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流程導向與結果導向

今天是二月第一天,然而還得窩在家裡沒法返工,就繼續寫點東西吧。前兩天寫了篇8000字長文,結果公眾號發不出來,還是寫2000-3000字短文好。

前篇文章回顧了一下09年H1N1流行的情況,同時聊了聊美國的流程導向的決策機制和中國結果導向的決策機制。今天的文,就再多說幾句。

1

前篇文章寫了美國CDC的09年H1N1 流感的動作,發現第一例樣本僅僅10天之後,WHO就宣佈H1N1疫情成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第11天,美國政府也宣佈全國範圍內的公共衛生緊急情況。反應極快,充分透明。

簡單決策,快速反應,充分透明是流程導向決策機制的好處。就像編程語言中的IF語句,出現了什麼情況,根據預先制定的規章行事,不需要考慮太多。同時也沒什麼需要隱瞞的地方。

另外一點我對09年H1N1流感感受很深的就是,美國對疫情有國家戰略儲備,連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疫苗這些東西都有戰略儲備。疫情進展到什麼程度,可以使用多少都有規章制度。這個戰略儲備數量應該很龐大。我沒有查一手資料,從引用二手資料中大致瞭解成套防護服(防護服口罩等)的儲備應該超過1億套。看到我們現在全國範圍內的防護服口罩短缺,不僅感慨制霸全球百年的頭號發達國家還是有其底蘊。

結果導向的決策機制,考慮的問題就多了。在是否發疫情警報上,顧慮就多很多,經濟影響呀,維護穩定呀,人民恐慌呀,頭上帽子呀。顧慮一多,反應就慢了。沒有人能預測未來,在高度不確定,需要快速決策時,以結果為導向就容易犯錯誤。還不如簡單點,IF 有疫情 THEN 馬上無條件披露呢。

2

結果導向也有好處,但一旦疫情發展到超出規章制度規定的範圍,流程導向就失效了,沒有流程可依。習慣了流程導向的人,在沒有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就陷入無所適從的居民。這個時候,結果導向就能動員全國力量,打破條條框框,集中力量。在疫情擴展階段,不確定性降低,結果導向的力量就發揮出來了。

因此,就救災這個問題而言,地震這種突發性,但後期不確定性最小的災害,結果導向的優勢最大。地震7級就是7級,不會因為你的應對變成八級,結果導向機制效果最好。森林火災、洪水的不確定性比地震大一些,初期應對不當可能擴大災情,初期更多的流程導向就更有效。防洪防火就是要強調流程,而不是完全從結果考慮問題。傳染病的不確定性更大,防控階段流程導向更重要。至於疫情已經擴散的情況下,結果導向就比流程導向更有效了。

美國的傳染病防治規章,也是在過程中不斷完善發展的。在1918年那次全球大流感(西班牙流感)中,第一波就是在美國本土爆發的。當時美國的態度就是結果導向,戰爭期間,群情洶洶,美國政府認為披露疫情有損國家利益,於是管制媒體。而西班牙當時是中立國,顧慮上,媒體報道最多,最終這次流感就被叫做西班牙流感了。

2


在軍史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某師長領命去打一場戰鬥,但在行軍過程中發現敵人一個團的兵力,決心不顧命令先打這個團。參謀長擔心抗命,師長說眼前的敵人怎麼能不打。開打後,敵人增援,師長髮電給司令部,要求其他部隊配合他打這一仗,最終大獲全勝,消滅了對方一個師。戰後司令開玩笑說,你一個小師長,把總部都指揮了。

抗命同時取得了更大勝利。但是這個事情怎麼評價。

按結果導向,這是功勞,取得了更大的勝利。按流程導向,這是抗命,不遵守命令應該撤職。

個人認為,軍隊還是應該流程導向。下級往往沒有對全局的判斷,如果可以自行其是,會危及整個戰局。

3


決策之難

少時讀三國,最佩服謀士,袁紹不聽田豐沮授就失敗了。好像君主成功就是聽謀士的,失敗就是不聽謀士的。長大後覺得這些都是寫小說的不得志文人那種未逢明君心態下的怨言。

讀二戰史,戰後垂頭喪氣的德國將軍紛紛撰寫回憶錄,把戰敗的責任都推給希特勒的愚蠢指揮。比如對蘇戰爭中1941年秋天分散兵力去打烏克蘭,削弱了中央兵力,沒能打下莫斯科。1941年冬天下令死守,不撤退,損耗大量兵力等等。事後諸葛亮誰都會做,歷史也沒有假如。希特勒之前,上一個入侵俄國的歐洲霸主拿破崙就是沒分散兵力,直搗並攻佔了莫斯科。同時形式不利時也不戀戰,馬上撤退。結果了,拿破崙1812年冬天戰敗,一年多以後1814年俄國軍隊打進了他的首都巴黎。希特勒1941年冬天佔領莫斯科失敗,三年多之後1945年蘇聯軍隊才進入他的首都柏林。希特勒至少多撐了兩年。按那些將軍的思路,也許德國輸得更快。

看歷史,往往覺得歷史人物經常做出愚蠢決策,有時不禁有種要是我,能做的更好的想法。事後諸葛亮誰都會做,身處局中之時,想依據有限信息,看透未來一片迷霧絕非易事。

做為決策者,決策前你獲得的是大相徑庭的數十種不同的建議,從中間挑出一條最正確的,是最難之處。如果以結果導向,決策之難,遠遠難於提出建議。

4

結果導向流程導向更有優劣,應該應用在不同場合。

高層應該結果導向,為結果負責。不要被條框做侷限。

中層基層應該流程導向,嚴格執行不打折扣,不要天天試圖預測未來,各種顧慮,自行其是。

塊塊部門應該更多結果導向,條條部門應該更多流程導向。

流程導向難以解決棘手問題,但是也不容易犯下大錯

結果導向集中力量辦大事,但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

司法應該流程導向,沒有證據就是無罪,有證據就是有罪。不應該顧慮什麼輿情維穩,更不應顧慮自己的帽子,上級的態度。減少自由裁量權,依法辦事。

搞經濟抓產業發展,應該結果導向,搞好經濟,不要過於拘泥具體理論和條框。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5

提個問題,大家覺得搞前沿科學研究,是應該結果導向,還是流程導向?


流程導向與結果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