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宅在家裡讀《通鑑》•《資治通鑑》每日一故事之《昆陽之戰》

在許多次的漢莽戰爭中,司馬光先生為什麼要用較重的墨筆來記載“昆陽之戰”呢?似乎原因有二。首先,這是一場典型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其次,這不是一場普通意義上的戰役,而是一場關乎漢、莽雙方生死存亡、朝代更替的戰役。好了,我們從頭說起。

話說公元前四十八年,漢宣帝劉詢(劉病已)駕崩,漢元帝即位,王莽的姑母王政君被封為皇后,史稱孝元皇后或元后,外戚王氏集團開始形成。王莽幼年坎坷,父親王曼和兄長王永先後去世,由其叔父們撫養成人。為了能出人頭地,王莽努力讀書,把四書五經爛熟於胸。青年時期,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尊敬長輩,被譽為楷模。特別是對於擔任大司馬大將軍的大伯王鳳,王莽更是把他當做父親看待。王鳳病重的時候,王莽更是大獻殷勤,親熬湯藥,端屎端尿,不嫌髒不怕累。為了服侍王鳳,他甚至幾個月沒有梳頭洗臉,睡覺也是和衣而睡。王鳳被王莽的這種行為感動了,臨死之前,他向皇太后和漢成帝力薦王莽。公元前22年,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後轉升“射聲校尉”,開始進入專權的王氏集團。從此王莽踏入仕途。而後王莽青雲直上,可謂是仕途平坦。

宅在家裡讀《通鑑》•《資治通鑑》每日一故事之《昆陽之戰》

工於心計的王莽


王莽工於心計,博得了姑母和叔伯們的歡心,所以,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其叔父王譚、王商以及當時名臣戴崇、金涉等人聯名上書推薦,成帝下詔任命王莽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公元前7年1月(漢綏和元年十二月),王莽繼四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7歲,王莽開始掌握朝政大權。

王莽是繼他的叔叔伯伯后王家的第五個大司馬。為了使自己的名聲能夠超過叔伯們,王莽表面上表現的謙恭勤勞,一絲不苟地打理朝政,暗地裡瘋狂地網羅黨羽,培植自己的勢力。凡是來投奔他的,均照單全收,賜予官職。他還把封邑里的錢糧送給賓客,自己卻依然過著十分儉樸艱苦的生活。這樣,王莽大公無私、克己奉公、勤勞儉樸的名聲開始傳播開來。朝廷裡的大官都在皇帝面前稱讚王莽,他的賓客、名士也到處替他鼓吹。

但是好景不長,王莽擔任大司馬還不到半年時間,成帝便一命嗚呼。漢哀帝繼位,漢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母親丁太后兩族外戚得勢,王莽受到排擠,無奈之下只好稱病辭職,回到他的封國新都隱居起來。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王政君掌傳國玉璽,王莽重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年僅九歲的平帝即位,外戚丁、傅二家開始衰落,王莽重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身份獨攬朝政大權。

為了穩住自己在朝野的地位,再度登臺的王莽,開始拼命栽培親信,以各種各樣的手段籠絡和收買人心,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例如,他恢復漢朝宗室和功臣後代的封爵;增加太學生的名額以擴充太學,為儒生修築房舍等,得到許多官僚、貴族和儒生的擁護。有一年,有些地方發生旱災蟲災,王莽上書朝廷,表示願意獻地30頃,出錢百萬,發給農民。此舉使得廣大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公元1年,王莽巧施伎倆,鼓動親信上書,要求朝廷給他加官晉爵。當太皇太后王政君封他為漢公時,他又虛情假意,再三推辭。後來,勉強把封號接受了,可是賞給他的封地他卻故意推掉了。他說:“要等天下的百姓都家給人足,然後才接受增加的封賞。”因為王莽不肯接受封地,於是他的親信又鼓動官吏和老百姓,叫大家上書稱頌王莽的“功德”。據說當時上書的人竟達到40多萬,可見他的勢力和影響之大。

公元2年,發生旱災蝗災。王莽帶頭捐款一百萬錢,捐地三十頃,救助窮人。二百三十個貴族跟進,捐出大批糧食、土地,分給弱勢群體。民眾捕蝗蟲,按多少給錢。全國無災地區凡是財產不滿兩萬錢、受災地區財產不滿一萬錢的貧民,免交租稅。發生病害的地方,騰出大房子給病人醫治。一家死六人以上給葬錢五千,四人以上給三千,兩人以上給兩千。

公元4年(元始四年),王莽的長女王嬿(即黃皇室主)成了皇后,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此時王莽的野心已經極度膨脹,與漢平帝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公元6年2月3日,設計毒死漢平帝。4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劉嬰(號孺子)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政君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可王莽還不滿足,公元8年臘月(居攝三年十二月),王莽接受皇太子劉嬰(孺子嬰)的禪讓後稱帝,代漢建新,改元“始建國”,王莽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並改當年臘月初一為始建國元年正月初一,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

王莽廢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設安民縣,遷移窮人去住。沿途飲食以及到達之後所需的田宅器具耕牛種子等,都由官府供給或借貸。又下令在長安城中投資建設五個裡共二百個廉租房小區,供貧民居住。權勢開始向民生傾斜。王莽努力解決教育難題,擴大太學招生,太學生數量破紀錄超過一萬人。他還下令各地興建學校,讓更多的孩子讀書增長知識。《漢書·王莽傳》說,王莽在京城為學者蓋了一萬間房子,成立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對古典文獻有所專長的,都召到京師做研究,前後來了千把人,每天討論儒家學問。王莽還大抓意識形態建設,根據《周禮》精神,重訂車服制度,分等級確定國人的著裝、住房、器用、婚喪式樣,接著又下令對老人、兒童不加刑罰,婦女非重罪不得逮捕。一時之間,社會風氣大為好轉。逢到災害,王莽自動吃素,並赦免囚徒。

公元14年,王莽改元“天鳳”。

公元20年,王莽改元“地皇”。

王莽在歷史上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鉅奸”;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

新朝建國後,王莽曾試圖緩和社會矛盾,推行了一些列的改革措施,史稱“王莽改制” ,其中以解決土地和奴婢問題的“王田令”與“私屬令”為其核心內容。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覆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蝗災、旱災頻發,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反抗。

王莽想借對外戰爭來緩和國內的矛盾,這一來又遭到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擊。王莽又徵用民夫,加重捐稅,縱容官吏殘酷地對待老百姓,最後終於爆發了全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在眾多的農民起義軍中,有兩支最為突出,這就是威震山東的赤眉軍和縱橫中原的綠林軍。在農民起義蓬勃發展、王莽政權搖搖欲墜的時候,受新莽政權壓抑的原西漢王朝宗室劉玄、劉縯和劉秀兄弟等,也紛紛加入到綠林軍的行列。公元23年,綠林軍接連擊破了王莽的十幾萬荊州兵,又打敗了王莽的大將嚴尤、陳茂率領的另一支部隊。接著,綠林軍首領王匡指揮漢軍主力圍攻宛城(今河南南陽);王鳳率領另一支部隊攻下了昆陽(今河南葉縣北)、定陵(今河南舞陽北)和郾城(今河南郾城),給新莽政權造成很大的威脅。

王莽面臨北方赤眉、南方綠林兩大起義集團的進攻,日漸焦慮不安,北方的赤眉與南方的綠林軍,同為當時起義力量最強大的兩支軍隊。當初王莽認為赤眉軍聲勢更大,起義軍幾乎遍佈北方各州郡,覺得形勢更為嚴重,於是新莽王朝便把進攻的重點放在圍剿北方的赤眉軍,派出由太師王匡、國將哀章統率的精兵十餘萬用於對赤眉軍作戰。而以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他們拼湊的郡縣軍和臨時招募的部隊對付南方的綠林起義軍。嚴尤和陳茂統率這些軍隊作戰,王莽還不輕易授給他們兵符,每次行軍作戰必須先行上報,否則就會判以“弄兵”之罪。

當綠林軍殲滅了甄阜、梁丘賜軍,擊敗嚴尤、陳茂於南陽城下,接著劉玄稱帝,公開提出恢復漢朝,建立更始政權之後,王莽才意識到南方的綠林起義軍對新莽政權的壓力更大,因而決定轉移戰略重心,一方面將進攻赤眉的主力軍調到南方作戰;一方面緊急調集各郡兵力,準備徹底消滅綠林漢軍,於是,一場關乎漢莽雙方生死存亡的“昆陽之戰”拉開序幕。

《通鑑》簡約的記載了這場戰役:

三月,王鳳與太常偏將軍劉秀等徇昆陽、定陵、郾,皆下之。

王莽聞嚴尤、陳茂敗,乃遣司空王邑馳傳,與司徒王尋發兵平定山東;徵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備軍吏,以長人巨毋霸為壘尉,又驅諸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武。邑至洛陽,州郡各選精兵,牧守自將,定會者四十三萬人,號百萬;餘在道者,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夏,五月,尋、邑南出潁川,與嚴尤、陳茂合。

宅在家裡讀《通鑑》•《資治通鑑》每日一故事之《昆陽之戰》

昆陽之戰攻防路線圖


諸將見尋、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陽,惶怖,憂念妻孥,欲散歸諸城。劉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強大,併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勢無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陽即拔,一日之間,諸部亦滅矣。今不同心膽,共舉功名,反欲守妻子財物邪!”諸將怒曰:“劉將軍何敢如是!”秀笑而起。會候騎還,言:“大兵且至城北,軍陳數百里,不見其後。”諸將素輕秀,及迫急,乃相謂曰:“更請劉將軍計之。”秀復為圖畫成敗,諸將皆曰:“諾。”時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鳳與廷尉大將軍王常守昆陽,夜與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出城南門,於外收兵。

時莽兵到城下者且十萬,秀等幾不得出。尋、邑縱兵圍昆陽,嚴尤說邑曰:“昆陽城小而堅,今假號者在宛,亟進大兵,彼必奔走;宛敗,昆陽自服。”邑曰:“吾昔圍翟義,坐不生得以見責讓,今將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下,非所以示威也。當先屠此城,蹀血而進,前歌後舞,顧不快邪!”遂圍之數十重,列營百數,鉦鼓之聲聞數十里,或為地道、衝撞城;積弩亂髮,矢下如雨,城中負戶而汲。王鳳等乞降,不許。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不以軍事為憂。嚴尤曰:“《兵法》:‘圍城為之闕’,宜使得逸出以怖宛下。”邑又不聽。

劉秀至郾、定陵,悉發諸營兵;諸將貪惜財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敵,珍寶萬倍,大功可成;如為所敗,首領無餘,何財物之有!”乃悉發之。六月,己卯朔,秀與諸營俱進,自將步騎千餘為前鋒,去大軍四五里而陳;尋、邑亦遣兵數千合戰,秀奔之,斬首數十級。諸將喜曰:“劉將軍平生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且復居前,請助將軍!”秀復進,尋、邑兵卻,諸部共乘之,斬首數百、千級。連勝,遂前,諸將膽氣益壯,無不一當百,秀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易之,自將萬餘人行陳,敕諸營皆按部毋得動,獨迎與漢兵戰,不利,大軍不敢擅相救;尋、邑陳亂,漢兵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伏屍百餘里。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赴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渡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不可勝算,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士卒奔走,各還其郡,王邑獨與所將長安勇敢數千人還洛陽,關中聞之震恐。於是海內豪傑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漢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於天下。

這段記載翻譯成今天的語言,大意是這樣:

三月,王鳳和太常偏將軍劉秀等率領漢軍攻掠昆陽、定陵、郾等城,都予攻克。

王莽知道了嚴尤、陳茂失敗,就派遣司空王邑乘坐傳車急速出發,和司徒王尋一起發兵去平定崤山以東地區。同時徵召通曉六十三家兵法的人為軍官,任用巨人巨毋霸為壘尉,又趕來虎、豹、犀、象等猛獸以助軍威。王邑到了洛陽,各州郡選派精銳的士兵,由州郡的長官親自帶領,定期會集起來的有四十三萬人,號稱百萬;其餘的正在路上走,旌旗、輜重千里不絕。夏季,五月,王尋、王邑離開潁川南下,同嚴尤、陳茂會合。

漢軍的將領們看到王尋、王邑兵多勢眾,都往回跑,進入昆陽城,驚慌不安,擔憂老婆孩子,想從這裡分散而到其他城邑去。劉秀對他們說:“現在城內兵、糧既少,而城外敵軍又強大,合力抵抗敵軍,也許可以立功;如果分散,勢必不能一一保全。況且劉部隊還沒有攻下宛城,不能前來救援;假如昆陽被敵軍佔領,只要一天的功夫,我軍各部也就都完了。現在怎麼能不同心膽,共舉大業,反而想要守著妻子財物呢?”將領們發怒說:“劉將軍怎麼敢這樣說!”劉秀笑而起身。正在此時,偵察的騎兵回來,報告說:“敵人大軍即將來到城的北面,軍陣達幾百裡,看不到它的尾巴。”將領們一向輕視劉秀,到了這樣緊急的時候,才互相議論道:“再去請劉將軍謀劃這件事。”劉秀又給將領們描述成敗因素,將領們都說:“是的。”這時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劉秀讓王鳳和廷尉大將軍王常守衛昆陽,自己夜裡同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人騎馬馳出昆陽城的南門,在外面收集士兵。

當時開到昆陽城下的王莽軍將近十萬,劉秀等人幾乎不能出去。王尋、王邑縱兵包圍昆陽,嚴尤向王邑獻策說:“昆陽城小而堅固,現在假冒皇帝名號的劉玄在宛城,我們大軍迅速向那裡進兵,他必定奔逃;宛城方面的漢軍一旦失敗,昆陽城裡的漢軍自然向我軍降服。”王邑說:“我以前圍攻翟義,因沒有活捉住他而受到責備,如今帶領百萬之眾,遇城而不能攻下,這就不能顯示軍威了。應當先攻陷屠殺此城,踏著血泊前進,前歌後舞,難道不痛快嗎?”於是把昆陽包圍了幾十重,列營上百個,鉦鼓之聲響徹幾十裡,還挖掘地道,用戰車撞城;用許多弓弩向城內亂射,矢下如雨,城內的人為了躲避飛矢,揹著門板出外打水。王鳳等乞求投降,不被理睬。王尋、王邑自以為片刻就可成功,不擔心軍事上會出其它事故。嚴尤建議說:“《兵法》上寫著:‘圍城要留下缺口’,應讓被圍之敵得以逃出,從而使圍攻宛城的綠林軍害怕。”王邑又不聽取這個建議。

宅在家裡讀《通鑑》•《資治通鑑》每日一故事之《昆陽之戰》

光武帝劉秀


劉秀到了郾、定陵等地,調發各營的全部軍隊;將領們貪惜財物,想要分出一部分兵士留守。劉秀說:“現在如果打垮敵人,有萬倍的珍寶,大功可成;如果被敵人打敗,頭都被殺掉了,還有什麼財物!”於是徵發了全部軍隊。六月己卯朔(初一),劉秀和各營部隊一同出發,親自帶領步兵和騎兵一千多人為先頭部隊,在距離王莽大軍四五里遠的地方擺開陣勢。王尋、王邑也派幾千人來交戰,劉秀帶兵衝了過去,斬了幾十人首級。將領們高興地說:“劉將軍平時看到弱小的敵軍都膽怯,現在見到強敵反而英勇,太奇怪了!還是我們在前面吧,請讓我們協助將軍!”劉秀又向前進兵,王尋、王邑的部隊退卻;漢軍各部一同衝殺過去,斬了數百上千個首級。漢軍接連獲勝,繼續進兵,將領們膽氣更壯,沒有一個不是以一當百。劉秀就和敢於犧牲的三千人從城西水岸邊攻擊王莽軍的主將營壘。王尋、王邑輕視漢軍,親自帶領一萬餘人巡行軍陣,戒令各營都按兵不動,單獨迎上來同漢軍交戰,不利,大部隊又不敢擅自相救;王尋、王邑所部陣亂,漢軍乘機擊潰敵軍,終於殺了王尋。昆陽城中的漢軍也擊鼓大喊而衝殺出來,裡應外合,呼聲震天動地;王莽軍大潰,逃跑者互相踐踏,倒在地上的屍體遍佈一百多里。適值迅雷、大風,屋瓦全都被風颳得亂飛,大雨好似從天上倒灌下來,水暴漲,虎豹都嚇得發抖,掉入水中溺死的士兵上萬,河水因此不能流動。王邑、嚴尤、陳茂等以輕騎踏著死人渡過水逃走。漢軍獲得王莽軍拋下的全部軍用物資,不可勝計,接連幾個月都運不完,有些餘下的就被燒掉。王莽軍的士兵奔跑,各還故鄉,只有王邑和他帶領的長安勇士幾千人回到洛陽,關中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驚懼。於是海內豪傑一致響應,都殺掉當地的州郡長官,自稱將軍,用更始年號,等待更始皇帝的詔命;一個月之內,這種形勢遍於天下。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祖籍章丘龍山鎮平陵城,生於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縣東),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新朝的建立者,史書中稱之為“建興帝”,也稱新始祖高皇帝、新太祖等,簡稱“新帝”。

昆陽之戰是新漢這兩大勢力的大決戰,是兩大勢力鬥爭的分水嶺。戰役的結果是八九千昆陽守軍頂住了王莽四十三萬但號稱百萬大軍的進攻,劉秀以精兵三千突破敵人中堅,取得了全線勝利。這次戰役動搖了新朝的統治,奠定了劉秀建立東漢的基礎。三個月後,公元23年(新莽地皇四年)10月6日,起義軍攻入常安(即長安),王莽在亂軍中被商人杜虞所殺,終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王莽自漢哀帝駕崩之後實際掌握朝政大權,至地皇四年覆滅,王莽在位共15年,前後執掌天下共20年之久。

“昆陽之戰”是中國古代戰爭歷史上弱軍戰勝強軍的著名戰例。毛澤東主席曾多次提到過它。在《論持久戰》中,毛主席說:“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現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而益信。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晉楚城濮之戰,楚漢成皋之戰,韓信破趙之戰,新漢昆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吳魏赤壁之戰,吳蜀彝陵之戰,秦晉肥水之戰等等,外國如拿破崙的多數戰役,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內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都是先以自己局部的優勢和主動,向著敵人局部的劣勢和被動,一戰而勝,再及其餘,各個擊破,全局因而轉成了優勢,轉成了主動。”這裡所說的主觀指導,就昆陽之戰而論,最突出的教訓就是莽軍主將剛愎自用,驕傲輕敵。由於主觀指導錯誤,於是出現了決策上的諸多失誤:一是不採用聲東擊西的靈活戰術,意氣用事地一味強攻,從而錯失戰機,給對方增援造成了機會。二是重重包圍不留缺口,也不許投降,必欲屠城,置對方於死地。這種策略不僅不利於消滅敵人,反而犯了兵家之忌,即《孫子·九地》所謂“投入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昆陽之戰的漢軍是臨時湊合的,戰鬥力和凝聚力都很有限,而今被置之於無路可走的死地,這就使得他們迫不得已地加強團結,聽從指揮,拼死奮戰,提高了戰鬥力。三是輕敵,盲目用兵,使劉秀三千人的敢死隊突破了中堅,導致了全線崩漬的慘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