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为何不回东北而西逃陕西?

圆梦人A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说到底是他满人对大华夏的统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他满清在大华夏统治小三百年的时间,虽然瞅着时间不短,但汉人反抗他一直贯穿头和尾,就没有歇过,都有点你方罢唱俺等场的感觉,就这时局在历史上都少有。

所以这事说道根子上,就是满人对汉人的极度不信任,这就造成了满清这路不好走的现状。开头还仅限于在朝堂外边双方对峙,而到了八国联军这事,对峙的情况已经发展到了朝堂上。

再有这八国联军进北京这事,把这矛盾就摆在了场面上喽,这就把个慈禧架在了火上烤。

所以啊在回答这问题的时候,咱的瞅瞅满清当时的现状是咋样的?再回答题主的问题,这就有谱了。

满清的时局

满清到了嘉庆,道光的时候,那国力衰退的都不在点上,加上那大鼻子洋鬼子打知道地球上有个大华夏开始,他就想着撩你一把。

你国力都衰退的看不到底了,他撩不死你他就不是洋鬼子,那个时候满清的弱点就更那筛子似的,满身都是,让那洋鬼子摸的还门清。

您比方说贪腐,那都烂到了家,道光的时候,那户部直接管理的国库,账面一瞅有一千二百一十八万两的雪花银,实际点库,俺里个去啊,就剩下二百九十三万两,它还不到。

九百二十五万两这都那去了?被偷了,被自己人偷了,按照大白话讲,这是被监守自盗了。而且还不是一个人干的,是从上到下一个不落的全粘。

估计说道这里,就有人要插嘴了:“他们就不年年审核?”

审啊!咋就不审!这上边一来查库,得,库官自己个掏三千两出来,在往下少了的凑三百两出来,给那些个这大人,那小人得,封个红包啥的,过过场子就得了。

您自己个瞅瞅,这手都伸到了国库里边了,这外边那叫更烂,堪称腐烂。老百姓能有个好?快拉倒吧,啥盛世,啥中兴的,您还是洗洗睡吧,这不就胡咧咧吗?

最后咋整了?和稀泥呗!

那最下边最底层的库兵,要么流放要么剁了脑袋,家口也吃了挂劳了。可回头您瞅瞅那当官的,罚银了事,从嘉庆五年开始,最大的那库官您在库官的位置上呆着,这罚银是每月一千二百两,管库的那大臣每月罚五百,负责查库的,每查一次罚六千,如果这些人有已经挂了的,得,您还能捞个便宜——减半!

四十多年的时间,就干这个活的就有三百二十多个,就这皮不疼肉不痒的罚完了事。回头他们还是会接着玩,所以满清完蛋那是早早晚晚的事。

这还不算,那卖官买官那都是明码标价的,一个知州您想捞个候补,一万多两的碎银子往户部衙门口一搁,得,您这就算捞上了,人家把这事叫的也文雅,那叫捐官。

那年月整捐官的人他也多,过了年初二大早上的开始排队,到了晚上这事都弄不完。

就这局势,有那有远见的,看不下去了,这就提出了个人主张,有搞维新变法的,有扶清灭洋的,还有那更干脆的,举着旗杆造反,把你这满清砸了换一个天试试的。

可这结果呢,满清一概不接受,还是维持着老样子,祖宗之法不可废,得,您这不接受革新,等着的只有下垃圾桶玩了。

那帮子搞维新变法的扶清灭洋的帮着满清把那造反的一个个都灭了,回头发现自己的主张还是没人搭理,绝望了,这就出现了慈禧外逃搁西安跑的戏码。

慈禧的选择

咱先瞅瞅慈禧在大华夏能往那个方向跑,首先是东北那嘎达他的老家,再有就是南方鱼米之乡,还有那贫瘠的西部。

咱先说这东北老家,这地界绝对不行,政治和时局都不符合要求。

慈禧是啥呀?满清的实际统治者,大华夏的地界上不知道光绪,还有不知道慈禧的?想多了吧!就你作为满清的实际统治者,人家都打到了家门口了,你自己个撅着屁股往东北老家跑?几个意思?

大华夏不要了?按照您那祖宗之法,这是要甩锅不干了,回家养老?得,就冲这想法,大华夏那就要引发大地震了,本来想要造反的人就多,你这么一闹,老百姓觉得这不跟着闹,就真的完了,这后果堪比那太平天国运动了。

这是政治,那么局势呢?这东北老毛子早就垂帘三尺,想法设法的想把这东北吞到肚子里,那个时候东北这地界即有满清的兵,他更有老毛子的兵。所以您就算是窜过去了,老毛子绝对开心死了,他一准就把这慈禧给笑纳了,回头满清那位儿就有人顶了她,哭都来不及。

这就叫羊入虎口啊!

当然您还不能忽略屁股后面追的那八国联军,您这退慢了,就绝对有被拿下的危险。毕竟老慈禧走的时候,那是拉家带口的不是。

再有这南面。

你就别想了,满清历来对南方的控制力就差,开头有吴三桂捣蛋,中间有白莲教玩命,后有太平天国跟你死磕。你慈禧敢往这头跑,他们都恨死你了,你不就是找死吗?

加上那东南互保协议,人家蹲在这地的大臣们已经明确的告诉你慈禧,你的事俺们不掺和,你自己个想咋玩就咋玩,俺们看着就成。

那晚清的名臣张之洞不就说了:“坐拥东南,死不奉诏!”其实这也是汉人大臣对满清不满的一个宣泄,抱着你的祖宗之法尝尝这恶果。

好吧,从地图上瞧,这就剩下西安这嘎达了。

因为这嘎达是在咱大华夏的腹地,您八国联军再强悍,敢往内地跑,没有后勤供给,就你那几头蒜,塞牙缝知道不!

说道这里,有人就说了:“瞧人家八国联军打过来势如破竹啊!打你个西安,那不是砍瓜切菜一样!”

你快拉倒吧,八国联军如果没有充足的后勤供应那弹药,他手里的枪那就是烧火棍,子弹打完了,让他原地蹦跶蹦跶嘚瑟嘚瑟。

咱大华夏看不惯满清的人多,但瞅不惯洋鬼子的更多,你试试他要是敢往内地跑,相信连裤子都不会走出来,全得埋到里边去。

“满清他敢吗?”

呵呵!你回头瞅瞅,问问那八国联军的头头它敢吗?别忘了满清在大华夏设立的十四个驻防点,西安就是其中一个。辛亥革命的时候,就这地的八旗驻兵可是抵抗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您自己个想去吧!

所以,这慈禧摸着地图,她就知道就只剩下一个方向可以窜的了——西安。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我是大史官,我来告诉你“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慈禧和光绪帝为什么不回东北反而西逃至陕西?”

为了回答题主的问题,我们首先得分析一下当时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清朝所处的周围形势是怎样的。当时,八国联军是从天津由东向西进攻京城,因此,慈溪太后是不可能向东逃跑的,如果向东就不是逃跑了,是要和西方列强干仗了,这仗肯定是干不过的,慈溪自然会被联军抓住,这等于是自投罗网,慈禧不至于这么傻吧!所以,慈禧是不可能向东逃跑的。

不能向东跑,向南跑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向南也不行!因为当时南方向来就是反清基地,而且当时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且南方各省和外国列强已经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自然也不会派兵支援慈禧。所以说,向南也不是最佳的逃跑方向。

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向东北方向逃回老家呢?

其实,八国联军侵华时最早沦陷的不是京城,而且东北。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沙俄就以保护俄国侨民为由出兵东三省,占领了东三省各地的战略要地和各铁路要道。沙俄对我国东北已经觊觎很久,早就想将其纳入自己版图啦。如果慈溪是向东北逃跑的话,必然会被俄军抓住,割地赔款自然是少不了的,东北三省可能就会落入俄国手中。所以,往东北方向也是自投罗网。

因此,慈禧只能向西逃跑,但是慈禧天皇为什么要逃到陕西西安呢?

从清朝版图上来看,西安地处大清国土的中心,向西走仍然处在大清朝的势力范围内,而且还可以纵深发展。从形势上来看,八国联军如果也继续深入,那么“东南互保”的南方各省也不会坐视不理,否则他们可能会腹背受敌;从八国联军的军事力量来看,西方列强军事主力是军舰,他们不可能放弃水路进攻,改为陆地战的,否则西方列强的武器优势就显现不出来了。

另一方面,晚清时期,无论是军阀还是政治人物,都怕西洋人,都不敢和洋人打仗,而且打野打不赢。但他们内斗却个个在行,慈禧太后对付国人是自有一招,让他们打洋人他们自然不敢,让他们反对慈禧,他们同样也未必敢。所以,慈禧只能往西逃,而且还是最好的选择,自然不会往东北方向逃的!


大史官


本打算看看在美食版块大家有什么好吃的,好对付一顿午饭,竟然刷到了历史。。。

我不知道这里面的内在关系,就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一下吧。


东北作为大清的龙兴之地。位置相当特殊,也许是我们看中国地图太久。如果盯住局部的话就明白,东北其实是一个突出部,夹于沙俄和日本势力范围之内。往东北跑,那是不想活了。


其次东北三省在满清时代很长时间内是一种半封闭的状态,除了几个将军,并不能为流浪政府提供有效的支持。所以东北在实际上象征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为什么往陕西跑?


这个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从北京到山西再到陕西是一步一个坎。太行山、吕梁山、黄河都是在古代难以逾越的天堑。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有人说,民族危难时,往往是山西陕西挺身而出,慈禧是、我军也是。


陕西这个地方虽在西北,但是又富饶的关中平原,同时还连接着西南的战略纵深。是战略要地,如果陕西拦不住,那就还有成都。所以他只能往这里跑,最安全,也是最稳妥的。


从北京到山西再到陕西再到成都这是不一条黄金线路,进可反击,退可自保。名垂青史啊。


短刀客


有网友问: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为何不回东北而西逃陕西? 这就要说我们的历史书问题了,对八国联军战争同时,俄罗斯出动17万大军入侵东北说的太少了,很多网友都不知道这个事情。

从1900年6月,一直战斗到1900年10月,经过4个月战斗,17万沙俄大军夺取了整个东北。清朝在东北驻防的所有精锐部队,一共6万军队全军覆没。

而八国联军战争是1900年5月-9月,也就是说慈禧和光绪根本不可能逃亡东北。因为东北也已经失守了,在北京附近是5万八国联军,在东北是17万沙俄军队,可以说是东北的列强恶狼更多。

唯一安全可以逃亡的地方实际上,就剩下了西安。在西北清军还有一点实力可以保护慈禧。但是1900年的两场战争,彻底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如果没有1900年的这2场战争,清朝很难在1911年最后灭亡。

首先是17万俄军将清朝唯一编练好,保持战斗力的4万东北驻防八旗军全部歼灭了。连同八旗最后可以打仗的大批中级军官全灭,造成了战斗力断层,短时间内再也无法恢复。

第2个点,就是清朝当时的中央军武卫军,武卫军5个军,4个军全灭,就剩下了躲避在山东的袁世凯武卫右军还存在,也就造成了最后清朝北洋新军全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导致袁世凯彻底做大。


深度军事


东北至辽东是慈禧与光绪祖先的“龙兴”之地,满清入关以后,对于自己几十万人能否征服过亿人口的明朝甚为忧虑,时刻准备着跑回老家。

等满清站稳脚跟后,自然对自己的“龙兴之地”严加看护,在1638年,顺治三年,多尔衮颁布了“禁边令”,并且修筑了隔离墙,先挖八尺深的壕沟,旁边种上柳树,再用藤条把柳树连接起来,绵延1300多公里,这条边界墙又叫“柳条边”。

“禁边令”实施的后果就是东北人口急剧下降,从明朝末年的三百多万,逐渐减少到清初的一百多万人。地广人稀,守不住东三省。

祸不单行,17世纪的大清偏偏遇到了迅速向东扩张的俄国。

俄国起源于1294年的莫斯科公国,最初隶属于金帐汗国,蒙古人需要有一个国家出来做代理人,管理众多公国,并且负责收税,莫斯科公国很荣幸担当了此项任务。



伊凡三世在位期间,统一了亚罗斯拉夫、罗斯托夫、诺夫哥罗德公国,结束了金帐汗国二百年的统治。

瓦里西三世主政时,又进一步统一了周边所有的公国。

1533年,北元和钦察汗国的灭亡使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权力真空,俄国迅速越过乌拉尔山东扩。

1652年,顺治元年,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清廷隐忍,以防守为主。

1685年,康熙平定三藩之后,决定对沙俄开战,1686年,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了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北部为界。

到了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双方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双方平等确定了双方边界。俄国面对强大的清帝国,无计可施,东扩受阻。

俄国重回西部,继续扩张。

1700年,彼得大帝与瑞典争夺芬兰湾出海口。

1768——1791年打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北高加索、乌克兰、克里米亚,获得了土耳其海峡的出海口。

1855年,英、法、奥斯曼帝国击败了俄国,挫败了俄国夺取黑海的努力。


此时,俄国有把目光转向了东方,因为东方大国经过鸦片战争后,积贫积弱的本质暴露无遗。

1858年——1860年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使俄国获得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并且获得了太平洋的天然良港——海参崴,随即更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扩土”。

1894年甲午海战,中国败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属岛屿,割让“龙兴之地”辽东半岛。

眼看日本不断崛起,企图独占东北,李鸿章愤愤不平,又使出了了多年与列强打交道练出的绝招——以夷制夷。

李鸿章打算在东北引入俄国势力,俄国人表现也不错,他也不想日本人在东北一家独大,就联合德国和法国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方法就是让清廷出银三千万两赎回了辽东。

这样一来,清廷上下觉得联俄抗倭这一战略可以实施。于是就派李鸿章借机给尼古拉二世加冕祝贺的机会,出访俄国。李鸿章与尼古拉二世签订《中俄密约》,清廷允许俄国修建经过黑龙江、吉林到达海参崴的铁路,做为回报,俄国承诺发生战争时,帮助清廷运兵。



西欧诸国不想在华利益受损,争相邀请李鸿章访问本国,李鸿章接着开始了一年多的西欧游历。

俄国目的达到,短短的4年蜜月期之后,俄国人翻脸,一方面加入瓦西德率领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一方面又独自行动,派出13万人的部队从瑷珲、旅顺、双城子、伯口四面出击,三个月之后占领东北全境。


1901年,《庚子条约》签订,按照约定,俄国人必须撤出在东北的军队,但是俄国人赖着不走,直到四年之后,英日联盟建立,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撤军。俄国人走了,接下来就是日本人控制东北。

从这里可以看出,1900年慈禧逃出北京城的时候,老家东北已经物是人非,想回也会不去了。

那向南逃跑怎么样?不行,南方诸省,洋人的势力更强大,并且此时南方江浙、山东各个大员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推行《东南互保条约》,在洋人坚持要惩办祸首的呼声下,向南走,无异于羊入虎口。

所以,慈禧只能西逃。


品读春秋001


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紧逼北京,慈禧太后知道联军到来,顿感大势已去,要跳水殉国。辅国公载澜拉住慈禧,不要她跳水,建议她出京避难,再图后事。慈禧这才慌忙带着光绪皇帝西逃,随行仅一千余皇族和侍卫,狼狈至极。

慈禧太后出逃之时,八国联军已攻至东直门,慈禧太后只有从相隔最远的西直门逃跑。由于逃得太仓促,慈禧的逃跑路线并没有确定下来,而是一路走一路选择往哪里逃跑。

慈禧最初的逃跑路线是一路往北,到达了昌平才做了短暂的停留。从这里看,慈禧最初的逃跑方向其实是和咸丰皇帝“北狩”方向是一致的,即很有可能是想逃往热河,因为那里距离京城还有一定距离,可以避险。实在不行,还可以逃往东北或者蒙古,选择的余地也比较大。此外,热河还有清朝的行宫。

不过,当时又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是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时发生的,只是由于历史宣传较少,不怎么为人所知。那就是:沙俄正在侵略东北,且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东北。

早在1900年6月的时候,随着八国联军进攻天津,沙俄就在东北陈兵十几万,企图趁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进攻东北。1900年7月,沙俄13万大军南侵,清朝在东北的9万大军全军覆没,黑龙江将军殉国。到了慈禧逃跑的8月,沙俄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东北。两个月后,即1900年10月,沙俄攻入盛京,东北全部沦陷。

所以,当慈禧逃往昌平的时候,是不可能再往热河逃了,因为沙俄已经开始进占东北,而热河距离东北特别近。如果慈禧再逃往热河,很有可能被继续南侵的沙俄军以及北追的八国联军围歼。热河都不能去,慈禧自然更不可能去东北直接撞入沙俄手中了。

最终,慈禧选择折向西边逃跑,以避开八国联军和沙俄的兵锋。慈禧先是逃到了山西,并通过山西逃到了陕西。当时的西安相对安全,且总督是旗人,慈禧的逃往之路才告一段落。


苏绽


网络上有个段子,说中国民间美食界有四大天王,分别是诸葛武侯北伐、大明太祖讨饭、乾隆皇帝南巡、慈禧太后西逃,分别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民间美食届的商家提供了炒作的平台。前三人的活动路径都可以理解,唯独慈禧太后的西逃让人很费解,难道慈禧老太婆除了往西逃命外,她就没别的去处了么?


是的,从当时的时局来看,除了往西,她还真的没别的地方可以逃了……


首先是往北,也就是回东北老家。这是一条死路,真的会“死人”的路。

其实慈禧太后曾经往北逃过,就是英法联军进北京时,他随咸丰皇帝北逃承德。但那一次是咸丰皇帝的选择,当时慈禧是贵妃,跟着走而已,没有选择权。这一次八国联军进北京,已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因为当时沙俄势力已进入东北,并且还在东北修了中东铁路。而沙俄又是八国联军之一,派了十七万大军入侵中国东北。(是八国联军中派遣兵力最多的国家)

这十七万老毛子从三面入侵东北,把清军驻守东北的旗营兵全部消灭,硬是从黑龙江一路杀到了旅顺口。在当时,像张作霖、冯德麟这样的胡子(土匪)都没少跟俄国毛子干仗。那么这群祸害东北的老毛子是被谁赶走的呢?别惊讶,是被小日本赶走的。日本鬼子赶走了老毛子,然后他们留下来了。

因此,慈禧太后还敢再去承德,继而出关到东北,不仅回旋余地小很多,而且还有可能被沙俄活捉。搞不好就是一杯毒酒赐死!



那么往南呢?对不起,东南几省督抚已经与英国签订了东南互保。慈禧当时还不清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的目的,让她往南,她还没有那个胆子。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互保是六月份签的,而慈禧是八月份出逃的。当时清政府要求南方各省勤王,南方督抚纷纷私下里和列强签订互保条约,都不奉诏。因此东南互保的内容,慈禧是知道的。但是当时北京已经失控了,慈禧拿这些南方督抚也没有办法。后来慈禧对互保的几个人恨得牙痒痒,想报复。只不过李鸿章、刘坤一(两江总督)、许应骙(闽浙总督)都在慈禧回銮前后去世了,逃过了一劫。

那么往东逃呢?别闹了,八国联军就是从东面来的,往东就是送死。这样算下来,慈禧就只有往西一条路可选了。



据记载,慈禧从德胜门逃出北京城,走的是居庸关、怀来,张家口一线,她在这里也停留了一些日子。很明显,她在考虑去哪,在想要不要去承德,毕竟去过一次。但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山西,继而再去西安,在西安重建统治中枢。在当时,去西安起码有两个好处。

第一、西安并不属于列强的势力范围,去了西安就有与八国联军谈判的资本。

第二、西安还有清军驻西北的旗营兵,虽然战斗力不强,但有也总比没有强。

巧合的是,当年甲午战争期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的迁都地点也是西安。维新派认为与其赔两亿两给日本,还不如迁都西安!跟日本人打持久战,还特么不信了,小日本他还能打到西安?结果这份上书被弃与一边,没有采纳。然而仅仅过了五年,慈禧太后就被赶到了西安。

这就是典型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嘛!当年若是跟日本硬气一点,打赢了战争,哪有后来的连锁反应,搞得戊戌变法、庚子国难一起扎堆的来。这当年不愿意到西安吃苦,后面还是要吃苦。逃不掉的命数……


Mer86


不逃回东北的原因主要是此时10多万沙俄大军正在入侵东北,跑去送死吗。二是慈禧必须逃到一个能掌控局势的地方。

1891年2月,沙俄决定修建通向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同时开始规划一条穿越东北的支线铁路,以便更好的控制吞并东北。

1896年,沙俄借甲午战争之机通过借款等方式迫使清政府接受了沙俄在东北修建铁路的要求,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于1897年开工,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沙俄将此视为入侵东北的良机,沙皇一方面派少量军队参加八国联军,一方面迅速抽调了13.5万大军以保护中东铁路的名义入侵东北,并大肆屠杀驱赶沙俄境内的中国人,制造了海兰泡惨案等事件。

慈禧逃离北京之时,沙俄军队正在东北烧杀抢掠,东北全境都处于沙俄威胁之下,慈禧要是逃回东北,正好羊入虎口。

另外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不同,此时清政府对地方督抚的控制能力已经大为下降,慈禧必须到一个相对安全,而且利于控制局面的地方。相比地处一隅的东北,西安地处腹地,可以辐射陕甘、四川等地,显然更合适。而且西安有潼关之险,后面还有四川可退,所以慈禧选择西逃西安也就不奇怪了。



入侵东北的沙俄军队


海兰泡惨案


不沉的经远


说到慈禧和光绪的逃跑路线,那可是大有讲究。

试想,今天我们出门旅游,还要查地图选路线,平民百姓尚且如此,那贵为九五之尊的慈禧和光绪就更应该好好琢磨一下逃跑路线了。不仅是慈禧和光绪要看,好吧主要是慈禧在看。还要文武大臣帮忙一起看!

那么,看来看去,为什么要选择西去而不是回老家东北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北方:长城以北尽为沙俄所有

19世纪末,沙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了一个罪恶的旨在瓜分我国的“黄俄罗斯”计划,此计划从新疆清俄边境的乔戈里峰直到海参崴划一条直线,将此以北的土地全都划归俄罗斯。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从1891年开始,沙俄开始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意图将侵略的魔爪向我国延伸。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沙俄签订《中俄密约》,沙俄获得中东铁路的修建权,势力开始延伸到东部腹地;

1896年开始,沙俄开始向外蒙古渗透,各种探险家、考察队、资本家蜂拥而至。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使其在外蒙古拥有税收、采矿等种种特权;

西北方向,1898年,沙俄从清朝国手中夺去大部分帕米尔高原。

1900年7月,借八国联军入侵之机,沙俄制造了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随即沙俄开始多路入侵东北,1900年10月1日,沙俄占领东北全境。

此时的慈禧一行,要是向东北跑,那就是自投罗网。

事实上,除了东北,正北的蒙古、西北的新疆,都在沙俄的控制下,慈禧向北无路!

2、南方:东南互保和英法入侵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清朝的狂潮,除了沙俄占据东北,英国控制了长江流域;法国控制了云南两广;日本控制了宝岛福建;德国控制了山东。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兴起,英国深恐义和团南下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便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和列强合作,经买办官僚盛宣怀的牵线策划,再由上海道余联沅出面,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地区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内地地区归各省督抚保护。

此举让东南各省事实上脱离清朝的控制。

等到慈禧向11国列强宣战后,此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铁路大臣盛宣怀及山东巡抚袁世凯,立即和各参战列强达成协议,这就是“东南互保”事件。

东南互保的根源,是太平天国运动导致大量的汉族官僚崛起,他们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然也就具备了和清朝叫板的资本。针对这一事件,慈禧无力阻止,只能听之任之!

东南互保的省份包括山东、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这些地方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已经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且有列强势力的参与,慈禧是万万不能去的!

3、向东:八国联军自东边来!所以万万不能去!

所以慈禧能去的,就是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留下的一片区域:


1900年7月21日,慈禧携光绪、隆裕皇后及大阿哥溥儁等出神武门,经德胜门,自南口越居庸关“西巡狩猎”。经怀来、宣化、大同、怀仁、阳明堡、沂州、太原、祁县、平遥、霍州、平阳、临晋、蒲州、潼关、华阴、华州、渭南等地,于1900年7月4日抵西安府,前后历两月有余。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八国联军自东而来不能迎头跑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携带者光绪开始了漫漫的逃亡之路。慈禧当时的逃亡线路是,8月15日出北京进入河北张家口,一路向西进入山西太原,在太原休息了20天左右,直到10月26日抵达陕西西安。慈禧一共跨越4个省市,长途跋涉1100余公里(现在的路程,当时交通没有这么发达可能更长),历史2月有余,完成 没有了这次历史性的逃跑。

大家都知道,八国联军当时是从天津大沽口登陆的,从东面而来慈禧肯定不能向东跑,不然会跟联军迎头撞个满怀。往南其实也不能选,首先往南跑得话同样会经过一部分联军控制区域,此外南方各省当时有一个互保协议,不会管慈禧的死·活,只要联军不往南打。往北跑的话,北方没有那么好的经济基础,对慈禧的生活没有好的保障。

陕西有着丰厚的经济优势

10月26日,慈禧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目的地西安,时值下雨,陕西的官员强令百姓在雨中下跪迎接慈禧的到达。此外,当地官员为了给慈禧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将巡抚衙门北院修建一新作为行宫,但是慈禧到达西安的时候没有完工,就先暂住陕甘总督府的南院。据统计,陕西巡抚为修建北院行宫花费白银29万两之多。


慈禧出逃西安,将北京的时候交给奕䜣全权操办,等到1901年10月6日,慈禧接到一个好消息——可以回家了。于是她下令回京沿途所经之路需要黄沙铺地,每隔60里路设置一个行宫,走的时候慈禧坐着八抬大轿,几千两马车,载着陕西人民的敬意(70万两白银和财物)风风光光的踏上了回家的路。从上面这两件事情来看,慈禧当时选择西逃还是比较正确的一个选择。

陕西有着一定的军事基础

西安当时是一座西部的军事重镇,城防坚固,而且城内有一个满族人生活聚集区域,这个比较适合慈禧的生活习惯。同时,陕西巡抚兼陕甘总督允升是一个忠实的保皇派,绝对效忠于大清朝,西安还拥有八旗军,有着较强的军事保障能力。


另外西安地处内陆,距离沿海较远,联军的进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海上力量,慈禧逃到西安联军的海上力量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这对于慈禧来说也是一种保障。所以,慈禧向西出逃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

【我是胡来,喜欢就关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