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蘇軾是宋代的大文豪,一生作詩詞佳作無數。余光中說,李白的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蘇軾的繡口一吐便是半個北宋王朝。可見蘇軾的文章,對於宋朝的重量。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在蘇軾的眾多佳作中,有一首詞特別著名,被譜成了許多歌曲進行演繹。這首詞就是赫赫有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蘇軾在中秋明月之夜,為懷念弟弟蘇轍而寫的。當時蘇軾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就自願去外地為官。說是自願,其實相當於被冷遇。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全詞借景抒情,以月表心,因為情感真實,格調高遠,再加上藝術構思新穎,成為了千古名篇。尤其是詞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幾百年來為人稱道,用來表達團圓相聚的願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但事實上這兩句詞,原本不是蘇軾直接創作的。而是化用了別人的詞句,成為了我們現在見到的樣子。這兩句詞原出於宋朝宰相寇準的一首詞,叫《踏莎行·寒草煙光闊》,也叫《陽關引》,因借用了《陽關三疊》的曲子。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寇準的原句是這樣的: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蘇軾的化用比寇準的原句表達的情調更深,氛圍更濃,在藝術塑造上,也更加含蓄,委婉中又能直觸人的心裡,語句音律也更有節奏感,語句本身也更加精簡凝練。再加上前面恢弘氣勢和浪漫情調鋪墊,讓這兩句詞順理成章,脫穎而出,流傳千古。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這就是對文學藝術超凡的掌控力和判斷力。可以化腐朽為神奇,藝術中叫“點石成金”。歷史上許多的詩人詞人,常常在前人平平語句中,加入有靈性的文字,最後起到了脫胎換骨的面貌。比如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就是化用李嘉佑的詩句,他只在李的詩句前分別加了兩組疊字,效果就全然不同了。還有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又是化用了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比前者更具畫面感,更有氣魄和文字表現力。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原創不是蘇軾,你知道里面的內幕嗎

這就是“點石成金”的藝術效果。同樣的意境,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藝術表現力,都會給予語句不同的生命力。在蘇軾的許多詩詞中,都運用了這一藝術手法,將漢字的文字魅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迴腸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