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作者:苏智良 1956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嵊州。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专门史博士点带头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兼任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人物研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初中历史教科书主编等。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中日双方都十分重视上海的战略价值,都为占据这个地区做了不少准备,因此,都投入相当数量的兵力,在淞沪展开了一场大战。

1

8月13日上午九时十五分,一支日军便衣队窜入横浜路上海保安队防地,在保安队鸣枪警告后,平射还击。下午四时,日军向八字桥等地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八一三战役正式开始。

8月13日至22日,为中国军队进攻阶段。当时,淞沪华军已编成第9集团军,总兵力40,000以上。日本在沪兵力总计14,000人,配有坦克和大炮,以及31艘军舰和几十架飞机。中国在人数和准备方面占有优势,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

13日晚,军委会发布命令:“第9集团军明天拂晓开始攻击虹口之敌”,集团军司令张治中随即下达攻击令:在空军掩护下明日佛晓攻击虹口公园、日海军司令部,歼灭敌人。从8月14起,中国军队向日军发起全面攻击,逐渐缩小包围圈,但是对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攻击,因缺乏重武器而未能奏效。18日,由新赶到的36师居中进攻击汇山码头,以分割虹口和杨树浦之敌而歼灭之。但日军凭坚固工事死守,此计划又未实现。

根据战局扩大的趋势,双方调整了部署。

8月19日,国民党军委会任命陈诚为淞沪前线前敌总指挥。次日,划全国为五大战区,京沪杭为第三战区,由冯玉祥出任司令长官。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军委会颁布战争指导方针为:“国军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之基本主旨。”“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根据地,阻止后续敌军之登陆,我乘机歼灭之。”第三战区制订淞沪战役第一期作战计划,方针为:“巩固首都,保有经济策源地,迅速围歼上海市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海沿江登陆之企图。”

日本方面,8月15日以第3、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8月22日深夜到达吴淞口,在飞机、舰炮的掩护下,从吴淞口到张华浜一带大举登陆,至此战役进入第二阶段,战斗重心由闸北、虹口移至月浦、罗店、吴淞、宝山一带,战线也从开始时的10公里延长至50公里左右。双方展开了登陆与反登陆的激烈战斗。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2

这时,长江南岸守备部队编为第15集团军,由陈诚指挥,反击在吴淞登陆的上海派遣军。登陆日军偷袭罗店成功,华军第18军与日第11师团在罗店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双方相持于月浦、罗店、薀藻浜一线,日军统帅部不断增派援军。

9月6日,宝山落入敌手。当天,冯玉祥他调,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颁布淞沪战役第二期作战计划,将华军分为左翼、中央和右翼三个作战军。时中国空军因损失较重。而停止白天飞行,日军完全控制了制空权。

11日,华军退守浏河、薀藻浜、庙行、江湾至北站一线,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其时日军重点指向罗店南方,守军伤亡惨重,23日曹王庙阵地被敌突破,25日华军撤至浏河、曹王庙、顾家镇、江家宅一线。

至9月下旬,中国参战部队有35个师,总计40万人。日本陆军为19万人,加上海军总兵力超过20万人,还有300门大炮,50余艘军舰、200辆坦克和300架飞机助攻。

进入10月后,华军退守薀藻浜南岸即陈家行、广福、施相公庙、浏河一线,如果此时撤退,防守苏州河沿岸和吴福线,华军就可节节抵抗,且能避免过多伤亡。最高统帅部却认为九国公约会议召开在即,要求再坚持两个星期。“虽一兵一卒必与倭寇在原阵地拼死到底,决不容有后退一步之余地。”

10月18日,统帅部又下达全线反攻令。

21日全线反击开始,当夜小有进展,但第二天日军在海空炮火支援下反扑,双方相持到23日,十个团的攻击军几乎全部覆没,日军于25日攻陷大场。次日华军退守苏州河右岸江桥至南翔一线,仅留88师一部在闸北四行仓库孤军奋战至30日,始撤入公共租界。

在这一阶段中,华军以阵地战的形式苦守四十余天,吸引了六个师团日军,并为战略转移争取了时间,但由于战术呆板,主力损失过重,已难以为继,从此战役进入第四阶段。

这场中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战,为何从五万人会战变成百万大军厮杀的?

3

11月5拂晓,日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从金山卫、全公亭登陆,直驱松江。7日,日军统帅部将第10军和上海派遣军编组为华中方面军,松井石根任司令官,企图东西夹攻,聚歼中国军队。

此时,或撤或守,中国统帅部仍举棋不定,直到8日才下达第三期作战计划。

9日,日军攻陷松江,蒋介石才允许命令部队撤退,这时华军上下失去联络,各部抢先撤后,陷入极度紊乱状态。

11月10日,日军攻击南市,第二天南市失守,至此,除租界以外的上海市区全部沦陷。同一天,青浦、白鹤巷一线阵地也被放弃。

13日晚上,第三战区司令部颁布防守吴福线的作战命令。14日,日军第16师团在白茆口登陆,淞沪日军总数达30万人。时华军各部队军无斗志,伺机后逃。

19日,吴福线也告不守。左翼作战军退至锡澄线,在此无法立足,又向南京西郊转移。右翼作战军布防于南浔、青镇、海宁一线和吴兴、长兴之间。18日,敌军攻陷嘉兴、平望后,兵分两路,一路北攻宜兴,配合太湖北岸日军,合攻镇江;一路西向广德、宣城。

20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12月1日,江阴也落入敌手。

淞沪战役逐告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