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3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這裡的美食都有越南味道,

這裡的人會說白話和越南話,

從一片荒蕪的難民安置點,

到如今這個一入夜就繁華異常的北海小鎮,

你所不知道的僑港故事,

僑港人要一一說給你聽。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 講古人 小天 -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我爸媽都是歸僑,我出生在僑港鎮上,今年20歲。

爸爸是婆灣島上的疍家人,從那兒回一趟中國,至少要花十天八天。1978年,因為戰爭,一艘小船載著爸爸和他的家人回到了北海。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圖 | 漁船上的看船小狼狗)

剛到北海時,他們被安置在地角港,以打漁為生。當時的僑港還是一片荒郊野嶺,後來,爸爸和其他歸僑一同,在僑港安了家。再後來,他遇見了到僑港教書的媽媽。

媽媽原先生活在越南的邊境小鎮芒街,那裡經常能吃到新鮮的淡水魚。外公十幾歲時就到了越南,他一開始在姑蘇島,當兵之後唸了師範學校,在芒街認識了我外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為了能回國,外公騎著單車就從芒街過了東興,於是外婆帶著媽媽也跟了過去。以難民的身份,他們被安排在防城港農場。媽媽在選擇來僑港教書後,就再也沒離開過這裡。

我家的老房子比較靠近鎮中心,小時候那兒就挺熱鬧的了。僑南和僑北其實是被一座橋分開的,不過我出生時就已經沒有橋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10歲那年,我家搬到了靠近海邊的地方。從那時候開始,鎮上的房子就不再都是舊舊的了,多了好多新樓房,漁業興盛了,鎮上的小吃店也慢慢地多了起來,好吃的很多,卷粉、雞絲粉、燉蛋、煎堆……但當時糖水街就那幾家店,跟如今完全沒得比。

僑港對我來說,就是孕育我的地方,我想,也將會是我的歸宿。

故事背後的故事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為了妥善安置從越南顛沛流離到北海的萬名難僑,1978年,僑港建立了難僑安置點。這些難僑多來自越南海防市和廣寧省沿海一帶,捕魚經驗豐富,靠政府的補貼和自己去淺海捕撈度日。

僑港由僑南、僑中、僑北3個居委會和亞平一個村委會組成,3個居委會里住的都是歸僑,亞平村裡則是當地的土著居民。僑港漁民自稱為疍民,即在海上生活的居民。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圖 | 亞平村裡的獨門獨戶住宅)

疍家的適配男女中,如果男子看上了女子,會讓嬸嬸嫂嫂等帶上檳榔、糖果等到女方家裡問親。現在僑港人的經濟條件好了,漁民在陸地有了房子,大多數在陸上舉行婚禮。

僑港人通用的語言是白話,大部分老一代的歸僑只會說白話而不會普通話,也有一部分的人說客家話,甚至有些老人會說越南話。僑港的民間歌謠有鹹水歌,用粵語演唱,歌曲調悠長動聽。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 講古人 陳姨 -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 圖 | 住在船上的阿婆收衣服)

我今年57了,看不出來?小孩子真會說話。

十四五歲我就自己學會做生意賺錢了。因為越南有些東西沒有賣,我們就到中國進一些香水、清涼油到越南買。進關的時候有時會被攔下來,還要想辦法矇混過關。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圖 | 僑港紅棉路的美食出名)

78年那年,越南和中國兩邊都‘開門’了,我們就跟著街上的人一起走了,看到有很多人在這邊歡迎我們。我們全家人一起回到了來賓,因為我們的戶口是來賓的。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剛回到來賓的時候,政府給了我們40斤大米和32頭豬,還有天冷時穿的棉襖和暖水壺,這個應該就是我們的安家費吧。在來賓我們被安排種果樹。

後來我聽人家說,就是我那些朋友說,僑港很容易賺錢,我們就來了,住在這邊的親戚分到的宿舍裡面。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圖 | 菜市場開螺的阿姨)

我在僑港做過很多生意,賣過甘蔗,進菜去市場賣,還到海里抓魚去賣。那時候車螺才兩分五一斤,還是脫殼的,又沒有車運,很辛苦的。

以前的僑港,好像也才幾十棟屋吧,現在都不知道幾多高樓咯。人家都說僑港人很有錢吧,但每個地方都有人有錢有人窮的,反正那時候我們是不像現在那麼好過。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零七年我們就住進大套間了。我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已經成家了。現在我自己做煎堆和綠豆餅賣,遊客多,每次都能賣完的。

故事背後的故事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1979年6月,中國政府與聯合國難民署共同出資建立了難民安置點——華僑漁業公社,這便是僑港鎮的前身,這裡也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歸僑集中安置點。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當時,我國政府撥款2908萬元人民幣,聯合國難民署資助785萬美元,建起52幢1000多套居民樓,並相繼配套建設了學校、漁港、船廠、漁業生產公司等及生產生活配套設施。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約在1985年以後,僑港歸僑在政府的幫助和自己的辛勤勞動下生活富裕了起來,還吸引了不少其他安置點的歸僑到僑港來,他們都聽說:北海的僑港收入多,生活好。只要能來北海做漁業,哪怕是撿點蝦蟹,都是可以掙錢的。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圖 | 僑港風情街一角)

不少歸僑把在越南學到的手藝帶回國之後繼續經營。在僑港風情街,越南雞絲粉、煎堆、春捲隨處可見,早晨和夜晚,這裡的生意異常火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以前金昌開元酒店和恆大那裡就是爛荒地,

沒人去的。”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港口比以前新得多了,鎮裡面的商鋪多了,

周邊小區也多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外地人越來越多,

賣菜的阿婆都會說普通話了。”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這裡有便利的交通海灘和完善的娛樂設施,

吃不完的美食。我沒有離開的理由。”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圖 | 住在船上的漁民划著泡沫小艇接放學歸來的孩子)

從海上飄來的人們,帶著異鄉的手藝回到僑港,不變的是對故鄉的情感;出生在僑港的年輕人,則好像生來就對這片土地有著熟悉感,食物的氣味和海港的氣息讓他們無論在哪裡都時時掛念。

一半是北海,一半是越南,僑港的故事不止與美食有關

僑港變成了一個內港外灘,充滿魅力的海濱城鎮,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所喜愛。因為,每一個僑港人在用真心去建設和熱愛,這片有故事的小鎮。

他們可以很驕傲地對別人說:

我來自僑港。

| 陳甸甸

攝影 | Kilie

策劃 | 海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