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代享有國際盛譽的著名學者,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鉅子、國學大師,甲骨四堂之一。

1927年6月2日上午,王國維告別清華園,到頤和園內的魚藻軒前,自沉於昆明湖,給後人留下種種疑竇。

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闢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是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在中國美學和文學思想史上,他是從古代向現代過渡的橋樑,起到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梁啟超

“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郭沫若

“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惟王國維及陳(陳垣)先生兩人。”——伯希和

“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胡適

“中國有一部《流沙墜簡》,印了將有十年了。要談國學,那才可以算一種研究國學的書。開首有一篇長序,是王國維先生做的,要談國學,他才可以算一個研究國學的人物。”(《不懂的音譯》)——魯迅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華大學王靜安先生紀念碑銘》)——陳寅恪

“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王攸欣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遺照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父親王乃譽的手札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書贈朱自清詩軸

中國的信札文化自古以來就十分發達,這種傳統已經延續了幾千年。正處於新舊交替時期的這些民國學者,雖然也有極個別者如胡適等人大力推行並實踐白話文的寫作,但在有教養的知識人之間,在不能經常見面的時候他們還是更願意採用傳統的書信方式來進行日常交流。這種形式極其講究禮數,如何具禮、稱謂、祝頌,乃至書寫格式及字體等,都要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從這個角度看,王國維與他的友人們往來的信札,都是十分古雅而講究的,包括寫給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的信件,也是非常標準的文言書信。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致羅振玉書札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羅振玉致王國維書札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羅振玉題跋金石拓本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古史新證》講義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王國維致伯希和信札之信封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國學大師王國維的手札古雅而講究,有濃郁的書卷氣,非常人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