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关羽水淹七军看似威震华夏,实际上却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刚刚取得汉中胜利并进位汉中王,这边关羽就率荆州之军北上。

关羽水淹七军看似威震华夏,实际上却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关羽围攻襄樊,曹仁告急。曹操派出于禁率七军增援前线,又被水淹。关羽擒于禁、斩庞德,俘获三万余人,一时间威震华夏。

但是关羽兵团到底只是一直偏师,却打出了主力的气势。此次出兵也并不符合“隆中对”中两线北伐的战略思想,而且还没有任何策应和支援。

倘若关羽只是以骚扰为主,顺便捞点好处的话,那关羽已经达到目的了。他已经把曹操吓的够呛了,而且获得俘虏三万余人。如果关羽此时能够见好就收,把那三万俘虏拉到后方慢慢分化、收编,专门用来抵御东吴。

哇,巨赚。

然而呢?

关羽选择了乘胜进军,简直是得寸进尺、不自量力。

关羽水淹七军看似威震华夏,实际上却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要知道襄樊是什么地方!

那是中原重镇,是曹魏抵御南方军进入中原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曹操岂会放弃,一旦有警,那肯定是前仆后继,根本不容有失。我们也可以看到于禁战败后,徐晃就顶上去了,而且张辽也处于一个待命状态,如果连徐晃、张辽都败了就该轮到宗亲势力上阵了。所以说,关羽此次北上表面看是对阵曹仁,其实是对阵整个北方。

关羽水淹七军看似威震华夏,实际上却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关羽北上几乎是没有什么胜算,而且在背后还有一个对荆州垂涎三尺的威胁。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东吴逆江取荆州很难,所以他们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等荆州出现变数,一旦有机会,东吴绝对不会手软。

大家都知道关羽之所以能水淹七军,那全是天时所在,属于运气好。

《三国志.魏书.于禁传》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末将曾经在襄樊之战的话题中说过,那场大水就算是老天爷给关羽的最后一次机会,再不撤军就没机会,因为东吴方面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偷袭荆州了。

关羽水淹七军看似威震华夏,实际上却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这时的关羽明显已经上头了,根本没有撤的意思。这样一来,他手上的三万俘虏就成了累赘了。

这三万人的家眷都在北方,短时间是肯定收编不了的,必须得拉到后方慢慢的做思想工作;也不能杀,对舆论影响不好,而且还拉了北方军的仇恨,日后北方军定当死战;更不能放,放了他们,他们回去拿起武器又将形成战斗力。

收编不了,不能杀也不能放,就只有关起来。关起来就得管饭吧!就这样,三万张嘴吃得关羽粮草不济,头皮发麻。

如果说关羽围襄樊久攻不下导致士气低落的话,那还只是单纯的影响部队的战斗力。而如今是粮草不济,那就是容易出现兵变的问题了。即使没有兵变,仗也没法打了,毕竟一顿不吃饿得慌。

为解决粮草问题,关羽竟然抢夺孙权的粮食。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当然,即使关羽不夺孙权的粮食,孙权也要偷袭荆州。但是关羽这样一弄,包括拒绝和亲,这些都是在打孙权的脸。这只会加大孙刘之间的仇恨;让孙权更加有理由发兵偷袭;加快孙权出兵的节奏;从而加快了自己灭亡的脚步。

关羽水淹七军看似威震华夏,实际上却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权闻之,遂行。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三国志.魏书.于禁传》......

茶余饭后历史小话题,如有更多见解,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