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面包打动了一个德国特种兵,一个善意的举动救了自己一条命

心理与社会学院研究生,INFP&INFJ灵性成长同修者。

本文是心理学入门六部曲第二部分《心理学的故事》中的内容

今天分享的心理学的故事是关于互惠心理,讲述的是关于一块面包救了自己一条命的故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一种德国特种兵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去抓俘虏回来审讯。当时打的是堑壕战,大队人马要想穿过两军对垒前沿的无人区,是十分困难的。 但是一个士兵梢悄爬过去,溜进敌人的战壕,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参战双方都 有这方面的特种兵,经常派去抓一个敌军的士兵,带回来审讯。

有一个德军特种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这样的任务,这次他又出发了。他很熟练地穿过两军之间的地域,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敌军战壕中。一个落单的士兵正在吃东西,毫无戒备,一下子就被缴了械。他手中还举着刚才正在吃的面包,这时,他本能地把一些面包递给对面突然而降的敌人。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面前的德国兵忽然被这个举动打动了,并导致了他奇特的行为——他没有俘虏这个敌军士兵回去,而是自己回去了,虽然他知道回去后上司会大发雷霆。

一块面包打动了一个德国特种兵,一个善意的举动救了自己一条命

这个德国兵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一块面包打动了呢?人一般有一种心理,就是得到别人的好处或好意后就想要回报对方。虽然德国兵从对手那里得到的只是 一块面包,或者他根本没有要那个面包,但是他感受到了对方对他的一种善意, 即使这善意中包含着一种恳求。但这毕竟是一种善意,是很自然地表达出来的, 在一瞬间打动了他。他在心里觉得,无论如何不能把一个对自己好的人当俘虏抓回去。

一块面包打动了一个德国特种兵,一个善意的举动救了自己一条命

其实,这个德国兵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心理学上“互惠原理”的左右。这种得到对方的恩惠就一定要报答的心理,就是“互惠原理”,这是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一个行为准则。

著名的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凯认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互惠原理功不可没。 他说:“我们人类社会能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学会了在一个以 名誉作担保的义务偿还网中,分享他们的食物和技能。”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张网, 才会有劳动的分工和不同商品的交换。互相交换服务使人们得以发展自己在某一方 面的技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和能手,也使得许多互相依赖的个体得以结合成一个 高效率的社会单元,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一块面包打动了一个德国特种兵,一个善意的举动救了自己一条命

互惠原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法则,它是各种交易和交往得以存在的基础。我国古代讲究的礼尚往来,就是互惠原理的一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晓板一样,不能永远固定某一端高、另一端低,就是要高低交替。一个永远不肯吃亏、 不肯让步、不与别人互惠的人,即使真正赢了、讨到了不少好处,从长远来看,他 一定是输家,因为没有人愿和他玩下去了。互惠原理是与人持续良好交往的保证,是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所以,如果一 个人帮了我们一次忙,我们也应该帮他一次;如果一个人送了我们一件生日礼物, 我们也应该记住他的生日,届时也给他买一件礼品。

也许你会说,互惠心理在某些人身上就不那么明显。因为有一些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总想多掏好处。这个问题就涉及了互惠的不均等性。其实,再精明打小算盘的人,也有互惠,只是总想以小博大,比如将军对士兵的爱,小恩小惠换别人以命相报。再比如商人用赠品换取你对品牌的多年的偏爱。不仅商人和顾客之间的互惠不对等,商人与商人之间的互惠常常也是不对等,他们之间的友情基础是利益上的互惠,利益常常是不均等的。不对等的互惠,在笔者看来,就有一定的伪装和操纵的嫌疑。

一块面包打动了一个德国特种兵,一个善意的举动救了自己一条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