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維鈞之城把科爾沁蒙古餡餅、通遼牛肉乾、通遼蕎麵、科爾沁肥牛火鍋、通遼烤羊腿、炒米、黃金玉米餐和小米豆角飯8道美味一一展現在您的眼前,這8道樸素的食物濃縮了通遼市地域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

科爾沁蒙古餡餅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科爾沁蒙古餡餅獨特的製作工藝及審美價值,讓很平常的餡餅成為中國蒙餐之都的名點珍味。

它曾經是一個故事,一段傳奇。走進通遼,如果說有一種美食寄託了無數通遼人的鄉思,有一種食物在“美”與“味”之間浸潤著科爾沁飲食文化的豐厚底蘊,那一定是集通遼蒙餐精粹,牽掛著幾代人味蕾的科爾沁蒙古餡餅。

歷史上 “科爾沁蒙古餡餅”曾經是大清國母孝莊文皇后和康熙、乾隆皇帝喜愛的食品。康熙三年,孝莊文皇后思鄉心切,派遣大學士李光第前往科爾沁部代自己回鄉祭祖。席間,奉上以蒙古餡餅為代表的傳統主食,李光第大加讚賞,作詩吟道:“皮薄如紙可見餡,香勝乳餅不膩人,蒙古餡餅獨一味,美饌如飴可伴君。”可見當時的蒙古餡餅精美鮮香不同一般。

“科爾沁蒙古餡餅”面坯選用優質小麥粉,餡心料以科爾沁黃牛肉為主,也有羊肉、豬肉、素餡等,面坯調製較軟,並經幾十分鐘的餳面過程,製作成形後輔以乾麵將裹足了餡料的圓圓餅坯,用雙手輕輕拍壓,不破不溢,皮薄如紙,再用拿捏有度的手法將軟軟的餅坯放入鍋中,兩面煎至金黃色,質地酥軟,滿口留香。驚豔的口感,完美的造型,使“科爾沁蒙古餡餅”無不彰顯著文化審美和蒙古民族的生活智慧。

通遼牛肉乾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通遼牛肉乾,是蒙古族原始生存方式造就的質樸珍味,也是草原民族奉獻給美好生活的美味珍餚。

追溯牛肉乾歷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時,蒙古騎兵與牛肉乾就有著不解之緣,“出入只飲馬乳,或宰牛為糧。牛肉乾在遠征作戰時被譽為“成吉思汗軍糧”。草原民族自古就有晾曬牛肉乾的習俗,這一古老習俗延續至今。

當你深度挖掘遊牧民族飲食文化的精神內涵時,你會發現樸素平凡的牛肉乾充分體現了草原遊牧民族生存智慧和天人合一的飲食表達。最傳統的牛肉乾製作是用火烤,經過自然風乾的牛肉已經去掉了腥羶融合了大自然的味道,火烤讓牛肉乾自身的油脂浸透滋潤產生肉質變化,成就了外幹裡潤,香氣四溢、回味悠長的美味佳餚。時代變遷,通遼牛肉乾在保留傳統手工藝基礎上,精選地產黃牛腿肉,結合現代工藝配料、醃製、晾曬、油炸等工序,創新推出多種口味的“通遼牛肉乾”。好食材好味道,相對其他地域的牛肉乾,通遼牛肉乾幹香略軟,色澤紅潤,肉質柔韌,有嚼勁更香口,2017年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

通遼蕎麵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通遼蕎麵美食,是家的美味,是愛的珍味,聲名遠揚,回味悠長……

通遼有著悠久蕎麥種植的歷史,無可複製的地域,造就了中國蕎麥之鄉庫倫旗不可多得的優質蕎麥;充滿想象力的奈曼旗撥面,讓中國蕎麥美食之鄉奈曼,多了一縷清風明月般的餐桌文化。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形成了通遼蕎麥獨特的品質,蛋白質、澱粉和粗纖維含量高,脂肪含量少,富含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尤其是特有的蘆丁成分,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食療功效。

優質蕎麥原產地的自豪,使每一個通遼人都會說出若干種蕎麵的吃法,餄餎、撥面、餃子、餎豆兒、貓耳朵……特別是蕎麵餄餎,以其悠久歷史和家家都會做,戶戶味不同的獨特魅力及養生保健功效,讓通遼蕎麵充滿靈氣和生命力。蕎麵餄餎,是用麵粉、蕎麵放入容器內攪拌均勻加入水和成麵糰,用餄餎床子壓入鍋內開水中煮熟,撈出放入碗內,澆上面滷即成。蕎麵餄餎不挑滷子,無論是簡單的醃芥菜清湯還是最受歡迎的酸菜肉絲滷兒,熱氣騰騰,嫩滑沁香。

科爾沁肥牛火鍋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科爾沁肥牛火鍋,不是簡單的涮鍋,更是視覺和味覺共賞的美味。

優良牧場,充沛的陽光、雨水、自然放養以及悠久的畜牧歷史,50年改良的優良肉牛品種,讓科爾沁肥牛肉成為中國綠色食品的標誌食材。原汁原味的美食理念,使得涮肥牛成為通遼人引領潮流的最愛。

大街小巷裡比比皆是的涮肉館,成就著科爾沁肥牛火鍋的餐飲傳奇。科爾沁肥牛肉排酸後肉質鮮嫩,富有彈性,不同部位的肥牛切片後,彩條紅白相間,大理石花紋猶如印象派絢麗的畫作,不用修飾即是一幅幅色彩鮮豔的藝術品。當科爾沁肥牛遇到中華麥飯石火鍋,便成為獨一無二的科爾沁肥牛絕配。奈曼旗是中國麥飯石之鄉,盛產的中華麥飯石富含多種元素,具有生物活性,遇水能溶出多種微量元素,是一種天然營養源,俗稱長壽之石。當科爾沁肥牛肉遇上麥飯石,火鍋涮肉的傳奇也就有了故事的開始……

通遼烤羊腿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通遼烤羊腿是在蒙餐傳統“火燎”技藝基礎上,從烤全羊演化而來,滋味鮮美,食之酣暢,是通遼美食中極具代表性的蒙餐美味。

特色食材成就了通遼蒙餐文化最鮮明的特徵,也是科爾沁美食的標誌之一。

通遼烤羊腿,選用科爾沁草原上生長的綿羊,烤制時將新鮮的羊腿扒皮後用調料抹味,用炭火烤炙,色澤金黃,外焦裡嫩,肉質鮮美細膩,具有補氣滋陰壯陽補虛的功效。來到通遼,如果你要品味蒙餐之都的風味菜餚,通遼烤羊腿一定讓你大飽口福。

炒米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炒米,看似平常,卻是追隨著草原先民見證了整個草原文明興衰與變遷的不平常的草原美味。

通遼是蒙古族最集中的居住地,蒙古族喜食炒米,因此當地人也親切的稱炒米為“蒙古米”。通遼地區對炒米的品質和製作工藝要求極高,通遼炒米也因獨特的製作工藝而成為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用糜子經過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糜子選用科爾沁草原特產的硬性糜子米,新收穫的糜子,先經過燜蒸,將蒸熟的散糜子放在鍋內,拌細沙用猛火炒幹,用篩子篩出沙子,把糜米倒入石槽去殼,即成炒米。加工好的炒米,色黃而不焦,米堅而不硬,晶瑩明亮,酥脆甘甜,咀嚼在口中,一股清香縈繞於舌尖味蕾。炒米加酸奶、烏日莫、白糖等攪拌,香甜爽口;也可以用奶茶浸泡,加入黃油、新鮮奶豆腐等食用,色美味香,暖胃暖心。

黃金玉米餐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黃金玉米餐,是通遼人用自身的生活智慧將粗糧細做為引領飲食潮流的營養美味。

美麗的科爾沁大草原,不僅是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堂,更有金糧谷韻之玉米黃金地帶的域名。“通遼黃玉米”是中國松遼平原肥沃土地上的天賜之物,是科爾沁草原美食的“三大”地域性食材,也是國際上公認的“軟黃金”食品原料。

通遼的黃玉米品質優良,籽粒飽滿,色澤純正,膠質豐富,是優質的現代養生食材品種。

通遼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創造著各式各樣的玉米食法,玉米麵煎餅、菜糰子、貼餅子、玉米疙餖子、玉米碴粥等等,煎、烙、煮、蒸、燒、炸、燜、炒,各種烹飪技法通遼人都能在玉米食材上得心應手,來到通遼品嚐中國最好的黃金玉米食材吃法,那一份金黃一定帶給你無以倫比的滿意加驚喜!

小米豆角飯

通遼市八大名吃美食,您吃過幾種?

小米豆角飯,是通遼尋常人家最樸實的生活珍味。

小米豆角飯是農耕文明紮根通遼並融入當地飲食文化最樸素的代表,也是通遼不同區域物產、習俗差異化帶來飲食習慣不同形成的獨具地域風味的“風情菜”。

小米豆角飯,用料講究,必須是開魯地產小米、開魯的豆角。開魯的小米黃澄澄、圓晶晶,即不粘又不散,營養豐富,豆角是北方人的當家菜。將小米洗淨蒸熟打散,豆角切丁與五花肉炒熟後放入蒸好的小米炒香,便是一道色澤豔麗,味美香濃,連菜帶飯的地域家常美食。

通遼8大名吃,自然,高品質,有情感,有味道,有在光陰裡不想忘卻的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