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人物」世界海軍軍官的不朽雕像:納爾遜將軍

如果你是一名海軍軍官,你應該瞭解一些納爾遜將軍的故事,他將告訴你什麼是軍人的可貴品質,什麼是軍人的職責和榮譽;他是世界海軍軍官的一座不朽的雕像,他用戰鬥的一生詮釋了一位海軍軍官的全部內涵,他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海軍軍人的楷模。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出色的海軍將領,那你應該讀一讀納爾遜將軍的生平,它將向你展示一位海軍將領的統帥藝術,以及他在海上叱吒風雲的力量與激情所在。

無限忠於祖國

軍人是為祖國而生,軍人的價值在於捍衛祖國,軍人的靈魂在於忠於祖國。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為維護祖國的利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既是對軍人的起碼要求,也是軍人的可貴品質。納爾遜無限忠於祖國,為祖國恪盡職守,盡職盡責,並用他戰鬥的一生對此做了詮釋。

「人物」世界海軍軍官的不朽雕像:納爾遜將軍

納爾遜將軍被盛讚為世界海軍軍人的楷模

霍雷肖•納爾遜是迄今為止世界公認的英國最偉大的海軍統帥,出生於1758年9月29日。在他成長的重要時期,即1793年至1805年的不到12年的時間裡,正是歐洲群雄爭鹿、硝煙四起、戰亂不止的時期,是革命的法國由內部革命改革轉向對外侵略擴張和通過征戰鞏固擴大革命成果的時期。1792年春,戰爭的狂熱在巴黎空前高漲,立法議會決定進行戰爭。為稱霸歐洲,1793年2月法國向英國和荷蘭宣戰,從而挑起了幾乎持續22年的歐洲戰爭。納爾遜臨危受命,被任命為64門炮的阿伽門農號艦艦長,從此開始了他海上的戰鬥生涯。一生中,他共參加大大小小的戰鬥124次,為維護英國的海上貿易,粉碎拿破崙入侵英國、稱霸歐洲的夢想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直至戰死在他勝利的旗艦上。他簡直就是法國和拿破崙的剋星,1798年8月的尼羅河大捷擊碎了拿破崙統治埃及,入侵印度的美夢;1801年由他指揮的哥本哈根海戰的勝利,徹底瓦解了拿破崙與俄國、丹麥、瑞典等國組成的北方武裝中立同盟;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他率領的英國地中海艦隊摧毀了法西聯合艦隊主力,把拿破崙永遠趕出了海洋,從而奠定了英國稱霸海洋的百年基業。他在戰鬥中多次負傷,事實上他有很多離開戰場、離開戰艦、回鄉與妻女、親人團聚的機會。但他熱愛他的祖國,並把這種強烈的感情轉化為他的行動;他把為祖國戰鬥作為他光榮的職責和生命的意義,毅然選擇留在了戰場。他在戰鬥中損目折臂,成為獨眼獨臂將軍,這在常人看來是多麼悲傷和痛苦的事情,但是納爾遜卻說:“雖然傷殘的是我,但是對國家的忠心不減分毫。”這就是納爾遜對忠誠的理解,讓人刻骨銘心,也意味深長!

視榮譽與責任為生命

軍人的榮譽有著豐富的內含,但勝利和百折不撓的意志是其本質和核心。勝利以及為奪取勝利所做的一切努力和付出就是軍人至高無尚的榮譽。納爾遜珍視榮譽,視榮譽為生命,並把對榮譽的理解推向新的高度,把對榮譽的追求發揮的淋漓盡致。

「人物」世界海軍軍官的不朽雕像:納爾遜將軍

聖文森特角海戰

納爾遜認為追求榮譽就是盡責,而軍人的責任就是戰爭。戰爭需要付出與犧牲,不怕付出與犧牲就是最大的榮譽。1781年,他被任命為28門炮的阿爾比馬爾號快速艦艦長,擔負往返地中海的護航任務,後又接到了去魁北克護航的命令。那個潮溼嚴寒的地方並不利於他的健康,但他為了追求榮譽,毅然跨越了大西洋。1年之後他的護航艦隊來到紐約,有人告訴他,現在正是紐約緝捕拿獎金的好季節,應該留下來。但納爾遜重視榮譽,不為金錢所動,又堅決地選擇了追隨胡德勳爵的艦隊去印度群島參加真正的海戰,他認為:軍人的職責就是戰爭,而不是財富。責任就是榮譽,榮譽與責任不可分割。追求榮譽就要履行責任。納爾遜在與法國人的首次較量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1793年10月,胡德派納爾遜攜帶一封密信送給正在撒丁島沿海作戰的林齊將軍,途中發現西北方向有5艘戰艦,納爾遜當即命令追趕,趕上最後一艘護衛艦後,立即猛烈轟擊,使法艦麥爾坡芝號遭到重創,幾乎完全喪失能力,其他艦隻隨轉向的風逃離了戰場。在1:5的明顯弱勢的情況下,主動投入作戰,沒有強烈榮譽與責任的驅使,哪有如此巨大的必勝信念和勇氣?納爾遜崇尚榮譽,最能直接體現他這種強烈渴望的另一件事是,在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中,他身邊的人都勸他更換大衣,以避免身著禮服佩帶勳章目標明顯受到敵艦狙擊,納爾遜堅決拒絕。他說:“我光榮地得到它,也要光榮與它同死。”為榮譽置生死而不顧,視榮譽為生命,納爾遜就是這樣把軍人真正的價值推向了人生的頂峰。

勇敢戰鬥

戰鬥是軍人特殊又神聖的職責,勝利是戰鬥的惟一追求。而勇敢是戰鬥的前提,是勝利的寵兒,是軍人必需的品質。納爾遜是一個天生的戰士,他渴望戰鬥,從不懼怕敵人,從不放棄任何一次殺敵的機會,始終有一股壓倒一切敵人的勇氣和信念,經常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勇敢出擊、所向披靡,創造出許多以少勝多的戰績,用他勇敢的戰鬥行動,在波濤洶湧的海上書寫了勝利者的傳奇。

納爾遜指揮的戰鬥,與其說是其謀略智高一籌,還不如說是他謀略與智慧中融入的勇敢取得的勝利,而其中勇敢是獨一無二和至關重要的。勇敢貫穿於他指揮的全部戰鬥和行動過程,體現在他的整個軍事生涯。1794年5月,納爾遜率領僅僅1200多人的部隊,去搶佔法軍在科西嘉的堅固據點聖菲奧冉薩,當時守軍有5000多人。但納爾遜不畏強敵,指揮他的部隊勇敢攻擊,創造了近5000守軍被千餘英軍全數繳械的戰績;1795年3月,一支法國艦隊從土倫出發靠近科西嘉,在風向無常和艦隊司令霍瑟姆指揮不利的情況下,只有納爾遜的阿伽門農號迅速趕到並投入戰鬥,將法軍84門炮的特立尼達號打成了一堆殘骸;次日又向監察官號展開激戰,迫使他們向阿伽門農號投降,而其他敵艦隊退回土倫;7月6日,阿伽門農號和4艘英艦與17艘法艦相遇,又重創其尾艦。1797年2月,當傑維斯上將率領的15艘戰艦與西班牙科多巴統領的27艘戰艦在聖文森特角的激戰中,為不讓敵艦逃跑,納爾遜看準時機,不惜冒“違反軍令”被處罰的風險,把自己的戰艦旋轉180度,截住敵先頭艦艇展開炮戰,對敵艦進行了“最可怕、最猛烈”的襲擊,阻止了敵人的潰退。納爾遜率官兵從艦長號強行登上聖尼古拉斯號,又從聖尼古拉斯號登上聖約瑟夫號,此戰以4條西班牙戰艦被俘告終,是英國1782年西印度群島諸聖島之戰後最大的海戰,是英國當時急需的一次勝仗,遲滯了法國入侵英吉利島的計劃。最能彰顯納爾遜勇敢精神的是在他失去了右眼右臂,成為獨眼獨臂將軍後仍然鬥志不減,在他折臂之前已經損目,胡德將軍曾問他要不要替換指揮。他堅定地回答說:“我完全可以指揮戰鬥”“用一隻眼睛我可以看得更清晰些”。1801年4月2日,在著名的哥本哈根之戰中,戰鬥從上午10點5分開始,持續至下午1時不見分曉。在後方的海德•帕克司令沒想到戰鬥這樣激烈,擔心納爾遜背上失敗的恥辱,就給納爾遜發出了撤退的信號。但納爾遜激情正濃,他對屬下說:“如果我退出戰鬥,我就不是人!”繼續戰鬥至下午2時丹麥終於停止了抵抗,英軍取得了絕對的勝利,丹麥艦隊中18條戰艦有17條被俘、燒燬或沉沒……這就是納爾遜,一個血液中無時不流淌著勝利渴望的戰士!一個將勝利注入骨髓、銘刻於心的真正軍人!

「人物」世界海軍軍官的不朽雕像:納爾遜將軍

在著名的哥本哈根之戰中,納爾遜率領英軍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以情帶兵

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不僅善於指揮、運籌帷幄,而且要善於帶兵,熟諳帶兵之道。而帶兵無外乎有兩條,一是嚴格管理、嚴格要求,使部隊整齊劃一、雷厲風行、聞令而動、令行禁止;一是以情帶兵、以情感人、以情聚人,增強指揮員的凝聚力、號召力和部隊的執行力、戰鬥力和士氣,使部隊團結如一、一呼百應,一切行動聽指揮,而其最高境界是做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寬嚴相濟,嚴愛交融。這是帶兵之道,更是統帥之要。納爾遜之所以成為一位偉大的海軍將領,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的魂,就是因為他很好地實踐了這一點、體現了這一點。

納爾遜帶兵有方,對部屬既嚴格嚴厲,又信任愛護有加。該集中時集中,該民主時民主,該討論時討論。每次戰鬥前,他都召開討論會,與艦長們討論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和對策,既有嚴格的統一要求和號令,同時又允許各艦在戰鬥中發揮獨立的戰鬥能力;如遇可以重創敵艦的機會,艦長可以自行發起攻擊,而不必等旗艦的信號;但在召開這樣的討論會時,他卻從不徵詢戰與不戰的意見。他認為:這時如果詢問別人是否應該戰鬥,他們的意見多數是反對開戰,而戰鬥和準備戰鬥是毋庸置疑、不許討論的。他信任愛護部屬,視部屬如兄弟,他認為國家的命運掌握在這些人手中。他重視官兵的生活和健康,即使在大戰前夕,仍十分關注給養問題。1805年10月3日,特拉法爾加海戰即將打響,納爾遜還是選派5條戰艦去直布羅陀運送淡水和給養,在大戰之前,寧可減少1/6的艦隻去運送給養,足見納爾遜對部屬的健康與營養是多麼重視!他關心士兵,無微不至,一次納爾遜發現勝利號上一個小艇的軍士,忙於把郵件裝袋寄回英國,而忘記將自己的信件寄裝入時,立即指示“升掛信號,叫回郵船”。他說:“他說不定會在明天的戰鬥中犧牲。”他還盡力幫助自己犧牲的戰友,艦長愛德華•帕克犧牲後,納爾遜作為他的保護者,不僅結清了他的債務,還支付了他喪葬的費用;艦長拉爾夫•米勒死後,他四處奔走呼籲為其建立紀念碑,等等。他就是這樣以真誠和摯愛的舉動,“抓住了人們的心,他們愛戴他,心甘情願地服從他的命令。”在尼羅河大捷後,納爾遜名聲大振,很多人都來向他討教領軍致勝的秘訣,他回答說:“我沒有什麼神奇的秘訣。對我來說指揮一群弟兄,是一種快樂的生活”,把部屬當兄弟,或許這就是他帶兵的秘訣,勝利的訣竅。

身先士卒

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危險時身先士卒,要求部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這既是一名好的指揮員應具備的素質,也是提高領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和權威的根本。納爾遜做到了,而且非常出色,已成為他獨具特色的指揮和領導風格的一大主要特徵。

「人物」世界海軍軍官的不朽雕像:納爾遜將軍

特拉法爾加海戰

納爾遜深知戰鬥意味著死亡,但他仍然總是衝鋒在前。1777年4月8日,在他剛通過尉官考試到洛斯杜夫號上任二副時,第一次指揮縱帆船小露西號執行任務,在一次航行中,他們捕獲了一條美國私掠船。洛克艦長派大副領隊上船控制,但因風流太大頂了回來。洛克喊到:“難道就沒有人去嗎?”自己就要帶頭登艇前往。納爾遜說:“這次該輪到我了,等我上不去時,才輪到你。”然後轉身上艇,幾度衝破風浪,終於登上那船。由於狂風惡浪,他與洛斯杜夫號失去了聯繫,但他還是竭盡全力,把戰利品押回皇家港內。這是他第一次獨擋一面,但卻表現出了非同尋常的勇敢;1797年2月在與西班牙的聖文森特角海戰中,當納爾遜看到受到英艦猛烈打擊的兩艘西班牙艦撞到一起時,立即命令自己的軍艦去撞敵艦,並命令貝里帶人跳幫肉搏,自己也率官兵衝上敵艦,佔領甲板,扯下敵軍旗,接著又大喊“戰死光榮,勝利光榮!”的口號,從這一艦衝上另一艦,接受西班牙軍官的投降,創造了“納爾遜發明的世界第一座俘獲敵艦之橋”;1801年4月2日的哥本哈根之戰中,在與丹麥守軍激戰4個小時,丹麥王儲同意停戰後,納爾遜率先登岸直接進入王宮與王儲談判,他的勇氣為丹麥所折服,完全同意了他的談判條件。納爾遜有一個信條:無論死或者生,我都要履行我的職責,這是我的靈魂。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從他這直面死亡的態度中,或許可以看出他的領兵原則和帶兵之道。

結 語

納爾遜是人,不是神。縱觀其短暫的一生,也有讓人詬病的地方。但是瑕不掩瑜。做為一名水手、一名海軍軍人、將領,他的一生是充滿光輝的。他的戰鬥意志、戰鬥精神、戰鬥作風、戰鬥行動,堪稱軍人的典範,他是世界海軍軍人一座不朽的豐碑!

版權聲明:本文刊載於《軍事文摘》雜誌2018年第5期,作者:趙國安。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