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疫情尚未结束,一些豪华品牌纷纷开启“任性模式”。前有北汽奔驰哭穷“一天不开工损失4个亿”;后有沃尔沃300万份保险剔除“湖北人”;而现在,轮到华晨宝马出幺蛾子了……

日前, 宝马的一份经销商文件显示:因零部件供应短缺的问题无法解决,3月的全部和4月的部分配额客户订单将删除取消,不再安排生产计划;与此同时,多家宝马经销商对外宣布,即日起受影响的车型减少终端优惠,与此前相比,出现了事实上的“涨价”行为。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和很多车企一样,华晨宝马在2月17号就迎来了复工,10天后的27日,华晨宝马还喜迎“第300万辆国产BMW汽车在沈阳新大东工厂成功下线”的好消息。只是宝马方面却始终深受配件短缺之害,不得不降低产量。

事实上,除华晨宝马外,大部分汽车企业均受到疫情及零部件供应短缺问题的影响。湖北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湖北省规模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有1300多家,占全国约十分之一,湖北对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覆盖全国地区。而湖北省规定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3月10日24时,因此目前湖北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均陷入停滞状态。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据宝马经销商的这份文件显示:受疫情影响,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原有1月和2月配额订单推迟到3月和4月份生产,导致原本排好的3月和4月配额订单无法按时生产,加上配件的短缺导致工厂生产受阻,所以系统直接取消了原本3月份的全部配额订单、以及原本4月份的部分配额订单

按照车辆底盘代号,本次宝马受到影响的车型包括了F52(国产1系三厢版)、G28(国产3系长轴版)、G38(国产5系长轴版)和G08(国产X3)共四大类车型。其中,长轴3系和长轴5系,无疑是订单取消最多的两大热门车型,此举对华晨宝马本身的影响,也会非常大。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供货的不足,直接导致了经销商的“供不应求”。多家经销商内部人员发出的通知显示,受此影响部分车型价格将上调,终端优惠减少,并即日起执行新的报价。

记得2月中下旬,小视频平台还流行过一条段子:“某宝马4S销售焦急地打电话给客户,声称过年前给的3系的报价,现在可以把5系拿下,让客户速来提车。”没想到这才过了没半个月,宝马的价格重新坚挺的起来。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对此,我们已经从一些经销商处求证,当前宝马众多车型的终端价正一步步逼近指导价,似乎他们现在根本不担心车卖不掉。疑似广州某宝马4S的工作人员是这么说的:“疫情期间,你买菜便宜了吗?买口罩便宜了吗?卖肉便宜了吗?”似乎觉得“宝马涨价”理所应当。

这些经销商的底气,来自于去年的销售业绩。2019年,宝马(含MINI)在中国市场实现交付72.37万辆,同比增长13.1%,销量超奔驰奥迪,夺得2019年中国豪华品牌销量冠军!其中,华晨宝马出品的“国产宝马”就贡献了约四分之三的销量。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不过,很多车迷和网友,对华晨宝马经销商涨价的消息表达了怀疑态度。纷纷觉得疫情当前,汽车销量本来就不景气,汽车又不是生活必需品,老百姓很难会买账,华晨宝马经销商存在“作死”嫌疑。另外,宝马主打的3系,终端价格本来就高于奔驰C级和奥迪A4L,并且上市已经一年,降价冲销量才应该是正常操作才对啊。

说到底,部分华晨宝马经销商还是只考虑了自身被疫情影响,各种成本严重上升,而忽视了老百姓同样面临着收入的减少的困难。疫情当前,想把自己的损失尽,可能让老百姓分担,确实缺少了共克时艰的态度,也打错了算盘。


宝马减产我能接受,但经销商“涨价”凭什么?


回头说华晨宝马本身,对于疫情、市场的认识可能就比较深刻了。除了配件不足、产能受限的原因之外,个人猜测宝马的“主动减产”,还是一种“看人下锅”的举动。根据2月26日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两月份国内乘用车销量持续走弱,前三周同比下滑高达89%,创造了中国车市历史。在这种大环境下,开足马力造新车,无疑才是另一种浪费。

此次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之巨大,短期内消费者购车热情会降低,就算疫情结束后会出现集中购车,带动部分月份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情况,但全年销量绝对是惨不忍睹的。对此,诸如“国六推迟”、“电动车补贴继续”的呼声从未停止,相关“限牌限购”政策也在研究松绑中。汽车行业已经那么难了,有些经销商就真不要再误判形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