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宋昀瀟
實習生 程政錕 李可兒 沈安蕎

4000多畝的中華鱉養殖場裡,1300萬頭中華鱉靜靜地沉在水底,養殖戶劉財靈看著它們嘆口氣:“我從1996年開始養鱉,卻是第一次遇上沒有交易的市場。”

3月2日,廣州市人大徵求《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規定(草案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禁食野外環境中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和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食用為目的人工繁育、飼養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

按照規定,即使是人工飼養的蛇、牛蛙等,未來都有可能消失在老廣們的餐桌之上。有業內人士呼籲,當前急需明確野生動物概念,補充相關名錄。

特色餐飲店大門緊閉
水產市場已無龜鱉蹤跡

2月29日,記者來到位於崗頂地鐵站附近的榕記蛇宴(保利中辰店),發現該店暫未恢復營業,而附近的大部分餐飲門店已開門攬客。

無論是該店大門,還是保利中辰廣場上方懸掛的多個榕記招牌,均已將與“蛇”“龜”有關的字眼抹去。在該店大門旁,一張紅紙遮住了“專注蛇宴”中的“蛇”字。而在更高處的大型招牌,不僅塗掉了“蛇”字,還用紅色油漆塗掉了“龍鳳龜煲”中的“龜”字,甚至直接用大片紅色遮擋住了招牌圖片中帶有蛇肉的部分。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榕記(保利中辰店)大門招牌,“專注蛇宴”的“蛇”字被遮住了

保利中辰廣場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遮擋工作都是在本週完成的,“可能是現在不給吃蛇了吧,前幾天他們找了吊車過來,那些人是在吊籃上把那些蛇字塗掉的”。

以牛蛙為主菜、以鱷魚為主題的餐廳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蛙小俠(高德置地店)負責人楊先生告訴記者:“全店人均在等待,現在有文件說牛蛙和甲魚或會被列為野生動物,所以要等到出文件明確不禁止後,我們才敢恢復售賣。”他還說,最希望的就是牛蛙不被禁止,“如果以後真的禁止吃牛蛙的話,我們只好換一個品類經營了”。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同樣,蛙來噠(番禺永旺店)從1月25日歇業至今,仍未重新恢復營業

記者來到位於北京路光明廣場樓上的鱷大大鱷魚音樂餐廳,發現餐廳大門緊閉。

曾有烤鱷魚出售的“諸鑼記烤串”五羊新城分店也暫停營業,門口貼有“不堂食、僅外賣、謝配合”的字樣,記者試圖撥打店內電話叫一份外賣,但多次撥打都顯示無人接聽。

在黃沙水產市場,龜、蛙、蛇、鱷魚等品種的商鋪被通知相關產品自行銷燬,多家專賣店鋪鐵閘門緊閉。

“史上最嚴”野生動物禁食令出臺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禁食野味”呼聲不斷。

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自2月24日起,在原有法律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基礎上,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北京路的鱷大大音樂生活餐廳,仍在歇業狀態

“這項《決定》適用到新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實施之前。”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楊朝霞表示,《決定》對於可食用物種範圍限制十分嚴格,僅在第三條中“留了一個口子”,如果能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人工繁育動物,就移出野生動物的範疇,按家畜家禽管理,適用畜牧法的規定。

“然而問題是,只有畜禽類人工繁育動物才能納入目錄,但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昆蟲呢?這些都進入不了這個目錄。”楊朝霞告訴記者,比如廣東常食用的龜鱉蛇類皆因不屬於畜禽而無法進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就在《決定》發出第二天,深圳便發佈了《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該《徵求意見稿》不僅給出了禁食的“黑名單”,而且直接制定了可食的“白名單”:豬、牛、羊、驢、兔、雞、鴨、鵝、鴿及深圳市人民政府決定可以食用的其他家禽家畜,以及依照法律、法規未禁止食用的水生動物。

野生動物易攜帶細菌
應從源頭上切斷消費需求

在深圳禁食條例徵集稿附帶的相關說明裡明確表示:野生動物無論是保護類動物還是非保護類動物,都容易攜帶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容易引發疫病傳染。通過立法全面禁食,從源頭上切斷消費需求,是為了降低來自野生動物的疫病傳播風險、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黃沙水產市場店鋪售賣的各類海鮮

“我明確反對商業利用野生動物,因為這違背保護野生動物的初衷。”2月10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野生動物保護是一項公益事業,但在中國被當作產業來管理和經營,甚至有些人打著馴養繁殖的旗號,大肆從野外捕捉野生動物,再放入養殖場中偽裝後販賣。

在孫全輝看來,2014年農業部門公佈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共包括了159個動物品種,包含豬、雞、鴨、鵝、牛馬駝、羊和其他品種七大類,囊括了所有傳統意義上的家禽和家畜,足夠市民食用。

“這些種類已完全適應人工養殖,無論是飼養技術還是行業監管都相對完善,食用的安全性能夠得到充分保證。但是,我國發展特種經濟動物養殖的時間只有幾十年,這些動物沒有被馴化,我們對它們的認識和了解也非常有限,在疫病防控、飼養繁殖、行業監管等方面存在較大挑戰,食用這些動物自然風險較大。”

可設食用三級目錄
儘快明確野生動物概念

“對野生動物缺乏明確定義,這是當前的癥結所在。”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研究員胡慧建告訴記者,普通市民提及野生動物時,往往指脊椎動物,甚至只指哺乳動物,這就造成了普通人與專業人員理解中的巨大差異,“任何與管理和法律法規相關條款不明確的定義極易造成理解偏差,而在實際管理中造成混亂”。

胡慧建提出,按照現有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並沒有考慮到將野生動物與人工繁育動物區分,從而導致在法律實施和保護管理中,野生動物概念泛化,認為只要是家禽家畜外的動物皆為野生動物。“人工繁育成功的物種不應再稱為野生動物,而是人工繁育動物。”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海鮮店內售賣的蟹

楊朝霞則認為,野生動物的禁食問題應按照“禁食的動物”“可食的動物”“倡導不食的動物”的三分法進行分類施策,沒有必要一刀切禁食所有野生動物。

“家禽也有生病的,豬瘟、禽流感、瘋牛病,等等,難道平時也不讓吃豬肉、牛肉和雞肉嗎?”在他看來,像蝙蝠、穿山甲、果子狸等可能引發重大新型傳染病的物種應該納入“禁食名錄”。老百姓喜愛的跳跳蛙、甲魚等吃了很多年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會引發傳染病的人工繁育動物,則可納入“可食名錄”。至於其他既不屬於“禁食名錄”也不屬於“可食名錄”的動物,建議不明文禁食,但倡導人們不予食用。

養殖產業鏈深受影響
單龜鱉行業產值超403億元

事實上,禁食後受影響的不止是食客與食肆,還有上下游配套產業鏈。

據廣東省龜鱉養殖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廣東龜鱉養殖在全國中拔得頭籌,從業人員26.56萬,產值合計403.3025億元。從龜鱉的飼餵及捕撈工人、包裝運輸、用品製造商、飼料廠家到相關機械製造商,涉及產業極廣。

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被禁食,蛇和蛙還能吃嗎?

歇業的諸鑼記烤串

榕記董事長王國輝告訴記者,飼養蛇的農戶多來自貧困山區,是當地的重點扶貧項目。

“對於養殖不應該一刀切,應區別地對待。”國際龜類保護指導委員會委員史海濤贊成政策的出臺,可仍表示出擔憂,“比如巴西龜,被譽為100個最厲害的外來入侵物種,其養殖規模極大且成熟,如果限制交易,養殖戶可能會因為經濟利益大量放生、棄養,而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危險”。在史海濤看來,政府應提供1-3年的轉型退出機制。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張麗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