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劉羅鍋愛不釋手,乾隆嘗後為其作詩!這麼地道的河北名吃你吃過沒

劉羅鍋愛不釋手,乾隆嘗後為其作詩!這麼地道的河北名吃你吃過沒

香河肉餅

弘揚河北文化,探尋地道美食。今天小谷帶大家來了解一下火了二百多年的香河肉餅。

香河肉餅是河北省香河縣特產。特點是皮薄,肉厚,油香,吃起來面質軟和,肉鮮細嫩,既可當菜,也可做主食。

"香河肉餅"顏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從表面上看,紙樣的麵皮兒已經被油浸成半透明狀了,都能看清楚裡邊的肉餡。

這種餅好吃,是因面少,肉多。面,和得不冷不熱不軟不硬,揉起來光滑柔軟,擀起來得心應手,皮兒薄如紙且有彈性。那肉餡,或是牛肉或是羊肉,經過刀口剁、刀背砸,形成肉泥,放入蔥薑蒜香精等多種拌餡調料,然後用香油攪拌。

所以香河肉餅是完整綿密的三大層---兩層紙樣的薄皮兒夾著一層整體餅狀的肉餡,絲絮般均勻。做餅師傅在平鍋裡一轉一翻,麵皮兒焦黃,漸成圓型。偌大的肉餅無一漏餡漏氣之處。然後刷上油,那紙樣的麵皮兒被油浸成半透明狀,幾見肉餡,出鍋後,就成了顏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的香河肉餅。

劉羅鍋愛不釋手,乾隆嘗後為其作詩!這麼地道的河北名吃你吃過沒

劉羅鍋愛不釋手,乾隆嘗後為其作詩!這麼地道的河北名吃你吃過沒

香河肉餅

香河肉餅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在明初,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時,就有大批迴族人被遷移到北京東部河北香河一帶。在移民香河的回族中,有個姓哈的人家搬過來不久,就開了家小飯店,並且取名"哈家店"。隨之而來的自然還有他祖傳的制餅技術。

後來,經過上百年的傳承、研究、改進,哈老闆及其子孫創造出了風味獨特的香河肉餅。因為哈老闆把肉餅的形狀味道發展到最佳狀態,並且有人稱其製作技術已經爐火純青,所以引得喜歡微服私訪的乾隆也趕來了。

1770年的一天,乾隆帶著劉羅鍋到了香河,想了半天也沒想出該吃點什麼來。碰巧一抬頭,他們看見了"哈家店"香河肉餅的牌子。兩個人都知道這是家老字號名店,於是走進去,二話不說點了一份香河肉餅。

沒多一會兒店小二就端來了肉餅。而剛咬一口香河肉餅,乾隆就呆了,原來人間競有如此美味。於是乾隆一時興起,作了一首小詩,並在店裡留下了自己的墨寶。

香河有奇餅,

老嫗技藝新。

此店一餐畢,

忘卻天下珍。

劉羅鍋愛不釋手,乾隆嘗後為其作詩!這麼地道的河北名吃你吃過沒

香河肉餅

就這樣,因為乾隆皇帝的稱讚,本來就小有名氣的香河肉餅更是載譽全國,名揚天下。又因為香河在北京的東面,所以許多北京人又管香河肉餅叫京東肉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