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gu),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1.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譯文】

天下間最柔弱的莫過於水,但世間最能戰勝強硬的東西也不能勝過它,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它。

【解析】

在世間有形物體中,水是最柔弱的,但是能戰勝世間最強物質的東西,反而戰勝不了水,因為水是順著其他物體的形態而改變的,並不能被抓到可攻擊的有形之處。反之,水會順著物體的形狀將其包圍淹滅,就如同現在的地球情形一樣。所以,最後的結果水是勝利者,水才是真正的強者。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2.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譯文】

軟弱的能勝過堅強的,柔和的能勝過剛硬的,天下人誰都知道但沒有人真正能實行。

【解析】

地球被水統治的淺顯道理,基本上每個人都懂。所以“軟弱的能勝過堅強的,柔和的能勝過剛硬的”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很多人並不能真正的在世間應用這個理論。究其原因,就是人們一般都不喜歡軟弱的、處於下方的,而喜歡出風頭的、強硬的、光榮的。那麼出風頭、強硬的、光榮的對應面是什麼呢?就是低下的、軟弱的和屈辱的。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3.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園,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

【註釋】

①垢:屈辱。

②不祥:災難。

【譯文】

所以聖人講:能承受全國的屈辱,才是天下的君主;能擔當全國的災難,才是天下的王者。正面講述的語言,往往結果卻是相反的。

【解析】

有道的聖人傳給人們的經驗就是,有大舍才會有大得,有大的付出才有大的回報。所以,能低下的承受全國的屈辱和災難,才是天下的王者。因此,柔弱反而是獲得強大的最好方法。

本章講述的是以柔弱勝剛強的道理,並以水進行了比喻,水的狀態是最軟弱的,以至於軟弱到沒有可以被世間最強物質攻擊的地方,所以,水是不可戰勝的,它柔弱得極其強大。水又是可以包容承載萬物的,正因為它可以包容承載萬物,所以它又是萬物的王者。

希望修道者根據柔弱的特性,能在世間充分體會並運用這一方法,它會承載著你行使世間法,達到你的目的。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