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文學泰斗劉以鬯去世: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文學泰斗劉以鬯去世: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香港著名作家劉以鬯8日下午2點25分在香港東華東院逝世,享年99歲。其妻羅佩雲女士在香港發佈訃告公佈了這一消息。劉以鬯一生致力於推動香港文學發展,他的離世引發香港各界人士緬懷。

9日,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對劉以鬯離世表示深切哀悼。劉江華說:“劉以鬯教授一生推動香港文學藝術,是香港的文學泰斗,其貢獻惠及多代香港作家。他的離世是文化界一大損失,我們永遠懷念他。”

劉以鬯原名劉同繹,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鎮海。1941年他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之後,就職於重慶的《國民公報》副刊。抗戰勝利後回到上海。1948年由滬及港開始了編輯報紙副刊、雜誌並同時寫作的生涯。因為之前並沒有文學上的聲名,劉以鬯在香港開展生活要艱難得多。1952年,他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輾轉辦刊,五年後因病回港,為謀生,大量寫作通俗小說。他兼具作家與副刊編輯的雙重身份,曾主編過《國民公報》《香港時報》《星島週報》《西點》等報刊雜誌。1986年,他創辦了月刊《香港文學》任總編輯至2000年。2009年劉以鬯被香港公開大學聘為榮譽教授。

小說《酒徒》和《對倒》正是王家衛電影《2046》和《花樣年華》的靈感起源。9日上午,王家衛在微博發文悼念劉以鬯,他寫道:“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悼劉以鬯先生。”就是電影《2046》的臺詞,而這句臺詞最早的出處就是劉以鬯小說《酒徒》。

文學泰斗劉以鬯去世: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花樣年華》截圖

劉以鬯文學成就卓著,同時無論在重慶、上海,還是香港,他一直都活躍在文學編輯崗位,培養了相當多的青年作家。

2015年9月18日,劉以鬯接受了媒體採訪,講述了自己與不少知名作家的故事。劉以鬯說:“我與徐訏就常常見面。徐訏那時在重慶一家銀行擔任研究員,住在川鹽銀行的宿舍裡。他住的地方,是頂樓,面積很小,低低的屋樑上,用撳釘釘著兩三張明信片。明信片上是他自己寫的新詩。在戰時的重慶,當我為《國民公報》編副刊時,徐訏不但常有稿件交給我發表,還常常介紹中央大學學生的稿件給我。”

劉以鬯還曾提到張愛玲,在大學的時候,“我常常看到張愛玲拿著稿子去投稿。她是剛剛投稿,還不出名。她也不認識我,我因為住隔壁,所以能看到她。見多了,才知道她叫張愛玲。我那個時候也剛剛開始寫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