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在智在禪2017年年會暨慈善晚會鄭州場,一幅由鄭州慈善總會捐贈,出自一位盲人之手的剪紙,在慈善競拍環節拍出了RMB20,000元。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在展現大家的愛心及對智在行慈善基金的支持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剪紙藝術的魅力。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的透空感和藝術享受。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說:“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見南方之刻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從一些考古遺存發現,剪紙在北朝(386-581)時就已經出現了,至今已經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當時的剪紙技藝已經相當精熟。

隋唐以後,剪紙藝術日趨繁榮。唐代還出現了專門描述剪紙的詩句。《採勝》詩寫到:"剪採贈相親,銀釵綴鳳真。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描繪出了唐代佳人剪紙的優美動作和剪出的花鳥草蟲的美麗效果。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到了宋朝,開始出現剪紙行業和剪紙名家。到了宋代,剪紙開始普及;明清時代,是剪紙的高峰期。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中國勞動群眾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鍊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著其它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及讚美。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和為美”的整體思想,也體現在中國民間剪紙藝術中。民間剪紙也具備以和為美的強烈的整體韻律。剪紙的整體韻律美首先體現在外在形式的多樣統一中。在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追求整體和諧統一的裝飾效果。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從形態看,各種剪紙都注重形的生動悅目與和諧統一;從作品的佈局構圖上看,對稱、連續的紋樣,“四菜一湯”的佈置格局可以說是屢見不鮮,而在一些紋樣中,四周或某個空白之處會不經意加上一朵花、一個葉子、一個幾何紋樣符號,目的都是為了讓畫面完整,這也是體現整體韻律的表現之一。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從色彩看,中國民間剪紙大多以單色強調畫面的和諧和整體感,並使色彩與所反映的主題相一致,如喜花剪紙的紅色與婚慶的熱鬧氣氛相協調,白喜事多以白色體現哀婉悲拗。從材質看,因地取材、因物取材、因需取材,自然質樸的視覺質感與形態、色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整體的和諧。

在以往,人們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大家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可是不知從何時起,生活中已經很少有剪紙的身影,現在城市裡已經很難看到了,剪紙似乎漸漸被人們忽視了、遺忘了,熱愛剪紙的手藝人也越來越少。

但慶幸的是,由於地域文化背景的差異及民間剪紙某些體裁樣式作品的相對穩定,使如今的民間剪紙中仍保留著中國古代文化的不同層次,大家才得以從其中領略民族藝術初始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渾和成熟期的神韻,從勞動者的創造中獲取歷史的啟迪。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而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剪紙藝術,接受了歷史的沉澱,也走過時代的變遷,其蘊含的天真爛漫的美妙遐想,道出了遐意之理、之情、之態,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因此,我們是不是也該在匆匆追逐現代文明和時尚之美時,停下腳步認真欣賞欣賞這巧奪天工的剪紙之美?

一幅紙拍出20000元?這是真的嗎?|新智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