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改革開放40週年:果品產業撐起涇川農民收入“半邊天”

改革開放40週年:果品產業撐起涇川農民收入“半邊天”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砥礪奮進,40年眾志成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億萬人民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全面反映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歷史性鉅變,進一步激發全縣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開創涇川改革發展新局面的熱情和幹勁,涇川電視臺開設“壯闊東方潮,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專欄。本期播出:果品產業撐起我縣農民收入“半邊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縣依託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高度重視果品產業發展,明確目標,制定規劃,持之以恆抓管理,堅持不懈促提升,果品產業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首位特色主導產業,撐起了我縣農民收入“半邊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今年85歲的高平鎮胡家峪村程西栓老人見證了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重要歷史時刻以及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也親身經歷了我縣果品產業的探索起步不斷髮展壯大過程。40多年前,程西栓擔任胡家峪村四社社長,他帶領全社社員栽植了10畝集體果園,說起當時的情景,老人還歷歷在目。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高平鎮胡家峪村果農程西栓:改革開放以前蘋果很少,我們社裡也發展了些,但是當時沒有啥經驗,不疏花不疏果,就憑天由命長怎麼樣就怎麼樣,結的就是個小疙瘩但人看見都比較香,是個稀罕東西,當時確實蘋果少的很。】

據程西栓老人回憶,當時果園每畝產量只有幾百斤,面積少,價格還貴,普通的農家只有秋收時節重大節日時才能吃得到。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在政府的引導下包產到戶的群眾開始大面積發展果園,程西栓也帶頭栽植,幾十年來他自己栽植或幫助其他村民栽植的果園有近百畝上千棵,隨著面積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高,儲藏條件越來越好,蘋果成為老百姓一年四季可以吃到的水果。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高平鎮胡家峪村果農程西栓:確實都在蘋果上發家致富了,現在有些人房蓋起來了,小康屋也修起來了,家裡日子也過好了,有些人還在城裡買的房,買的樓,買的小車,像我們隊(社)裡60多戶人60%以上的人都把車買下了,憑啥裡,就憑蘋果產業這幾年把人都富起來了。】

現在程西栓老人已過耄耋之年,他將多年摸索出的務果經驗全部傳授給了兒子程小利,子承父業繼續發展果品產業,去年他們家12畝果園收入10萬元,產量和收入與40年前相比翻了十幾倍。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高平鎮胡家裕村果農程小利:在十幾年前從父輩手裡接過當時四五畝果園,到現在發展到十幾畝果園,在務果過程中,從栽植、果園管理到蘋果營銷,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這幾年我深深感覺到蘋果產業對老百姓脫貧致富是一個很好的途徑,也該老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實惠。】

程西栓老人種植蘋果的經歷正是我縣果品產業從起步到發展壯大的縮影。多年來,縣委、縣政府按照“擴規模、促管理,提質量、增效益,拓市場、創品牌”的基本思路和蘋果適宜區全覆蓋的要求,以果畜互支互促、發展有機果品為方向,以做大、做優、做強果品產業為目標,以建立引導產業發展機制為切入點,以加快產業發展為著力點,創新發展模式,夯實基礎管理,強化科技支撐,做大基地規模,完善市場體系,延伸產業鏈條,建成了南、北二塬果畜互支互促循環經濟產業帶和涇河川區北部坪臺地及王村南部塬區綠色果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全縣果品產業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果品產業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傳統農業的格局,逐步使農村經濟結構與市場接軌,果糧比例由5:5調整到目前的7:3。農業內部結構趨向合理,在果樹經濟林中,紅富士等名優特品種比例上升到95%以上。

果品質量和果品知名度不斷提高。生態果園和無公害果園面積分別達到50%和95%以上,全縣創建標準化管理示範村36個,標準化生產基地50萬畝,國家級標準園1個,省級標準園19個,市級標準園28個;完成綠色標準化果品基地認證30萬畝,出口創匯基地認證5萬畝,GAP基地認證5200畝。

果園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整修硬化果園道路380公里,設立果園隔離防護圍欄48萬米,建立果園防雹網11處213畝,配套安裝果園滴灌、管灌工程3.6萬畝,地膜覆蓋16萬多畝,果園生草8.5萬畝,為果園優質高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全縣先後建成果品加工、儲藏、運銷等產業化龍頭企業28家,建成各類果品貯藏庫4300多座,果品貯藏能力達到28.5萬噸;發展農民果品經濟合作組織274個,參社人員3.6萬多人,發展果品營銷組織200多家,從業人員3000多人,與國內外的700多名客商建立了穩定的供銷關係,在泰國、廣州、深圳、北京等國內外大中城市設立直銷窗口10個,果品遠銷泰國、印度、新加坡、俄羅斯、阿聯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技術隊伍進一步加強。縣上將13名具有一定農村工作經驗的農林專業技術幹部,充實到了縣果業局,專抓果品生產;每個鄉鎮組建了10至15人的果業技術服務隊伍,116個果樹重點村組建了5—10人果樹技術服務隊,常年開展果園管理;縣上為果樹重點村聘請果樹技術員800名,培訓合格發證農民技術員5500名,建立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果樹技術服務網絡。

改革开放40周年:果品产业撑起泾川农民收入“半边天”

涇川縣果業局局長史曉峰: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縣把果品產業確定為富民強縣的主導產業,“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先後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探索起步、90年代初期的示範推廣、90年代中後期的規模擴張、本世紀初期的提質增效和目前的轉型升級五個發展階段。特別是近年來,我縣主動適應現代果業發展新趨勢,按照“擴量提質增效創牌”的思路,大力發展以矮砧密植設施栽培為主的現代果業,同時,結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加快發展山地雜果。至目前,全縣果園面積達到36.63萬畝,人均1.2畝,戶均4.8畝,其中蘋果30.9萬畝,核桃、柿子等雜果5.73萬畝,掛果園總計27萬畝,佔果園總面積的74%,果品總產量達到40萬噸,總產值18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4300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7%,果品已成為全縣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首位產業。同時,果品產業的發展帶動了貯藏、加工、包裝、農資、運輸、勞務、服務等關聯產業的快速發展,達到了“一業帶動百業興”的發展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