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簡譯

客觀運動規律自然組合形成了事物共有的第一固有基本屬性狀態,事物共有第一固有基本屬性狀態能夠運動發展形成事物個性化可操作特長特徵的第二屬性狀態,這種可操作第二事物屬性狀態可以經過創造發明或進化演變形成具有各種事物特殊功能和用途的第三屬性狀態,第三屬性的各種功能和用途就可用於滿足組合形成各種可實際運作輪迴生長的萬事萬物需求了。

萬事萬物屬性狀態的內部一定隱含著其反面的運動規律屬性特徵,而在外面則表現出來的是正面的運動規律屬性狀態。正面屬性狀態和反面屬性狀態的辯證聯繫通過運動規律進行平衡協調。

人們所忌諱和排斥的,就是原始人類屬性的孤僻、淺陋和狹隘,但那些成功王公將相卻把它當作自己的謙稱。

因此,事物只有通過不斷提升磨練才能獲取有利用價值的屬性,或者為了獲取特定有利價值屬性特徵而有目的的進行各種提升和磨練。

別人所學習研究的知識,我也在學習研究。

那些自殺的人就不可能知道和學習研究自己怎麼死的了,我卻藉此把他們拿來當研究規律學術的原始教材。

這一章老子解釋了兩個事情:第一,事物的屬性狀態和特長特徵是運動規律“道”的派生物;第二,第一屬性狀態是本源,是必須堅守的基礎物質。所有其它屬性利益或者特長特徵都來自於第一自然固有基本屬性狀態的演變進化,如果人的生命屬性沒有了,或者第一基本人性屬性沒有了,就只能作為別人研究學術理論的實驗標本了!

這個“道”不是具體事物,而是運動規律,人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永恆不殆。這個“一”是由道自然天成組合形成的第一種初始事物屬性,其可以被人們認知和識別,是具體事物,是所有事物公有共享的基本屬性。但不能夠人為主觀生產製造或支配它。這個“二”是由公有共享的第一基礎屬性狀態衍生出來的個性化事物屬性狀態,它具有可人為操作支配屬性。這個“三”則是第二個性化屬性事物培養製造出來的特長特徵或者功能用途,它豐富了這個多彩的世界。比如汽車、飛機等等等等。“負陰”是指沒有表達出來,看不見的屬性狀態。“抱陽”是指直接展示出來的外在屬性狀態特徵表現。“衝”是指按規律運動變化的方法渠道。“氣”就是各種運動規律和屬性特徵之間的關聯或聯繫。“損”不是減少的意思,而是指磨練或者傷害。“孤、寡、不穀”都是人類最初始的本源狀態,把它稱之為“嬰兒、猴子”都不為過。最後兩句話理解錯誤的人非常多。老子的意思是別人知道的我都知道,別人不知道的我也進行了研究。死了的人當然無法再理論闡述自己失敗的原因,所以老子一再強調和告誡人們“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死而不亡者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