黨爭嚴重的原因之一。明朝的皇帝出了北京城都難。清朝可以說大多數的時候,皇權都是有絕對優勢的。康熙和乾隆下江南遊玩,這應該是明朝皇帝難以想象的。

前面所說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並不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南宋的滅亡才是真正轟轟烈烈。大臣背成小皇帝跳海,隨同自殺的據說有幾萬人,真正可謂是死的壯烈。崇禎帝實際是死得非常悽慘。他本人一直想要議和和南遷,只可惜做不到。自己帶著一些人想殺出去,沒辦法再自殺的。可以說晚年的大明,崇禎帝真的是眾叛親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