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好书不是花瓶,叶圣陶: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叶圣陶

不要再把头埋进天堂这类东西的沙滩里,而要使头自由,使这颗尘世头颅为尘世创造意义。——[德]尼采

好书不是花瓶,叶圣陶: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法国有一个藏书狂,名曰安利•鲁拉尔。他买起书来,总是一马车一马车地往家拉。好书越来越多,他常考虑购房存书,总共买了5栋房舍用来藏书。这么多书他自己根本看不完,但也绝不借阅给他人!他去世后,后人将其所藏之书廉价出卖,使得巴黎旧书市场价格一落千丈。

另一位悲剧制造者,是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银行家,名叫古拉皮纳。他总是将自己最贵重的书藏得很好,秘不示人,并全部运至里斯本市郊的一个小村子里,并盖了个书库珍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放在里斯本家中呢?

他答道,“朋友来访难免会借阅,大都一去无回,即使不借走,就这么翻阅,日久也会把书翻坏的。”古拉皮纳将书藏于郊外的“深闺”,自己也从不去阅读。这样,郊外的书库自然成了“书坟”,而主人则是名副其实的“守墓人”。

将书当“花瓶”的,不仅外国有,中国也并不少见。有一位小姐,出门必带一本精心挑选的书。不少朋友对她投以钦羡的眼光,赞她“藏书可观,好学不倦”。可她的答语却十分惊人:“才不呢!我带着书是给人看的。我每天拿着不同的书在手里,走在大街上,为的是调配衣服的色彩。”珍贵的书,只是用作装潢门面,委实太可惜了。

是的,书如果用做装饰,那就与书的本来用途背道而驰了。但如果只是死读书也同样是有害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在读书时能慎读精思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举一反三,就是将书读活了。这样就能将书本中的死知识,变成自己脑子里活的智慧。

正如叶圣陶先生诗中所说:“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可有的人却成了书的奴隶,这不能不令人痛惜。不顾实际、死啃书本的人,甘做书奴,他读书越多,就会变得越痴呆,深受书之害也就越深。因此,要善于驾驭书本,居高临下地读,而不要将自己埋进书本之中,被书淹没,你应占有书本,而不能为书本所左右、被它占有。有书就要去读,达到为我所用。

好书不是花瓶,叶圣陶: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最终能够应用,所以在开始学习时就要看清所学的知识能否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如果是脱离实际的学问,即使能做到精通,也毫无益处。因此,如果说读书是接受前人的知识;实践,可吸取鲜活的知识,并能将书本知识化为改造世界的能力。

要努力创造条件“行万里路”。多跑,多看,多调查研究,这就会扩大生存空间,了解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视野的扩大、实践知识的增加,两个领域的互补,必能激活思维,必有利于理论同实践的结合。

“读万卷书”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起来,是成功的法则。其实,对读书的理解程度,与读书人基础文化的高低,实践知识的积累多少,经历、见识的深浅极有关系。

清文学家张潮说得十分形象:“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因此,我们既要在书斋中攻读,也要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读活书,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生活之“书”,并将这些书与已有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好书不是花瓶,叶圣陶: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一个人要放开自己的手脚,伸长自己的触须,要对什么都有新鲜感,随时随地接受新的知识。在未知世界面前,要做个有心人。要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哪怕是不起眼的雕虫小技,你若眼疾手快,学到了它,也许哪一年哪一天就能用得上。

有一个年轻人,生性好奇,又很爱面子。只要碰到什么稀奇的绝招,或是听到有人掌握了一门奇特的技能,他都想去学上一招半式,以便回来可以在大伙面前露两手。

有一天,他听说有个奇人会杀龙,感到特别惊讶,打心眼里佩服这个人。“杀龙可是一门大学问啊,要是我能学上个一招两招的,说不准大家也会对我刮目相看啊!”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门手艺学会。

后来,他四处打听,到处寻找这位能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的寻找,他终于在一座深山里寻到了传说中的奇人。

经过漫长的3年,年轻人勤学苦练,把那些擒拿的动作操练了一遍又一遍,已经到了手到擒来的地步。他觉得自己已经学成了这门绝世的武艺,是回乡的时候了,于是,他拜别了师傅,下山去了。

回乡后,乡亲们问他学到了什么技能,他就连讲带比画,表演给大家看——怎样按住龙头,怎样骑上龙身,怎样把刀插入龙颈。他把自己一直反复操练的动作演示给大家看,心里非常得意。

正当他说得兴高采烈,表演得尽兴的时候,一位老人突然问他:“小伙子,你上哪儿去杀龙呢?”

“啊?!”他像被迎头浇了一盆冷水,这才醒悟过来:世界上没有龙,自己白白浪费了3年光阴,学的这一身绝技却毫无用处啊!

好书不是花瓶,叶圣陶: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有的人一辈子苦读诗书,皓首穷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到头来仍然是一个不明事理、一事无成的书呆子;有的人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一进入社会后就四处碰壁,不让人喜欢,时时处处不顺心。这些人盲目相信书本,在社会上照本宣科,亦步亦趋。殊不知,现实社会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简单套用书本知识根本行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