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我國的教師職稱評審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初,對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我國的教育事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發展,原來的教師職稱評審制度弊端頻出,教師也開始怨聲載道,一時間廢除教師職稱評審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三個字――不公平!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名額差異造成的不公平

由於教師職稱名額是按學校教師總人數的百分比分配的,這樣就造成不同地方、不同學校之間職稱名額的巨大差異。

比如在一所重點中學裡,因為學校裡高級教師比較多,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的高級職稱百分比,那就意味著這個學校其他非高級教師,即使再努力、再優秀也沒有晉升的機會了。

而反觀一些普通中學或鄉村學校,由於學校裡有高級職稱的並不多,這樣就有充足的名額,只要老師達到基本要求就能去評。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因此,那些頂著巨大壓力又認真努力工作的老師由於沒有名額而評不上職稱,而有些不學無術、混混日子的老師卻悠然自得地拿著高職稱。這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諷刺。

有些老師為了能有個評職稱的名額,不惜花錢動關係,先調到一些名額還很多的學校混著,等評上了職稱再調回來,這已經是屢見不鮮的事情了。

這種名額差異造成的不公平,是一種人為事故,完全是由‘屁股決定腦袋’、‘一刀切’的官僚主義做法造成的。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評分機制不夠科學客觀造成的不公平

教師職稱評審的第二個不公平,那就是評分機制不夠科學,那些加分項目無法很好地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反而是給一些善於鑽營的老師鑽了空子。

首先是論文問題。很多老師心裡都清楚,某些老師發表或獲獎的論文,不是花錢買刊物發表的,就是通過關係或花錢評上的獎項,真材實料的寥寥無幾。雖然這幾年對論文這塊做了很大的調整,從硬性要求變成了一個加分項,可是論文這項的加分權重還是很高,讓那些會‘搞’文章的人甩開其他老師一大截,這也是很不公平的。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其次是其他榮譽證書的加分。教師職稱評審的加分項目多不勝數,這就需要參加評比的老師要有各種各樣的獲獎證書,實際上那些榮譽基本上跟實際的教學能力沒有關係,而最能體現一個教師專業能力的教學成績和學生評價等方面的權重非常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很多老師會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取那些榮譽和證書,有些證書甚至可以直接從某些渠道搞到空白蓋章的,你只要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了。這還哪有什麼公平可講啊!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評審過程不夠公開透明造成的不公平

教師職稱評審另一個被人詬病的地方,就是評審過程不夠公開透明,這樣就很容易進行暗箱操作。很多老師好不容易得到了名額,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準備各種材料,還要傾盡全力備課、說課、磨課、開課,可到頭來只是‘陪太子讀書’,高級名額早就被別人給內定了。這樣的不公平怎能不讓一線教師寒心,怎能不造成大家的怨聲載道!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評上高級職稱後的老師,拿到了高工資高福利後便高枕無憂,不幹重活累活,把任務都塞給那些兢兢業業、老實巴交的老師去做,美其名曰‘多給你機會為以後的評職稱做準備’,真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為什麼教師對職稱評審怨聲載道?這都是不公平造成的!


所以,請有關部門多調查、多研究,切實地制定出一套既科學合理又能全面反映教師教學能力的評審制度。畢竟時代在變,環境在變,人也在變,過時的評審制度也應該要與時俱進適度改變,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教師職稱評審的不公平,也能讓老師們少一些怨聲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