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關羽水淹七軍看似威震華夏,實際上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剛剛取得漢中勝利並進位漢中王,這邊關羽就率荊州之軍北上。

關羽水淹七軍看似威震華夏,實際上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關羽圍攻襄樊,曹仁告急。曹操派出于禁率七軍增援前線,又被水淹。關羽擒于禁、斬龐德,俘獲三萬餘人,一時間威震華夏。

但是關羽兵團到底只是一直偏師,卻打出了主力的氣勢。此次出兵也並不符合“隆中對”中兩線北伐的戰略思想,而且還沒有任何策應和支援。

倘若關羽只是以騷擾為主,順便撈點好處的話,那關羽已經達到目的了。他已經把曹操嚇的夠嗆了,而且獲得俘虜三萬餘人。如果關羽此時能夠見好就收,把那三萬俘虜拉到後方慢慢分化、收編,專門用來抵禦東吳。

哇,巨賺。

然而呢?

關羽選擇了乘勝進軍,簡直是得寸進尺、不自量力。

關羽水淹七軍看似威震華夏,實際上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要知道襄樊是什麼地方!

那是中原重鎮,是曹魏抵禦南方軍進入中原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曹操豈會放棄,一旦有警,那肯定是前仆後繼,根本不容有失。我們也可以看到于禁戰敗後,徐晃就頂上去了,而且張遼也處於一個待命狀態,如果連徐晃、張遼都敗了就該輪到宗親勢力上陣了。所以說,關羽此次北上表面看是對陣曹仁,其實是對陣整個北方。

關羽水淹七軍看似威震華夏,實際上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關羽北上幾乎是沒有什麼勝算,而且在背後還有一個對荊州垂涎三尺的威脅。由於地理位置原因,東吳逆江取荊州很難,所以他們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等荊州出現變數,一旦有機會,東吳絕對不會手軟。

大家都知道關羽之所以能水淹七軍,那全是天時所在,屬於運氣好。

《三國志.魏書.于禁傳》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

末將曾經在襄樊之戰的話題中說過,那場大水就算是老天爺給關羽的最後一次機會,再不撤軍就沒機會,因為東吳方面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偷襲荊州了。

關羽水淹七軍看似威震華夏,實際上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這時的關羽明顯已經上頭了,根本沒有撤的意思。這樣一來,他手上的三萬俘虜就成了累贅了。

這三萬人的家眷都在北方,短時間是肯定收編不了的,必須得拉到後方慢慢的做思想工作;也不能殺,對輿論影響不好,而且還拉了北方軍的仇恨,日後北方軍定當死戰;更不能放,放了他們,他們回去拿起武器又將形成戰鬥力。

收編不了,不能殺也不能放,就只有關起來。關起來就得管飯吧!就這樣,三萬張嘴吃得關羽糧草不濟,頭皮發麻。

如果說關羽圍襄樊久攻不下導致士氣低落的話,那還只是單純的影響部隊的戰鬥力。而如今是糧草不濟,那就是容易出現兵變的問題了。即使沒有兵變,仗也沒法打了,畢竟一頓不吃餓得慌。

為解決糧草問題,關羽竟然搶奪孫權的糧食。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當然,即使關羽不奪孫權的糧食,孫權也要偷襲荊州。但是關羽這樣一弄,包括拒絕和親,這些都是在打孫權的臉。這隻會加大孫劉之間的仇恨;讓孫權更加有理由發兵偷襲;加快孫權出兵的節奏;從而加快了自己滅亡的腳步。

關羽水淹七軍看似威震華夏,實際上卻加速了自己的滅亡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權聞之,遂行。

《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三國志.吳書.吳主傳》《三國志.吳書.呂蒙傳》《三國志.魏書.于禁傳》......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歡迎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