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濤濤學走路似乎比別的孩子稍晚一些,同齡的孩子都已經走得穩穩當當了,濤濤才剛剛開始學步。因為濤濤身體平衡能力發展慢一些,媽媽怕他摔倒,總是有意減少他學步的時間,認為孩子走路是“船到橋頭自然直”,反正人長大早晚都會走路的,多練少練沒什麼關係。

到了年齡自然會,練不練本身意義不大。而濤濤爸爸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應該抓緊時間讓濤濤學習走路,否則就會落後於其他孩子。為了這個問題夫妻倆經常發生衝突。

那麼,濤濤到底要不要練習走路呢?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其實,從能力發展的過程來看,不必讓孩子提前“預習”什麼,順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則之一。人類有許多與生俱來的能力,一個人成長到特定的年齡階段自然就會掌握那個技能,走路也是一樣的。

但是,哈佛大學學前教育研究項目主任伯頓·懷特曾經指出:如果到嬰兒2歲時父母親才注意到嬰兒的教育,那就太晚了。

因為研究表明,1歲半左右的嬰兒就已經開始顯示出他今後的發展方向。這個時期的一些動作操作成績,將會逐漸代表嬰兒以後包括學業在內的各種成績可能達到的水平。尤其如果在最初的6個月裡,嬰兒的動作訓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那麼對今後嬰兒對學習的興趣、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以至於信任感都會受到影響。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心理學家吉布森也提出過這樣的觀點,漸進的訓練對未來的學習體驗具有積極的效果,我們不可能讓嬰兒學習他無法體驗的東西,卻可以漸進地訓練和積累,培養他學會怎樣去學習。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動作訓練不僅依賴於後天的學習,也依賴於先天條件的成熟。如果忽視了先天條件的成熟而強行進行動作訓練,也許會給孩子帶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格塞爾認為,支配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成熟,另一個是學習。在兩者之中,他覺得成熟更為重要。格塞爾認為:不成熟就無法產生學習,學習只是對成熟起到一種促進作用。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格塞爾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曾經做了一個很著名的實驗——雙生子爬梯。在這個實驗中,格賽爾選擇了雙胞胎中的一個從48周起就開始每天進行10分鐘的爬梯訓練,連續訓練6周。到第52周時,他才能熟練地爬上5級樓梯。在此期間,另一個孩子不進行任何爬梯訓練,而是從53周才開始進行爬梯訓練。結果發現兩週以後,第二個孩子不用成人幫助就可以順利地爬到樓梯頂端。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兒童的心理主要是一個自然成熟的過程,孩子的成長是受到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教育並不能改變心理發展的主要時間進程。只有當兒童的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教育才能使兒童的發展加快。任意地對孩子的動作採取提前訓練的方法,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佔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並不是自然形成,它改變了孩子應有的成長順序,因此這種優勢不一定能長時期地保持下去,並且還可能破壞兒童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對兒童來說,一切學習都要建立在生理成熟的基礎上,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其實類似雙生子爬樓子實驗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比如說排便訓練,在我們中國似乎特別重視早期的排便訓練,而在西方國家,多數父母都是在孩子1歲之後才開始訓練孩子獨自排便,有的甚至會在2歲之後才開始。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過早訓練排便不僅沒有收到更好的訓練效果,而且還可能會造成更多的排便心理障礙,為許多心理疾病埋下禍根。所以建議家長們不要對1歲前的小孩進行排便訓練,有條件使用紙尿布的,最好不要過多地強調這項訓練。

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人遲早會長大,還有必要提前訓練嗎?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歡迎您在留言區交流。您的認可和鼓勵,是我們精進的最大動力!懇請您把今天的內容轉發給您的親朋好友。不勝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