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红白喜事,为什么不用二维码收款随礼呢?

情耕农


早上起来晨练完毕,就到菜市场买菜了。发现这二维码收款,连农村卖菜的老大爷都会用了。就连卖自家院里几斤葱的,几颗生菜的,90%以上的商贩都能二维码支付了。万一有个老大爷不会用,旁边的商贩也会帮着收一下,然后从自己口袋里转给大爷现金。

科技改变生活,一点儿都没错。现在人们出门拿着个手机就行,没几个人带现金了。有人笑叹小偷也要失业了!二维码付款已经走入了平常人家,与老百姓的生活已经唇齿相依,鱼水情深了!

可是,“农村红白喜事,为什么不用二维码收款随礼?”这个问题姐姐也真的思考过。

而且有一次一位老朋友的葬礼上,因为没有带现金,就问过记礼帐的人,能不能二维码收款?结果那收礼的人说不能!人家家属明确吩咐过,不能手机收礼!当时候只能找个好朋友借了钱办了事。

事后,朋友们探讨了一下,觉得这红白喜事不用二维码收款随礼,有以下原因。

一,红白喜事传统的收礼模式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有其合理性。

收礼人一般都由与主人家关系特别好的两个人组成一组,关系近点儿的负责收钱识别假钱,关系稍远一点儿写字快的写字好看的负责记账,这样不容易出错。这样两个人互相配合,互相监督。这样的模式,人们已经习惯了!红白喜事上收礼,它其实是一种理财行为。习惯了的模式不容易打破。

二,二维码收款,操作性不强,主家脸面上也不好看。

如果打上主家的二维码收,让账房先生只是记录一下,那每一个手机支付完的人,就得给账房先生看一下。这好像主人家就是为收钱而来的。如果打上账房先生的二维码,一个是账房先生不愿意,别人家收钱扫自己的码,不合适!另一个主人家也不放心,万一客人给帐房先生付了款,可是没记到账上,那主人家就不得而知了。

三,二维码收款,不安全!这一点最重要。

有一部分人群,操办红白喜事是有规章约束的,也是有人监督的。超过了规模是会造成后果的。二维码收款,有现代化的手段详细做了记录,即使查不到主家记的账,从支付app上也能查到主人家到底收了多少钱?收了什么人的钱?这样有的人就不乐意了,主人家不安全,上礼的人也不敢了!所以还是现金来的安全。能查得到的,帐上能体现出来的那就由着主人的意思了。

你觉得有道理吧?还会有什么样的原因呢?


村姑说村事


在支付方式多样化的今天,确实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不用到现金。手机轻松扫码就能完成收付款,但是农村红白喜事随礼使用二维码收款暂时还是行不通的。

农村的红白喜事其实重在仪式感,老一辈的人都知道这其中有很多讲究。虽然现在很多农村的红白喜事礼仪有所简化,但是宾客随礼依然是红白喜事宴席的重要的传统文化习俗。


1、农村红白喜事随礼是一份心意,不是等价消费。在农村传统习俗中,家里有重大事情都可以红白喜事来区分,并且都有邀请亲戚朋友来家里吃饭的规矩。而宾客都会随礼,随多少礼并没有硬性规定,根据自家经济条件以及和主人的亲疏关系来自行决定。在农村红白喜事的随礼,礼轻情意重,人到了就是对主人最好的支持。

2、红白喜事上礼簿方便保管,扫码支付仍有某些不便。说到礼簿,农村红白喜事随礼都会把对方的完整姓名和随礼金额记录好,德高望重的账房先生在宴席结束后会把现金和礼簿一并交由主人。主人核对后会精心保管好,名字和随礼都一目了然。如果使用手机扫描支付,农村很多老人就不会操作了,并且未必都有智能手机和“余额”里面有钱,这样反而给赴宴的宾客增加了烦恼。



3、二维码收款纯属金钱来往行为,与农村红白喜事体现的人情世故不相吻合。其实在商场、医院、饭店等公共场所消费,使用二维码支付确实是很方便,也避免了找零和假钞的烦恼。但是手机支付好归好,更侧重于还是消费和金钱来往;农村红白喜事随礼只是人情往来,是互帮互助、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扫二维码收付款,主人和宾客未必乐意,因为随礼不是消费。


农纪


你好!

不请自来者简单说下我的想法。

农村红白喜事为啥不用在线支付,反而用现金呢?

红白喜事都有一个人记录,一个人收钱,一个人“唱礼”,所收金额都会记录到一个叫“礼单”的玩意儿上。

咱们就回到正题,为什么非要收现金,然后记录到礼单上。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说实话,咱们中国非常讲究这个,礼金也是“礼”的一种,而且必定是有来有往,俗话不是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意思就是指这个。

所以这个礼单就极具“参考价值”,我结婚请你来,你给了多少礼金,等你结婚时让我过去之前我肯定得查查当年你给我多少钱,所以这个参考很有必要。

作为一个亲疏的“参考标准”

虽说金钱不能代表一切,但某些时候却能成为一种“衡量标准”,亲疏远近通过这个“礼单”能够非常直观的看出来。

关系近的人,比较“亲”的人,礼金自然就会多些,街坊邻居的或者关系一般的自然少些。

满足“虚荣心”的需要

写礼单的人还有一件事儿——“唱礼”!

写礼单的人会问随礼的人跟主家什么关系?叫什么名字?随多少礼钱?然后唱礼的人就会把“关系”和礼金大声“唱”出来,广而告之!

然后就会有“好事者”开始议论,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四处传播!



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准确,但是想不到更合适的,就加个双引号!因为这个礼单体现的应该是气氛的一种,可以使场面更加热闹的方法。总不能弄个二维码,然后开个大大的音响,音箱里喊着:支付宝到账500元!微信到账六百元吧!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


趣聊杂谈


农村红白事宴,为什么不用二维码收款随礼钱呢?这道是个问题,我正好回答。我就是村中经常为人办事宴收取礼帐的人,我办事从来小心仔细总怕出事故让人笑话,但毕竟事宴上人多事杂,谁也有出错的时候。记得有好几次收礼钱和记礼帐不符,查找费了很多时间。如果使用二维码收付,就省去了这些麻烦。可农村人毕竟文化水平底,有的人玩手机勉强能打个电话,有的人不会玩微信。就像现在取款要用卡,很多人就不会使用。一旦事宴上用了二维码,大部分农民认为是在出难题,虽好不实用,反倒惹人骂。这个就是农村里红白事宴不使用二维码支付礼金的一个理由,对不对随你评论。


李增喜3


农村红白喜事,为什么不用二维码收款随礼呢?

惠农圈为你答疑解惑!如今的二维码支付已经在农村中普遍流行起来,在农村的菜市场以及小卖铺里都会摆放支付二维码。年轻人通常都会用上手机进行支付,这样用起来更方便,省去带钱的烦恼,而对于商贩来说,不需要担心收到假钱,交易上更方便,适应于当今的生活。

在农村中,红白喜事很少会有使用二维码的方式,在大家的眼里,礼金不仅上现金这么简单,还是亲邻关系深厚的体现。而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一般主家都会安排专门的人收取礼金、记礼单、发放糖果、烟等,一般需要3个人才能完成。

在宾客来了之后,记礼单的人会询问对方的名字以及礼金的多少。而收钱的人则上将现金收取下来,将糖果送给宾客。可以说这就是一种仪式感,千百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

收取礼金其实就上礼尚往来的一种方式,虽说收取了这笔费用,但大家还是要将其还回去的。如果采用二维码的方式,只会强化商品交易,显然和农民的乡土人情是不相符合的,亲情也会变得物质化。

当然采用现金的方式不仅是仪式感的表现,其实也是为了统一金钱的统计,毕竟并不是所有农民都会用二维码支付,为了方便所有人,农民都会用上现金,不然的话可就是不尊重中老年人的表现。

如今的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会转变,但那些传统文化依旧会保留下来,大家怎么看呢?


惠农圈


手里拿着二维码,站在账台那,来一位贵宾扫完二维码,那头喊礼的人大喊”王先生,二维码支付500元,里面请“。如果换做我是那位随礼的人,我一定会难堪至极的,更何况是主人家了。这不有种乞讨和施舍的感觉在里吗,会让收礼和随礼双方感觉很不自在的,大喜的事在一进门就变的无趣了,所以二维码收款真的不适合农村,在城市也非常不适合。

虽然科技改变了我们很多生活方式,原先出门兜里必须揣着现金,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二维码付款一说,现金的流通给很多做假币的人创造了发财机会,现在随着二维码的流行,很多人可以一分钱都不用揣,带着一个手机就可以走南闯北,同样也减少了很多因为假币而造成损失的事情发生。可以说,科技确实是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那我们农村的红白喜事随礼能被二维码改变么?答案显然是不能的,尤其在农村,农村的红白事最注重的就是那种仪式感,从你参加了这个宴席到你出了这个宴席的过程,在农村是有很多讲究的,就拿随礼这个事来说,你把礼金包在红包内,然后递给账房先生,账房先生确认了礼金就会在礼金簿上写上你的礼金,然后有一个喊礼的就会让你里面请,并且告之主人你随了多少(很多地方没有这个习俗),然后主人家就会和你寒暄,最后就是让你入座。

这个过程是千百年留下来的传统,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习俗,因为这个过程显的特别有仪式感,让双方都感觉到对这个事情的重视,而不是敷衍,但如果进门就拿二维码付款,那就是对于主人的一种蔑视,以为主人家办事好像是超市卖东西随来随走,非常不尊重。

科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但咱们农村是一个以人情为主的小社会,如果图方便的话,那么以后可能都不用参加红白喜事,直接网络转账岂不是很方便,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的感情疏远了,人们的交流少了,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最终就会变成孤寡一人独活于世了,岂不是悲哀。


布衣小农人


据微信和支付宝数据分析显示,微信日活跃用户达到了9亿,支付宝也到达了5亿。大部分人都会用手机发发红包,购下物。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民手机支付时代。那为什么农村的红白喜事,不用二维码收款随礼呢?




首先,我认为还是因为农村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大家都知道现在农村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在家的多是老头老太太。一是这部分老年人有很多都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都是不识字的,根本用不了智能手机。二是嫌贵,现在的智能手机动不动就是好几千过万,农村老头老太太真心买不起。三是怕不安全,现在的各种带病毒的软件、链接实在太多,一不留神就中毒了。


其次,二维码收款随礼不方便登记挂账。大家的微信、支付宝用的都是网名,如果用二维码收款后,主家就不一定能完全区分出来谁是谁了。前来参加红白喜事的都是些亲朋好友,大家都是礼尚往来,所收的礼金,以后当这些亲朋好友家有事时是需要归还这个人情钱的,要是因分不清谁是谁而造成了遗漏未去偿还人情,那可就不好了。

再者,主家举办红白喜事,讲究的是一个气氛。如果用二维码收款其性质就改变了,显得太过商业化,好像就只是为了收取礼金才办的这场红白喜事。其实不然,红白喜事,最主要的还是体现了主家对子女的祝福以及对逝者的不舍。


大山里的小村倌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是礼仪之邦,所以由古到今对红白喜事一直非常注重。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故事从呱呱坠地开起展开,总结起来差不多是学语,求学,婚嫁,生子,乔迁,魂归。所以红事和白事在人的一生中是最大的两件事了,由于地区的文化习俗差异,各个地方的红白喜事操办方式不一样,但是都会有亲朋好友乡亲父老一起来见证这神圣的时刻。

为什么不用二维码收款,我们从两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红白喜事可以作为农村乡情的一个社交场景枢纽。

农村的红白喜事大部分都是摆的流水席,然后在宴请的前几天大部分知情的父老乡亲就会自发的来帮忙,做饭的做饭,挑水的挑水,烧火的烧火,各司其职,全部自发的去劳动协作,这里能体现同乡之前的团结互助,也能作为乡里乡亲之前的一个沟通纽带,另外一方面,也是乡里乡亲化解矛盾的重要社交途径。

第二个层面是仪式感,见证的仪式感,人情往来的仪式感,文化传承的仪式感。

红白喜事的收礼在宴请当天都是需要派出一个人专门来登记人情簿的,人情簿上面的随礼进项记录的一目了然。为什么叫人情簿,因为他们现在帮了你,这是人情,在他们以后遇到这类事的时候,希望你也去帮忙的,这叫还情。

人情是从父母、子女开始的。为了生存、延续种类,一男一女结合在一起,也就出现了人与人之情——人情,有了儿女后,组成了家庭,人多了,人情范围扩大,随之继续发展扩大至家族、部落、群体、社会、国家。

所以人情的往来在农村的红白喜事中体现出了文化的传承。在抛弃传统的人情簿而使用二维码收款,会少了很多仪式感。

以上皆为个人愚见。


富饶湘西小高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讲究礼尚往来,无论城乡,红白喜事亲朋随礼,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蕴含恭贺(致哀)、同喜(同悲)之意,同时,众人拾柴,帮助事主迈过关口。

科技发展到今天,扫码付款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唯独红白喜事随礼依然采用现金的方式,究竟是为什么?

首先是沿袭祖制,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其次是账目清楚。亲朋随礼,有实物,有现金,账房先生一般为二人,其中一人负责记账,另一人主管钱物,账物相符,清清如水,最后一起向事主交接,既避免了瓜田李下,也方便了日后事主向随礼者还礼。第三,倘以二维码收款,用账房先生的难免疑虑,用事主的又核对不便,很容易出现混乱,导致账目不清。第四,二维码收款,商业气息太浓,缺乏仪式感。第五,账房先生大多年龄偏大,不一定熟悉无现金支付,容易忙中出错。


北大屠夫陆步轩


为我们农村每当遇到红白喜事也就是亲朋好友难得一见相聚的日子!随着国家政策和党的方针调整……我们农村的年轻人和壮劳力大多数都出外务工了:剩下的都是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估计连微信和支付宝都不会更别说什么二维码了……所以在我们农村的红白喜事不存在二维码收款了:副加说明:红白喜事还是现金上账一张张人民币被有面子!!

希望大家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