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3月4日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臺北法案”,這項“法案”距離完成立法程序還有待送入國會參議院進行表決,獲得通過後才能送入白宮,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後方能“落地成法”。


所謂“臺北法案”實際上是所謂“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與強化倡議法”(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TAIPEI) Act of 2019)的首字母縮寫。


那麼這份所謂“臺北法案”傳遞了什麼信號呢?在獲得高票通過後,美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其議長新聞辦公室網站上發表了一則“談話聲明”,這位老阿姨說了什麼,我摘幾句給大夥品品。



“數十年來,美國國會在兩黨、兩院的制度基礎上始終自豪地與臺灣站在一起,臺灣是美國在相關區域的關鍵盟友及民主夥伴。今天國會通過臺北法案,再一次傳遞了我們對自由、開放、民主臺灣的堅定支持。”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


直說快評 | 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關鍵區域盟友”、“堅定支持”,這些關鍵詞我們在美國過往的一系列“涉臺法案”文件表述中都能夠看到,美國政客的偽善也正是體現在“說起來言之鑿鑿,做起來精打細算”。


所以我們更要關注他們是如何打算的。


根據這份“法案”的內容,美國各行政部門在適當的情況並符合美國外交政策利益下,對那些採取嚴重或重大行動對臺灣安全或繁榮造成傷害的國家,應該考慮“改變與該國的經濟、安全及外交接觸”。“法案”也呼籲美國行政部門利用美國的影響力與其他工具支持臺灣成為“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成員,並在其他適當組織中取得觀察員身份。在“法案”的“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中明確註明: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應該與美國國會協商,

尋求機會進一步增強美臺經貿關係。


筆者在美國國會官方網站上查詢該“法案”時看到這樣一句摘要:“該法案聲明,美國政府應該支持臺灣加強其與世界各國的關係”。我想這句話恰恰道出了這份所謂“臺北法案”的核心意圖。


直說快評 | 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美國國會官方網站上對“臺北法案”的公示


如果進一步揣摩其內容也不難看出,這份很可能落地生效的“法案”是對過去幾年蔡英文當局執政以來因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並在兩岸關係上頻頻開倒車所導致的“斷交潮”的“補救措施”。這份“法案”雖然看起來有“臺北”二字,實則其矛頭主要指向的是那些與臺灣斷絕關係以及尚未斷絕關係的國家。


用“政治、經濟、軍事”這幾股繩子擰成的鞭子規勸其他國家保持“站隊”(stand in line)是美國政府的慣用伎倆。


考慮到蔡英文及其所代表的民進黨剛剛在2020年選舉中獲勝,在今年5月20日即“520就職”之前,都是蔡當局制定未來四年對內對外政策、新一輪人事佈局的醞釀階段。此刻美國國會推動這樣一項“法案”的落地,就有點迫不及待想要給蔡英文未來四年下指導棋的意思了。


“小英別怕,乾爹罩你!”恐怕是華盛頓一些人想要傳遞的信號。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這份法案最初是由共和黨籍參議員科裡·加德納(Cory Gardner)以及共和黨籍眾議員約翰·柯蒂斯(John Curtis)最早在2018年5月提出的。這項提案在成為“法案”之前幾經修改,在其中一個版本里甚至寫入了“呼籲美國與臺灣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內容,現在正在進入立法程序的版本已經刪除了這個內容。


直說快評 | 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科裡·加德納是“臺北法案”的主要推手之一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這項“臺北法案”在美國是具有一定“兩黨共識”的,這也是民主黨人佩洛西上述聲明稿中提及所謂“兩黨兩院均與臺灣站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因此我們似乎可以預見:“臺北法案”很可能會在參議院獲得表決通過。進而另一個問題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美國總統特朗普會簽署這份法案嗎?


why not?(為什麼不呢?)


筆者推斷:特朗普大概率會在這份法案上籤下他龍飛鳳舞的名字,因為他沒有必要與“兩黨共識”做過多糾纏。也正如他在2018年3月16日簽署的所謂“臺灣旅行法”—— 與其拒籤打回讓國會走完立法程序“自動生效”,不如順水人情地簽下,然後束之高閣。

因為從政治角色的分工上看,“提案落地成法”是美國國會議員賴以吹噓的“高光時刻”,至於白宮裡的那位如何執行,他們大多沒那麼在乎,也無力“過問”。


直說快評 | 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2018年3月16日特朗普正式簽署“臺旅法”


華盛頓裡的每一個精英,都深諳這個遊戲規則,並且樂此不疲。因此,

當我們談及“華盛頓意志”的時候,必須認識到這個所謂的意志是多光譜的:有兩黨政治,有府院之爭,更有角色分工。


另一方面,作為在華盛頓可以“登堂入室”的另一個遊戲規則,“遊說”的力量不可忽視。自蔡英文上臺以來,其外事部門加大了對華盛頓的遊說力量投入。在華府說客的巧舌如簧下、在各種場合的觥籌交錯下,我們看到了蔡英文與特朗普“越洋通話”、賴清德厚著臉皮蹭“總統早餐會”,以及從國會山上陸續飛出的一系列“涉臺法案”。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一系列干涉中國內政的舉動,實際上也是由蔡英文當局自掏腰包換來的所謂“堅定支持”,是用臺灣人民的納稅錢換取自身執政所謂“合法性”、“臺獨”路線獲得外部支持的戲法。


在甘願充當馬前卒、淪為棋子的蔡英文當局三番五次的遊說下,華盛頓顯然進入了“伸手不打笑臉人”的心照不宣。更何況在中美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的當下,打“臺灣牌”已經成了華盛頓的“肌肉記憶”。


蔡英文當局臉皮厚,華盛頓當局不要臉皮。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對“2019臺北法案”在美國眾議院獲得通過予以回應。他表示,美國會有關法案嚴重違反一箇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趙立堅指出,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一箇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現在卻阻撓其他主權國家同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這毫無道理,是逆時代潮流而動。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也應詢回應道,美國會有關涉臺議案公然阻撓其他國家同中國建交、助臺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毫無道理,只會在兩岸之間挑起更多事端,只會給中美關係製造更多麻煩,最終也會損害美自身利益。


民進黨當局總是試圖通過這種形式挾洋自重,其結果只會加劇兩岸關係的緊張與動盪,破壞臺海地區的和平和穩定。


2020年對臺工作會議1月19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在會上說了這麼一句:“2020年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


直說快評 | 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1月19日,2020年對臺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會議並講話。


我想,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當然也包括這個所謂的“臺北法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