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筑梦新动能 版图再扩张

今年3月以来,三和新能源汽车配套、亿鹏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检测中心等项目先后落户,蓄足了产业发展后劲。

短时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接连落地,其背后是我区紧盯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的收获,更是我区纵深推进主攻工业战的战果。

破题

5月16日,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内,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磁钢材料生产线一片繁忙。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纳税近1600万元。

作为赣州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我区于2016年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7年,我区又提出,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

从战略上明确产业地位到项目实际落地加快建设,我区走过了不平凡的阶段。

从基础上看,今年多年培育、发展,整车方面,亿源机械、蓝天路之友已初具规模;电池方面,孚能科技锂离子电池项目取得重大突破;电机方面,已有万宝至马达、恒玖电气等企业;配套方面,格特拉克(变速箱)、英华利(汽车内饰)、五环机器(变速器)等。

筑梦新动能 版图再扩张

英华利汽车内饰系统(赣州)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抓紧生产

基础较好,但规模不大,尤其是没有龙头企业,苦于没有承载平台。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规划建设35.2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同年4月28日,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开建,拉开了我区发展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的新序幕。

至此,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了巨大的平台支撑。尤其是,赣州在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建设,更加提振了我区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

2016年,昶洧、凯马先后进驻;2017年,国机、宝悦、中电前来抢滩……目前,我区拥有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企业5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

筑梦

5月1日13时,国机智骏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技工张鹏和同事蹲坐在一块,边吃着盒饭,边讨论着工艺设计方案。

该项目开建后,负责建设的宋书波远道而来,转眼过了一年,还能几句赣州“土话”。

工程师肖根荣在某汽车集团干了6年,本可拿高薪、享受优厚福利待遇,但毅然辞职来到了赣州,开始新一轮的打拼。

如今科技城内,为梦想而战的,有近2000名工人一线工人、技术人员,还有党员干部,齐心为赣州诞生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奋斗着。

成立科技城建设指挥部,把办公室设在科技城内,温世伟成为首批从机关进驻科技城办公的干部。其后,400余名干部相继进驻,日夜奋战。

今年4月,国机智骏汽车百吨级的冲压设备需进场安装,因道路承载等原因,一时间难以到位。为此,温世伟立即联合相关部门,短时间内开辟了一条新通道,顺利设备运至工厂。

政企合力筑梦,是我区发展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的缩影。

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开建两年来,近19平方公里完成征迁,5个整车项目、多个配套项目落户,9条道路建成通车……放眼望去,一座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起航

4月10日,区主要负责人在浙江拜访完多家整车企业后,急转奔赴上海拜访金融服务企业。4月23日,又前往北京拜访新能源汽车企业。连轴转的目的只有一个,洽谈、引进一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相关配套项目。

今年,我区按照以“整车+‘三电’等关键零部件配套+研发检测”为主的完整生态链的思路,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今年来,我区共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 7个,签约资金 328 亿元。

筑梦新动能 版图再扩张

赣州昶洧新能源纯电动新款suv样车

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被列为赣州市”两城两谷一带“中的重要一环。 我区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扶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关政策,为重大项目落户提供土地、资金等支持。

如今,我区已形成了以国机智骏、凯马新能源、昶洧新能源等为整车,以孚能科技等为电池,以中车生一伦等为电机,以恒玖电气等为电控,以格特拉克等为关键零部件的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