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中國一些老人生活很艱苦,卻能長壽百歲,為什麼?

傳道子


粗茶淡飯也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

再加上這些老人閒不住,歲數大了重活幹不了就幹些零碎小活。

還有這些老人一般性格樸實,思想不復雜。

所以說長壽的要素他們基本具備。


閻平7


長壽老人,我親身遇到兩位,一位是同村的季奶奶,一位是鄰居王爺爺。季奶奶101歲了,今年9月份才逝世。王爺爺96歲了,我幾乎天天和他在一起曬太陽,嘮家常,因為我也74歲了。

兩個老人都是農民。我體驗二位老人長壽的原因是:一是熱爰勞動,幹了一輩子農活。二是作息時間有規律,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三是思想豁達開朗,從不計較生活瑣事。四是生活儉樸,從不計較吃穿,從不和人攀比。

一是爰勞動,作為農民,一生在田地裡幹活,而老奶奶人民公社時期,是村裡的婦女隊長。老爺爺在解放前後一直到人民公社時期,就是村裡的民兵連長。年輕時幹農活,這裡就不用細說了。只說他們過了70歲以後,身體非常硬朗,照樣天天下地幹活,看不著他有閒的時候。80多歲時,他們才不下地幹活了,在家侍弄菜園子,播種,施肥,鋤草,樣樣活都幹,一直幹到90多歲。而季奶奶一直是和小兒子在一起單過,小兒子有殘疾,基本不能勞動,家裡侍弄菜園,做飯餵雞,一直是季奶奶幹活,直到101歲臨死前,還做飯呢。王爺爺也是到90歲以後,兒女才不允許他幹話了,天天和我們這幫小老頭一起走步,鍛鍊身體,曬太陽。

二是作息時間有規律。每天幾點起床,幾點吃飯,幾點睡覺,非常有規律。就是到了90多歲,不幹活了,仍然按規律去做。

三是思想豁達開朗,對人和藹可親,從不計較生活瑣事。從70歲以後,兒女生活上的各種事務,都是兒女說了算,老人從不插嘴管閒事。而季奶奶和小兒子一起生活,小兒子是殘疾人,老奶奶自已安排生活,井井有條。她有三個女兒,四個兒子,她從來不過問兒女們的家務事。老奶奶和王爺爺,對人都和藹可親,總是笑咪咪的,見誰都熱情打招呼,嘮家常,

四是生活儉樸,從不和人攀比。季奶奶三個女兒,四個兒子。王爺爺兩個兒子,兩個女兒。70歲以後,兒子給買什麼衣服,就穿什麼衣服。季奶奶自已和小兒子生活,給兒子做乾飯,自已喝稀粥,想吃什麼菜,就做什麼菜。而王爺爺住在小女兒家,小女兒非常孝順,儘量讓王爺爺吃得順口,二位老人生活上都順其自然,從不和人攀比。

我觀察這二位老人之所以長壽,除上述幾個方面外,還有兩條客觀原因:一是兩家兒女都很孝順,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健康情況。二是最關鍵的一條,就是現在農民生活好了,不愁吃穿,吃肉包餃子,是家常便飯。


琿春徐飛768


我是農村的,我舅舅活到103歲,姨媽100歲,媽媽最小97歲,同一年去世′。我媽一直與我一起生活,我很理解他們兄妹的長壽秘決。第一,心情好,再苦再難的事,都能抗。從不與別人發生爭吵。第二,吃的少,早晨吃一小碗稀飯,吃一點饃,燒菜不吃,吃點鹹菜。中午麵條一小碗。晚上吃一個胡蘿蔔,用水煮的,一小碗。第三,睡的早,起的早,天氣很冷也早起。從早到晚不停的勞作,做點力所能極活。第四,親人聚會,每一年他們兄妹三人,最少聚會五六次。


用戶97121232312


我的母親,活了90多歲,歲數不算大,身體很建康,活著連針都沒打過,一直到90還能背擔,我父親43歲就過世,母親挪扯幾個孩子,又當爹,又當媽,經常下地幹活,老人們,從前都是缺吃少穿,她總是對兒女說,現在活人真好,國家還給養老錢,每年她都養兩頭豬,還經常買肉吃,她喜歡吃肉,她原意頓頓吃肉,還不愛喝水,不愛喝湯,四川的天氣比較潮溼,在北方肯定不行,從苦日子過來的人,總想吃好點,這麼吃下去,這麼大年紀的人,由她去吧,血壓升高,拴住的幾次,又不愛吃菜,最後病越來越重,走路都成問題,她說,我這是得了什麼病,我說血質高,我經常堤醒她,不聽,什麼也不信,快死的時候,還說我,為什麼還讓她吃肉,她除了吃肉,什麼也吞不下去,還說沒人提醒她,她要注意生活,活一百多歲不成問題。


最美田園風光


這主要是心態問題。我的奶奶活了91歲,至今離世已有盡30年了。據我所知,奶奶年輕時就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幾乎不愁事。爺爺53歲就因病去世了,對於一個拉扯著7個孩子的小腳女人來說是多麼的不容易。當時我的三姑和小姑只有幾歲,一大家子的生活都需要奶奶來操持。她先後經歷了29歲的大姑離世,40歲的三叔因病不治,都沒有把她打倒,而是堅強的把家族興旺起來,使得後輩人個個風生水起,過的都很愜意。要不是拌了一跤摔折了胯骨,導致了臥床一年最終仙逝,我想一輩子沒大病的奶奶定會活過百歲!

總之,要想長壽心態很重要。對了,鄰居對我奶奶的別稱是:快樂的二老太太,因為我的爺爺是太爺爺的二兒子。


花開富貴99999


我認為正是因為“艱苦”,所以他們才長壽!

要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為什麼過去的人不長壽?

遠的不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之前,人們缺吃少穿,所以導致營養缺乏和感染性疾病肆虐。再加上醫療與保健措施的匱乏,所以人們才短壽。

現在不同了,現在的生活和各當麵條件都改善了,上面說的那些疾病很少了,所以人們的壽命就延長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現代生活的改善,很多人好吃懶做,又引發了很多新的疾病,比如大家知道的“三高”或“四高”等等。多少年、幾代人過去以後,人們還能不能這麼長壽,這個誰也不敢說?

從上面的敘述不難看出,當代長壽的老人都經過了艱苦歲月,面對當今優越的物質生活,他們仍能保持簡樸的生活方式。再者他們的經歷也使得他們更容易知足,知足常樂也就有個好心情。好心情再加上好的社會環境,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當代老人長壽的根本。

老話說“沒有吃不了的苦,卻有享不了的福”,這句話也反應了適當的“吃苦”沒什麼,過度的“享福”卻未必是好事!


user摩羯大叔


高堂老母近己近百,我總結長壽因素是:

一,心胸豁達。習慣了平靜簡單的生活,滿足了小富即安的心理需求。無奢求非份之想,人總是保持在滿意狀態;

二,生命在於運動。那個年代的人年少時需要勞動,成年時必須勞動,年老時還不忘勞動。通過勞動(運動),獲得財富,減少或杜絕了其它奢念ⅰ

三,原生態生存條件。建國前的人啦,無處去吃化肥、農藥培育出的糧食和蔬菜以及肉類,一生大部分時間躲過食品汙染,保證了身體健康。

以上三條對否,請師友們指正!


對號98


這真個有趣的問題,老天爺還真是比較公平的,這叫補償效應,在自然界界,生存環境越惡劣,命反而越長,如沙漠裡的胡楊;烏龜好象一天就吃一點點東西,但命卻比大口吃肉的獅子、老虎長得多……。農村的老人雖然日子苦了點,但與世無爭,自給自足,那老天爺就讓你活得久點。象我這樣的小職員,工資是領導的一個零頭,加薪幾乎也不可能了,咋整?鍛鍊身體呀!想辦法退休工資領得長一點啊!比高,咱不行,比長,還不行嗎!咱也做一回烏龜,爭取退休工資領到一百歲,誰也拿你沒轍,這樣一想,心裡就平衡了,要相信老天爺是公平的,所以,阿Q晚上要早點睡,明早跑溫馬,加油!老Q。


江川31


答:是,我家三位百歲老人就是在苦水裡泡得健康一生,全自理壽星👍

1、蒼天眷顧勤勞 善良 豁達者👍

2、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健康長壽)

3、勤快有利於身體健康;善良有利於身心愉悅;豁達有利於心胸敞亮!

4、咱老祖宗留下一句話—— 苦孩子,有出息;品嚐苦,才感甜;做得苦,身體健!

5、社會學家闡述:當今充滿正能量的陽光者都是從苦水中浸泡過的,他們與共和國同命運、共呼吸,所以格外珍惜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綏格格


在中國,活過百歲的老人數量,如果除以14億人這個基數,比例肯定不高。按照現代醫學解釋,長壽的主要因素包括先天和後天兩部分,先天的主要是遺傳基因,後天的包括個人所處的環境、呼吸的空氣質量、個人生活習慣、食物的安全度、心態調理、精神追求等。一個人想完全具備這些條件是很難的。因此,一個生活很艱苦的人卻能長壽百歲,我認為這些老人一定不是某一方面的因素決定的,而是綜合因素的效果。如,遺傳基因好;生在山青水秀的深山老林,吸著天然氧巴、吃著未經加工汙染的生態作物;養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長年勞動耕作、保持強健身體;心胸豁達、與世無爭;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